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6100发动机多少马力(东方红6100发动机多大马力)


对越反击战期间的我军车队,可见解放CA10和东风EQ240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无法自行生产卡车,志愿军能用的只有数量有限的苏制卡车以及缴获的美制卡车。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奋力建设自己的汽车工业,一汽和南汽先分别以苏联吉斯/吉尔和嘎斯为蓝本生产出了解放CA10/CA30和跃进NJ130/NJ230,之后一拖、陕汽、重汽、川汽、二汽又通过仿制或者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研制出了东方红LT665、延安250、黄河JN252、红岩CQ261、东风EQ240。到了对越反击战时期,中国军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国产军用卡车。不过当时中国军队也装备有一些法国贝利埃和西德奔驰,这些进口卡车与国产卡车联手狠狠地教训了一把越军。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出现的贝利埃GBC和奔驰NG2026(下)

经典对越反击战题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以细节考究著称,并大量到前线实地取景,由当时参与过战斗的部队直接参演,还原度很高,不过影片中出现奔驰NG2026引起过一些争议。由于一直没有资料佐证NG2026参与过对越反击战,有人质疑这型当时十分高端的奔驰卡车是否真的曾参与这场战争,许多人认为影片中出现这型车是一个失误。不过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当年参战的老兵开始在网上分享当时拍摄的一些照片,查阅了无数老照片后笔者终于发现了十分罕见的NG2026参战影像,而且还是两张!让人非常激动。

对越反击战时期运往前线的奔驰NG2026

前线公路,图中身影模糊的那辆卡车正是奔驰NG2026

如上两图,上图为参战老兵所发当年参战纪实画册的翻拍图,从车身右前侧标志性空滤进气筒和隐约可见的车标一眼就可以看出这辆正是奔驰NG2026,下图原图注释为修复被越军炮击过的公路,图中远处那辆看不清细节的6轮卡车通过备胎位置和平头单排驾驶室等细节可以确认正是NG2026。当然,除了照片佐证外,也有参战老兵证明当年确实动用了NG2026。一位老兵称他们团在1979年底换装了奔驰2026,因为要牵引炮重5.7吨的66式加榴炮,之前他们装备的是原装戴高乐GBC(笔者注:贝利埃GBC),当时能够牵引66式的国产车只有仿制GBC的东方红LT665,但在越南战场原装GBC都不行,火炮经常陷田里,牵引车拉不出也跟着陷车,只能每个营配一辆坦克,负责拉车,直到后来换成奔驰NG2026。

资料图:仿制于奔驰NG2026的重庆铁马2026

资料图:在民间发挥余热的奔驰NG2026

从相关资料来看,中国是1979年从西德进口了一批奔驰NG2026,正是为了对越反击作战引进。中国当时与西德建交已七年,与其他西方国家关系也较好,引进奔驰NG2026也不会遇到阻力。奔驰NG2026载重7吨,采用6X6全驱形式,配有OM 402型V8发动机,最大输出260马力,最大扭矩850牛米,在当时来说动力十分了得,比当时所有国产卡车的动力都强得多。被奔驰NG2026的性能所折服后,重庆206厂(铁马)对NG2026进行了逆向仿制,生产出了铁马2026,也就是后来的xc2200,而中国大量装备的92式步战车也是以该车为底盘研制。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奔驰NG2026退役后民间公司收购改装成自卸车,有的在工地坚持到了2010年。

参与作战的贝利埃GBC 8KT

参与作战的老兵与贝利埃GBC 8KT合影

同样在《高山下的花环》中现身的贝利埃GBC 8KT倒是留下了比较多的参与作战的照片,如上图,从前大灯在保险杠上和隐约可见的发动机舱盖缝隙位置可以确定其并非东方红LT665,而是一辆原版贝利埃GBC 8KT。抗美援朝后,西方国家禁止对中国出口卡车,而当时中国的国产卡车产量小,可靠性又较低,后续和苏联闹翻后更是失去了进口卡车的重要渠道。不过法国很有意思,看在有钱赚的情况下,通过贝利埃在阿尔及利亚的分厂向中国出口了一些卡车,1963年周总理访问非洲十国时还专门参观了摩洛哥的贝利埃分厂,后续又参观了阿尔及利亚分厂。

资料图:贝利埃GBC 8KT

资料图:在GBC 8KT基础上研发的雷诺GBC 180s

贝利埃GBC 8KT是以GBC 8 Gazelle为基础研发,为了适应北非的环境进行了专门的改进,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装备法军,主要为了维护法国在北非的利益,并参与了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GBC 8KT造型十分硬朗,发动机舱呈方形,外形棱角分明,即便是放在如今来看也不过时。GBC 8KT采用6X6全驱,其直列5缸MK 520多燃料发动机排量7.9升,最大输出125马力。在当时来看,GBC 8KT性能较为出色。到了上世纪90年代,许多GBC 8KT仍然在法军中服役,但此时其性能已经显得较为落后,后来贝利埃被雷诺收购,雷诺公司以GBC 8KT为基础研发了GBC 180s,再度被法军广泛采用。

