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店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什么(裁缝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

裁缝是一个古老的行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布料市场和裁缝曾是很多人的衣衫“主宰”。那个年代,南宁市一些布料市场、裁缝铺,曾车水马龙、一布难求。如今,去商场买和网购成衣渐成主流,买布做衣渐被淡忘。不过,在南宁市白苍岭布料市场和和平商场等地,仍活跃着一批裁缝,他们用尺子剪刀和线头,制作出五颜六色的漂亮衣裳。

黄中胜为顾客量身。

包工包料

160元搞掂一套“心水”衣裳

南宁市白苍岭布料市场是南宁的裁缝和裁缝店比较集中的地方之一。今年5月的一天中午,在南宁市一家公司上班的小韦,来到白苍岭布料市场三楼的雅丽制衣店,取她10天前定制的衣服。

她由朋友介绍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市场一楼花几十元钱买了两三米竖纹布料,再花几十元钱到该店定做一套衣服——一件上衣、一条九分裤,合计160元。衣服一上身,合身又精神,还有些秀气,并不比商场卖的许多套装差。

黄中胜把顾客的量身信息记录在裁剪单后,开始在布料上工作。

小韦身板比较瘦小,缺乏线条感,买成衣不容易买到合身的。她买布料后,原打算上衣做成短袖的样子,但店家一看这布料买得少了点,建议她把上衣做成马甲的形式。从最后上身的效果来看,店家的建议给得很恰当。“这次很满意,以后还要来做几套。”小韦抱着衣服,兴奋地下楼找商家帮钉纽扣去了。

“大成制衣”“佰丽服饰”“陆陆时装设计”“上海东方时装”……在白苍岭布料市场二楼和三楼,集中着七八十家裁缝店。这些裁缝店面积都是八九平方米左右,头上近墙挂满衣服,底下里间一两个机车,外间一个裁缝台兼接洽台,中间有些可转身可放置部分物品的空间,就够了。而在和平商场四楼,裁缝店的面积更小,只有4平方米左右,有的甚至连店与店之间的分隔墙都省略了,一溜过去十来家,跟大通铺一样。

顾客们就在这样一个一个连成排的裁缝店中来来往往,或取衣服,或带着布料和存在手机里的款式图片来下单。“这几天去哪里耍啦”“我来取衣服”“帮我做一件这个样式”……一单单生意,就在类似拉家常的谈话中,定下样式、敲定细节。

追随多年

既有小白领也有电视台主持人

白苍岭布料市场与和平商场里的裁缝店,订单范围比较广,西装、衬衫、裙子、旗袍,还有表演服都能做,采用的也多是前店后作坊的模式。其中,有很多是做了二三十年的老裁缝,他们也往往有自己专攻的领域。

在白苍岭布料市场,不时有市民前来选购布料。

白苍岭布料市场二楼上海嘉诚制衣店的殷先生是个老裁缝,主要做西装或工作服装。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裁剪一批裤子。只见他娴熟地用画饼在布料上快速点划出标记或线条,手起剪刀落,不到5分钟就把一条裤子裁好了。

殷先生说,做衣服领子和袖子最重要。这两样处理好了,一件衣服就做好了一半。若做裤子,裤头腰带处要处理出一定的弧度来,如果是直线模样,穿上就容易空出一小截,影响美观。

二楼上海华丽店的倪先生,不做西装也不做衬衫,只做旗袍。旗袍是很有风韵的服装样式,讲究合身,做起来自然很多讲究。“做冬天的大衣只要取几个尺寸就好了,但旗袍不能。”他说,旗袍要取二十多个。不同面料处理难度不一,工价也会跟着变化。而在该市场三楼的雅丽制衣,则主要做各式裙子、衬衫、裤子。小西装也是雅丽比较得意的一个品类,旗袍倒做得不太多。

手艺好的裁缝和裁缝店,顾客比较稳定,有的甚至会追随二三十年。雅丽就有顾客从小职员开始一直跟到升任单位中高层领导。即使该顾客现在能轻松买得起商场的大牌衣服,但仍会时不时光顾。顾客中,有区内的也有区外的,有的还是电视台的主持人。

顾客选择裁缝店原因有多种,归纳起来大同小异。李女士是一家建筑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找裁缝店做衣服有十年左右。她说,买成衣难满意,要么款式好但面料不行,要么是不合身,或者撞衫,找裁缝店可以量身定制,还能有自己的特色。此外,商场的衣服有的很贵,有一次她在南宁市某高端商场看到一款春秋套装,要一万多元,以她目前的收入还消费不起这样的服装。如此一来,她只能拍下图片,找裁缝依葫芦画瓢了。

争唱主角

“上海”印记渐被本地赶超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南宁市白苍岭布料市场的裁缝店,很多店家都是江苏省张家港市人。

殷先生是张家港市来的。他说,他年轻时由老乡介绍,来到这里做裁缝谋生,一开始是在南铁文化宫开店,后来搬到白苍岭布料市场。热闹的时候,百多家裁缝铺里就有四五十家是老乡开的。张家港距离上海很近,老家来的裁缝在这里开店,大多喜欢带“上海”字眼。后来,其中一部分人因为年龄增长、照顾家庭等原因,离开南宁回老家了。

