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为什么遭破坏(为什么那么多膜拜单车被破坏)

2016年共享单车被奉为创业界的“网红”,诸多共享单车企业出现。有机构预测,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

一面是共享单车红透半边天,并屡屡获得投资的消息(我身边一些媒体、投资方面的朋友均表现对所谓的共享单车本身并不看好,至于为何屡屡获得融资则是更看不懂),另一面则是共享单车屡屡“遭黑”,被偷、被抢、被插针、被恶意损坏,每段时间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共享单车被下黑手。

除去不看好共享单车本身的因素,市面上流通的各种自行车,也是各个企业花了钱购买的,可有些人恶意去损坏,就有点儿坏了,若是用户自己的自行车,他们舍得这样瞎搞吗?为何共享单车会屡屡遭黑呢?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用户自私、人性之恶的心态被释放出来了

共享单车虽然是由企业投放的,但其一定程度上是代表着公共的性质在里面,并非某一个人的私有财产,并不是某用户租借后就只归一个人使用,而是有很多人使用。而实际上对于公共财产,很多人内容的恶就被释放出来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公交车上、景区内等地方遭受到人为恶意损坏,比较常见的是在景区刻字,还有人乘人不注意在景区随地大小便,类似行为不在少数,而更可恶的事件也不少。共享单车和景区等地方的情况比较类似。

到底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的问题,并无绝对定论,但是很多人在公共场合下的素质问题,着实让人怀疑。好好的一辆自行车,要去插一根针上面,这是毁坏自行车呢?还是想害人呢?

用户内心的恣肆、人性之恶的心态,在共享单车方面被释放出来了,所以各种共享单车屡遭黑手的事件层出不穷,用户量太大了,总会有那么几个“变态”存在。

2.管理有漏洞

如果说用户的心态是首恶,那么管理上的松懈则是另一大重要因素。互联网能够发展到今天,和其快速进化的管理规则有莫大关系,否则,仅是纯粹的自由生长路数,肯定各种垃圾出现,早期的互联网正是因为管理有漏洞,盗版、色情、病毒等各种不良的东西出现,但是随着管理规则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共享单车的情况颇像早期的互联网状态,各种管理都不够完善,这自然就导致了用户敢“放心大胆”地去损坏这些自行车。

其管理漏洞表现在,用户在还车过程中是磁卡、二维码形式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主体被审核,不是整车从头到尾被审核,也就是说,除了核心部件外,其他地方,就算用户把轮胎给卸了,照样能够还过去。

共享单车企业不可能对每辆车都进行非常详细的检查,目前其重心是发展用户量和用户规模,在审核层面自然花不了太多的功夫。自行车不像汽车,可能用户在租车行租的汽车,最后归还的时候,人家都会有一番检验,自行车呢,首先价格比较便宜,其次用户量太大了,如果按照数据机构的预测,OFO+摩拜的投放量就超过120万辆,要对120万辆车进行频繁、详细的审核,这其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比较巨大了。OFO、摩拜们也无力做到这一点。

在管理上的这些漏洞,让某些认敢于在共享单车上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自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好,但另一面则是各种混乱,如今才出来两三年的共享单车自然得承受目前的混乱状态。

3.停放的冲突

就目前而言,各个共享单车企业的停放区域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很多单车的停放都不明朗,而有些用户,则因为共享单车并非自家的,所以胡乱停放,其他用户看到这辆“胡乱停放”的自行车,有可能挡了自己的路,一旦没人看管的话,别人难免会给自行车一些“教训”,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

一个是单车企业的停放,一个是用户的合理停放,这两者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则才行,而目前还存在漏洞。

除以上三大因素外,还有可能是竞争对手的恶意抹黑,因为这相当于传统的“争地盘”了,一旦竞争程度加剧,企业们自然各种手段频出。

其实除了招黑问题,共享单车还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共享单车企业的自行车与当地的公共自行车问题,很多地方上自己就投放了诸多公共自行车,这一定程度上会与共享单车企业的单车造成冲突,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也是一大难点。

总的来说,共享单车还是方便了用户的出行的,至于商业化问题,则是企业自身应该考虑的问题,而“招黑”则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有更加明确的管理规则才行。

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