名节是被古人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个存在,一个人可以丢掉自己的性命但不可以失去自己的节操。名节是一个人名誉和操守,对于古人来说,失去名誉和操守,虽生犹死。曾国藩就曾说过:“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从中足可见他对名节的重视。
“誉望一损,远近兹疑”,这是曾国藩对一个朋友的批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名誉和声望一旦被损坏,那么无论和你关系亲密或是疏远的人都会对你的人品产生质疑。曾国藩的这位朋友曾奉公守城,但在城池被太平军攻破之后,他却扔下全城百姓和将士,一个人趁乱逃生去了。对于这位朋友的做法,曾国藩十分不解。在他看来,城破之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挥剑自尽,以此来保全自己的名节。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初步体会出古人对名节的重视程度,文天祥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舍身成仁”“舍生取义”等一系列成语,无一不在向我们昭示名节的重要性。可是在现代有些人对于名节的概念就太模糊了,有的人甚至可以说是全无这一观点。
现代社会中一些纷乱复杂的事情,有的人对此已屡见不鲜,似乎已经不在注重自己的名声如何,想的只是如何才能让自己出名、怎样才能让自己享受一时的快乐和刺激。可是他们却从没想过,这一时的享乐,却会成为你一辈子也无法摆脱的噩梦和苦难。
正因为很多人毫无名节的意识,也乐意牺牲自己的名誉来些哗众取宠之事。快乐一时却要用痛苦一世来交换,这样的交易实在是不够公平,所以我们还不如学一学古人,做一个字重视名节的人。
在我国传统儒家思想里,生命一直是受到重视的。古人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决不能轻易损伤。但古人为了名节和道义却可以放弃宝贵的生命,可见古时的名节观有多神圣。古人曾用女人的贞操来比喻名节,谓之“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意思是一个人要是没有名节,就像女人不守贞洁一样,别的方面再好,也终抵不了这一污点。
在古人心中,声誉是可以高于一切,就像曾国藩所言:“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那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却做不到这一点呢?难道社会风气的开放带来的就只是伦理的丧失,人性的毁灭,道德的丢弃吗?如果是这样,那人类是何其的可悲!如果自己都不在乎、不珍惜自己的名誉,那么还会有谁会在乎你的存在呢?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要注重自己的名节,尽全力去保护自己的名誉。名节观不是封建思想,也不是腐朽观念,它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一种保障。如果连做人的保障都丢弃了,那么人与禽兽又有什么分别。一个人如果不对自己负责,不珍惜自己的名誉,到头来受伤害的只能是自己。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真确观念的人、思想成熟的人,要学会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唯有做到这些,我们的人生观才不会扭曲,我们才不会犯下令自己后悔终身的错误。我们要像曾国藩一样,做一个有良好信誉的人,做一个重视自己名誉的人,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也更能给自己带来一份心灵的恬静和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