一店家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裁缝行业正处于鼎盛期。当时很流行上海的服饰、裁剪法,大家做衣服都喜欢找带“上海”字眼的店铺,觉得他们做出来的衣服好看。后来,本地的裁缝也慢慢多了起来,大家也没那么热衷“上海”招牌了。

韦先生是广西人,三年前进驻白苍岭布料市场开裁缝店。在他看来,上世纪就开店的许多老师傅的裁缝观念和手法,用现在的眼光看,已经不适合了。以西装为例,一些老师傅裁衣服时,更多的是按旧公式直接套,这种方法也叫上海裁法;而现代的裁法是综合了原型裁法来做的,衣服会更合身。两者做出来的衣服不一样,而后者更受现在的年轻人欢迎。可能因为这样的因素,一些新进驻的店铺,有的生意甚至比多年老店要好。

外来裁缝店由数十家减少为现在的不到十家,而本地裁缝、新派裁缝则逐渐增多,现在占据了多数。

网购兴起

裁缝业昔日辉煌渐褪色

不过,无论是白苍岭市场还是和平商场的裁缝店家,许多店铺的生意都不如早年火热了,顾客也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

一些年轻的顾客发来图片,裁缝们就根据款式制作。

在和平商场经营了二十多年裁缝店的黄先生说,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南宁买布料找裁缝做衣服最兴旺的时期。那时,南宁市的商场比较少,和平商场的布料行成为许多人买布料的首选去处。

他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商场里的裁缝店有八九十家,也不管手艺好不好,每家生意都很好。他的店铺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件衣服的订单,西装、秋装80~120元一套,最低的也要60元。各类订单中,单位的工作服订单特别多。散客订单中,妻子带丈夫来,年轻人带父母或小孩来,经常一做就做一家人的衣裳。

那几年,他常常白天在店铺裁剪好后,晚上用摩托车带料回家,连夜加班缝纫。一个月可以赚一万多元,相当于每月就能买一辆摩托车。现在,做一套衣服的手工费也就一百多元,价钱没涨多少,订单量却少了许多。

穿针引线确实比较费眼神。

当时,裁缝的兴盛也带热了布料生意,好布料曾一米难求。在和平商场经营多年的一名女士说,那个时候,他们常常去广州市批发一些漂亮花色的布料回来卖,比如洗水麻、佐织料、米兰麻等。有的布料比较紧缺,他们去了还未必抢得到货,得等上几天才能凑齐所需品种。这样的布料,回到南宁自然也抢手。一整天下来,常常能卖出一两千元的货。到了2005年前后,布料质量比以前普遍好很多,但布料生意却没那么好做了。现在一天甚至都可能没生意,能卖出三四百元的货就算不错了。

究其原因,许多店家认为,成衣工业进一步发展后,人们更多地购买成衣,制衣厂也把大部分单位、企业工作服的订单抢走了,裁缝生意随之降温。但最大的转折原因,则是网购的兴起。“网上成衣花样繁多又便宜。”有店家说,一件衣服卖几十元、上百元,有的甚至只卖十几元。如果裁缝店也跟这样的价格,可能人工钱都赚不回来。虽然网购的衣服质量参差不齐,但抵挡不住它的便宜。

与时俱进

用新元素裁出新生意

在白苍岭布料市场和和平商场,记者看到许多裁缝店做起了舞台服装、Cosplay服装,有的还兼顾设计甚至个人形象设计,在传统中生发出新的内容。比如,白苍岭布料市场里就开了多家突出设计的裁缝店,有的还拿出二维码邀请过客扫一扫,将生意做到网上去了。

曾在广西学习工作多年的李女士,在意大利留学时接触了服装设计知识,如今是苏州贞集时装设计工作室的运营主管。她认为,服装的高端订制和私人订制,会越来越有市场。高端定制的人群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又追求高端的品位和个性,有坚挺的定制服装需求。私人订制则是一种平民化半定制的东西,是在高端定制与市场大众品牌之间的一个选择。

她说,现在人们的需求已经到了个性化的阶段,但市场上的大众成衣工业、服装供应商,还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私人订制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同时还有良好的体验和服务,是消费者比较欢迎的一个模式。

对于每个裁缝来说,针线活是她们养家糊口的技能。

但传统裁缝店能否乘上私人订制这股“东风”,答案未必乐观。究其原因,很多老裁缝手艺很好,但往往存在有手艺无设计这个问题,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比如板型、裁剪手法落后等。这样的裁缝铺如果不转型,也难成气候。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老裁缝或老裁缝铺想转型,也很困难,除非是年轻一代带着新理念、新思想加入其中,用新做法让老手艺焕发光彩。

从南宁市一家单位辞职出来创业的小蒋,看到了这方面蓬勃发展的需求,两年前联合做服装设计的妹妹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一间工作室,通过网络如朋友圈等形式扩散,专门给顾客设计、制作个性化服装。她说,不管他们的工作室最终走向何方,但服装订制的需求确实在不断增长,前景可观。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刘冬莲/文 苏华/图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