参与对越反击战的东方红LT665

东方红LT665牵引火炮通过友谊关回国

众所周知,除了原版贝利埃GBC 8KT外,中国还以其为基础生产出了国产版东方红LT665,并且和贝利埃GBC 8KT一样参与了对越反击战,主要用于牵引火炮。戴高乐上台后,法国与新中国建交,1965年,法国在北京举行了法国工业展览会,贝利埃公司几乎将所有车型都带到了展会上,1965年6月中国和贝利埃公司签署了引进4款车型的制造许可证和技术引进合同,4个车型分别为GBU15、GLM、T25、TBO,另包括3型发动机技术。也就是说根据官方资料,当年的合同中并没有贝利埃GBC 8KT。从东方红665研发过程来看,应是中国在法国的允许下自行对GBC 8KT进行了逆向仿制。

资料图:不同时期生产的东方红665,注意前脸格栅的区别

资料图:后期生产的东方红LT665

得到任务后洛阳一拖于1966年5月开始组建汽车工厂,并将研制中的中国版GBC 8KT命名为了东方红665,以纪念该汽车厂的诞生。1966年8月16日,一拖制造的第一辆东方红665下线。东方红LT665同样为6X6全驱,并且采用了仿制于捷克太拖拉的V8风冷柴油发动机,型号为LT8120F,标定功率133KW,比同样为6X6驱动的解放CA30(80KW)动力强了不少。其越野载重能力5吨,牵引能力10吨。不过受当时工业水平限制,东方红LT665的可靠性并不高,尤其是在对越反击战中暴露出不少问题,相比之下解放CA30在参战部队中的口碑更好。最终东方红LT665的产量不过3000辆左右,另有记录该车曾小批量出口。

资料图:红岩CQ261

仅漏出车厢和部分驾驶楼的红岩CQ261,后方是BJ212和CA30A

除东方红LT665外,中国以贝利埃GBU 15为蓝本制造了红岩CQ260/261,该车正是中国当年从贝利埃引进技术的4型车之一。正式量产的红岩CQ261也参与了对越反击战,但留存的图片资料太少,甚至比奔驰NG2026还难找,笔者找了一大圈,仅发现了一张老兵当年无意拍下的照片,而且还看不到车头。如上图,从仅露出的驾驶室折角和门把手位置,以及备胎位置和轮毂轴头细节可以确定这辆车正是红岩CQ261。

资料图:红岩CQ261生产线

资料图:生产线上的早期版红岩CQ261

为了生产中国版贝利埃GBU 15,中国专门成立了四川汽车厂,为此贝利埃公司还出面帮中国从西欧引进了价值610万美元的机床等设备,以建设生产线。1966年6月,第一辆红岩CQ260军用越野车试制成功,之后经过不断改进,于1971年7月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并改名为CQ261。CQ261为6X6驱动,采用CQ6140B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147KW(200马力),最大扭矩可达850N·m,动力较为强悍,当然油耗也较高,百公里油耗高达50升!CQ261越野行驶时可载重6吨,牵引10吨,最大牵引能力15吨。

资料图:红岩CQ261当年的介绍资料

资料图:上汽红岩渝北基地内收藏的红岩CQ261

无论是动力还是牵引能力,红岩CQ261都是当时国产军用卡车中最强的,所以前述那位老兵的口述称当时能够牵引66式加榴炮的国产军车只有东方红LT655是不正确的。上世纪70年代末期,正值对越反击战老山战役关键时刻,前线部队弹药消耗大并需要补充火炮等装备,但当地地势复杂,一般车辆难以胜任,部队调来131辆红岩CQ261,及时将部队所需火炮运到了前线,为我军攻下老山立了大功。战争结束后,部队在作战事总结时专门点名表扬红岩军车,后续还专门为使用红岩军车拉炮的部队在云南老山前线树立了“红岩神炮”纪念碑,可见红岩CQ261在部队官兵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对越反击战期间在战地修理间维修的东风EQ240

通过油箱细节可以看出这辆也是东风EQ240

二汽东风EQ240是对越反击战期间应用较为广泛的一型国产6X6越野卡车,留存的当年在前线的照片较多。东风EQ240虽然看上去自主程度比较高,但实际上也是仿制于国外车型,只是与其他同时期国产车普遍仿制欧洲车型路线不同,东风EQ240仿制对象意外地选择了已与中国闹翻的苏联的乌拉尔375(乌拉尔4320前身)。东风EQ240实际由来自一汽的团队研发,因为二汽建立时基本一无所有,一汽抽调了全厂三分之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支援二汽。后来一汽更是直接将1968年研发出的第二代2.5吨级解放25Y越野卡车全套技术资料转交给了二汽,二汽正是在25Y基础上发展出了经典的EQ240。

