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叫我来巡山,听听三刀侃大山。
作者:郑烁晗
某中初二单元考试命题作文: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大量含笑的瞬间值得记住,也有接连不断的困难需要我们去从容面对。请以“含笑奔跑的少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 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2. 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以下为初二女生郑烁晗现场应作:晚秋的面目在十一月愈发的清晰,清梦一纸浮于寒泊,将我卷裹以她盈盈笑意。于是又与她枕上相见,坐于唱片机旁,遍听《锁麟囊》。
阿姊长我两岁,心思甚细缜,不似我成日追风赶月无正形。我与她共同喜爱程派京剧,我于十一岁时由“票友”下海,入青衣行当。
程腔发声将就清凄如咽泉漱涧,初学时发音游移不定,家中数日“哀叫久绝”,母亲直言我是原地踏步。我因而郁结满腹,又自知秉赋不足,渐生畏缩之意,练习时常偷工减料,自然找到老师怒目叱责。
于是连日闭门,抱着冷硬唱片寻慰藉,内心自演一出《荒山泪》。阿姊得知后来哄,我当时年少爱无理哭闹:“我连发声也学不会,第一步也迈不出!”
阿姊闻言正色:“入班了骨头还不见长硬!日后如何挨得住打,扯得了嗓?”我依旧神色颓唐。她学那箱倌,拭掌为我敷桃粉,并指搽好眼底朱红,又贴水鬓作妆。
我不知她用意,她伸指在我颊上一提,道:“我不知你能否抵达,但你一定要出发。你须含笑奔跑启程,才有后话。”
我讷讷点头,她余怒未收,笑骂我:“快去练罢!不这折流水板唱完,如何成章?”我于是明确了我学戏的启程日——在阿姊棒喝后,我一往无前历风浪赶朝暮,而笑容隽永。
之后我俩年岁渐长,我的程腔仍未出彩。使水袖时总要蛮力,抖搂时似一阵平丈惊雷起。总归是拿捏不准,于是那段时日只肯练唱腔,不走身段。小雨连夜场场积寒,我惰性作祟,学戏又始不尽意。
“水袖避无可避,况你是学旦角儿的。我教你奔走前行,要脚踏实地,你如何绕路不走?”阿姊又说教来,却不无道理,我已是台步不紊,裾摆青莲,只再练实水袖,定有成角时日。
阿姊又道:“往后再要半途而废时,记得含笑一挺,走就是了。”这一声沉淀在我心底难挥散去,如同覆面寒潮惊彻骨,要我展眉前行。
早先无论是学戏还是人生途中,阿姊始终在我身后陪跑。这沸腾的人间里,我含笑奔跑过处都是静夜。阿姊教我在起点与半途之应对法,航往终点的夜路有迷礁、有渔火,但却要靠我自行含笑撑帆。
我一生会遇到糜集的港口,帆遭偏离来向的季风,却始终不会迷途——我谨遵阿姊之训,含笑奔跑,未敢忘也。
光影返照一闪,扰袖弄摆的稚儿已经长成,水袖已成柔水雕刀,一段程腔可走游龙;抖裾飘腿,紧袖栽锤,样样得手。我挣去缰绳,笑对所爱奔走。
冬日下极目一层琥珀色暖云下闪着路灯的笑眼,低头一看,她发来生辰贺信:祝平安喜乐,一往无前!
原来不止在我坚不可撼的目标里,在她的心里,我也永远是那个含笑奔跑的少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