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塔林是什么(藏族塔林是什么意思)

在西藏,在藏区,在藏传佛教流行的区域,除了或大或小的转经筒,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就是佛塔和经幡。无处不在,不计其数的佛塔和经幡,是藏传佛教的显著的文化符号。它们是广大信众心目中的神圣殿堂,是向佛祖祈福,脱离苦海步入天国的码头。来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的瓦切乡,这里的108座佛塔和1000平方米经幡,隐藏着藏传佛教的文化密码。

红原县1960年建县,命名为“红原”,以纪念当年红军长征从这里爬雪山过草地。瓦切塔林在红原县西北部,距县城40余公里。瓦切的藏语意为“大帐篷”。1982年和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先后两次到瓦切为藏民摸顶祈福。当地民众就在班禅摸顶的地方建了多座白塔以示感激与纪念。后来,修建的塔越来越多,达到大小108座白塔,形成塔林。其规模宏大,在整个藏区也屈指可数。

塔,是一种建筑形式,人类最早在生活中搭建高塔瞭望,守候家园,抵御敌人和野兽的袭击。随着文明的进步,塔在承担生活实用功能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变成了美好的愿望和精神追求的载体。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最初用于供奉佛骨或保存高僧遗体,后亦用于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法物,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所在。

藏传佛塔随着佛教传入藏区,逐渐兴起,广为建立。汉文史料中称藏传佛塔为“觉顿”、“曲典”、“曲丹”、“乔什典”等。藏语称佛塔为“曲丹”,意思主要是指供养所依靠的处所,又称“图丹”,意思是心意之依所,心愿之所归。因此,佛塔在藏族人心中的地位是非常神圣的,是佛教徒供养和朝拜的对象。

藏传佛塔综合了印度佛塔、尼泊尔佛塔、汉地佛塔、东南亚佛塔文化的元素,形成了最具辨识度与特色的藏式特征。藏传佛塔的形状,依地、水、火、风、空等五轮之相,一般由塔座、塔瓶和塔刹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有相应的象征意义。佛塔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徒对生命之轮回、永不停息和无穷无际的旋转和周而复始的理念。

塔除了形状,还有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象征意义。白色是藏族最推崇的颜色。佛塔的颜色大多是白色的。白塔象征的是光明、洁净、无欲、善良等多种形象;此外还有其它颜色,红色的塔象征的是权力;黑色的塔象征的是威武、凶猛;绿色的塔象征的是佛的“妙观察智”;黄色的塔,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金塔、铜塔、或者鎏金塔,象征的是权力以及无尽的光芒。

藏族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佛塔最多的地区。建造佛塔被认为是对佛的虔诚至极行为。建在寺院里、村落内、圣址上的佛塔,一方面会为建筑者和资助者赢来功德;另一方面,会使广大信众络绎不绝、永久性地前来转塔朝拜,这体现了藏传佛教作为大乘佛教利己利他的精神。在如此精神的推动下,从古至今,藏族信众热衷于建造佛塔,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藏区建起了无数座藏式佛塔。在藏区,有聚落的地方,就必然会有佛塔。

塔林,又称塔群,是藏式佛塔中规模最大的形式,也是藏式佛塔发展的最高形式。它一般是由108座相对独立、样式各异的佛塔排列而成。108这个数字有讲究,一种说法是可能与佛教密宗《金刚项经》中毗卢遮那108尊法身有关;另一种说法是佛教把人生烦恼归为108种。为清除烦恼,规定拨念珠108颗,敲钟鼓108响,念佛经108遍。所以,建108座佛塔,其意义也在于为清除烦恼,解难祈福。

在瓦切塔林的入口处,是金字塔状的主塔,由众多金碧辉煌的小塔组合而成。它们涵盖了藏传佛塔的八种样式(藏传佛塔八式即:莲花塔、菩提塔、吉祥塔、天降塔、神变塔、和解塔、胜利塔、涅槃塔、)分别代表着佛陀释迦牟尼一生之中不同阶段的佛缘。佛塔的八种样式,可从佛塔四方基座上的塔身处区分,有三或四级,有莲花或树叶图,有四或八边形,有圆柱或阶梯形。

主塔的底部有转经筒,塔林的一侧是转经房,与佛塔配套成为一个完备的日常礼佛朝拜场所。以瓦切塔林为代表,无处不在的佛塔,满足了藏族信众的宗教需求。绝大多数藏式佛塔是开放性的,一年四季、不分昼夜对外开放,周边的信教群众只要有点时间和精力,随时都可以过来转经朝拜。与转经筒一样,藏式佛塔使得藏传佛教更加世俗化,深入走向藏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藏区,转经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礼佛念经的形式,更是藏族信众的一种生活方式。转经筒、转佛塔,甚至有许多人人抽出一定时间围绕佛塔或在佛塔正面磕长头。这种对佛塔的崇拜,承载着他们对佛的崇拜,对幸福的理解,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来自附近十里八乡的藏族信众,在瓦切塔林转经筒,拜佛塔,是他们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是内容。这里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经幡是佛塔的标配,有佛塔处,必有经幡。经幡,是藏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图腾,是藏传佛教三大所依圣物(转经筒、佛塔、经幡)之一,它是在布、麻织品上书写经文,然后将其插在寺院、佛塔、甚至山巅、路口、河边等地,其意义为用自然之力来诵经,以保平安吉祥。瓦切塔林的周围,有一片连绵的经幡群,非常壮观,面积之大为藏区所罕见。

经幡的插法在藏区各地也不尽相同,瓦切塔林的经幡大多是“大帐篷”的形式,每个经幡高约16米,占地约50平米,几十个连成一片,形成一片五彩斑斓的经幡海洋,波澜壮阔。先期悬挂的经幡已褪色发白,新的经幡色彩鲜艳,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着经文。经过风吹日晒雨淋,经幡在那里迎风招展,它们被撕裂、褪色甚至飘落。用尽一生去传递对佛的崇拜,对信仰的追寻。

藏传佛教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藏族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08座佛塔,1000多平方米的经幡,成就了占地30多亩的藏传佛教的民间朝拜圣地——瓦切塔林。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宗教即为生活的藏族佛教信众社会生活的日常;可以感受到慈悲向善的佛教精神的神圣与博大;可以解读到源远流长的藏传佛教的文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