资料图:1968年解放为援建二汽试制出的25Y样车

1970年,二汽工人们在四面透风的芦席棚里手工打造出了第一辆EQ240,不过当时还被称为25Y。由于当时部队急需军用越野车辆,二汽只生产出8辆样车就开始投产,并以解放牌名义出售。由于是在条件简陋的环境中纯手工打造,1970到1972年这两年内二汽仅造出200辆解放牌25Y,而且质量非常差,于是就有了“远看摇头摆尾,近看龇牙咧嘴,停下来漏油漏水”这样嘲笑25Y的的顺口溜流传开来,甚至许多人直接称其为25歪!直到1971年二汽第一条总装线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加上技术人员针对其暴露出的缺陷不断进行改进,25Y的口碑才得以逐渐提升。

资料图:二汽用CA30A零部件打造的25Y原型车

资料图:二汽25Y某阶段的试制车

25Y实际上是一汽在解放CA30A基础上研发而来,因为已拿不到苏联技术资料,只是外形上借鉴了更先进的乌拉尔375,早期二汽生产的25Y更是直接使用了大量CA30A的零部件,这也是二汽能够在芦席棚打造出越野卡车的直接原因!1975年,二汽生产能力胜利建成,并从石家庄汽车制造厂买来了“东风”商标,开始以东风品牌生产,解放25Y改名东风EQ240并正式定型,EQ是二汽拼音首字母。EQ240采用EQ6100发动机,最大功率99KW,最大载重4吨,最大牵引能力2.5吨。

资料图:东风EQ240系列

资料图:东风EQ240系列

EQ240质量较早期的25Y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在对越反击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整场军事行动中没有任何EQ240因为质量问题发生事故,可靠性非常高,甚至有一辆EQ240不小心驶下了山崖,驾驶室严重变形车身多处受损,却依然能够正常行驶,并继续坚挺地完成了任务,让官兵们非常震惊。EQ240一战成名,被战士们誉为功臣车、英雄车。战后EQ240大量进入中国军队服役,遍地开花。上世纪90年代,二汽先对EQ240的发动机进行了改进,先换装了EQ6100-1B发动机,并将车型改为EQ2081E,后续又换装了康明斯6BT 5.9L发动机,并将车型命名为EQ2082E6D。至今仍然有一些东风EQ240系列在中国军队服役,使得该车系也成了如今唯一在役的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国产卡车!

对越反击战期间我军的解放CA10,后方几辆为东风EQ240

对越反击战期间我军的解放CA10

对越反击战中我军最常见的国产卡车是解放CA10和CA30A,因为作为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型卡车和国产第一型6X6越野卡车,CA10和CA30A是当时中国保有量最大的车型。解放CA10仿制于吉斯-150,而吉斯-150又仿制于美国万国KR11,而解放CA30A则仿制于基于吉斯-150发展的吉尔-157,只于为什么一个叫吉斯,一个叫吉尔,这里不多说。由于4X2驱动的CA10通过性较差,在对越反击战中普遍执行人员输送或者物资运输任务,而6X6驱动的CA30A可以牵引一些小口径火炮,由于可靠性高在部队的口碑还是不错。

对越反击战期间的我军CA30A牵引火炮

抢渡红河直插越南境内时的62式舟桥车(CA30A底盘)

值得一提的是越军手里也有一些解放CA10和CA30A,因为当年美国入侵越南时,中国向越南援助了大量装备,其中就包括大量解放卡车,并且以通过性较好的解放CA30A为主。解放CA30A卡车1964年量产时年产量才3000辆,为了援越一汽开足马力在1971年将产量提高到了9303辆,而且当时生产的CA30A大部分都无偿提供给了越南。令人愤怒的是据当年参加援越任务的军官回忆,越南司机只开车不修车,中国援助的解放卡车出了毛病就直接丢弃,甚至是直接推山沟里,再向中国其请求提供新车。越南后来站队苏联并频繁挑衅中国,中国军队又只能又开着解放卡车回来收拾这帮白眼狼。

对越反击战期间我军人员与跃进NJ230合影

对越反击战期间我军使用以NJ230为底盘的火箭炮

资料图:跃进NJ230

如图,越南战场上我军也用过南京跃进NJ230,该车仿制于苏联嘎斯63,为4X4驱动,该车主要用于牵引小口径火炮,另外中国曾在对越作战中使用的63式130毫米火箭炮也是用跃进NJ230作为底盘。NJ230也曾随着63式火箭炮一起出口多国,包括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如今在中国还有一些尚可正常行驶的跃进NJ230,主要作为影视道具车在神剧中客串日军车辆。

先烈的钢铁战马系列前作:

先烈的钢铁战马:盘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使用过的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