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 为什么闪跌(复星医药为什么会跌)

文 | 杨万里

千亿市值白马股--复星医药今日遭遇市场一锤。

11月6日,复星医药低开,随后跌幅扩大至7%以上。截至午间收盘,复星医药股价收报49.15元,总市值为1260亿元,相比上一个交易日蒸发约94.28亿元。

而让投资者更关注的是,近期复星医药频频出现人事变动。据不完全统计,从年初至今,包括董事长在内已有8位高管相继辞职。

有财经媒体发表观点称,业绩、市值与头部企业的差距不断被拉大,或是造成本轮高层震荡的因素之一。

今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实现营收221亿元,实现归属净利润24.79亿元。同期,同行可比公司恒瑞医药实现营收194.1亿元,实现归属净利润42.59亿元,虽然恒瑞医药营收规模小于复星医药,但前者归属净利润比后者多超17亿元。

对此,市场也用实际行动“投票”。目前,恒瑞医药市值为4708亿元,是复星医药的3.73倍。

与恒瑞医药“研发与仿制双轮驱动”的模式不同,复星医药的模式为"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整合式发展",其业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

该模式有个弊端,外延式扩张以并购为主,在提振业绩的背后也带来了隐忧,即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以及商誉高企。

人事震荡

10月30日,因个人原因,副总裁彭奕然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职务。

从1月份到10月底,复星医药多位高管相继辞职。

今年1月份,因工作变动,梁剑峰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非执行董事职务。同月,王灿因家庭原因辞去复星医药的非执行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

今年4月份,因个人原因,戴昆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副总裁职务。

今年5月份,因个人原因,Hequn Yin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高级副总裁职务。

今年6月份,因个人原因,李建青申请辞去副总裁职务。

10月29日,因工作调整,陈启宇、姚方分别辞去复星医药董事长、联席董事长。

援引投资者网报道,2018年,复星医药的副总裁人数有10名,一年后就增加至15名。2019年新任的副总裁全部出身于集团内部,要么来自复星医药,要么来自复星医药下属子公司。

外界表述,业绩、市值与头部企业的差距不断被拉大导致人事震荡,但复星医药方面暂未正面回应。

外延式扩张带来的后遗症

有媒体将复星医药比喻成一家股权投资公司,若从近年财报数据看,比较符合这一类说法。

2017至2020年前三年季度,复星医药的投资收益分别为23.07亿元、18.15亿元、35.65亿亿元和16.73亿元。同期,该公司的利润总额分别为40.62亿元、35.8亿元、45.26亿元和33.6亿元。

在近4年的时间里,复星医药的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56.79%、50.69%、78.7%和49.79%,比重保持在49%以上。

对此,在互动平台上,有投资者就对复星医药提出了建议。

去年10月份,有投资者表示,“请管理层以后经营产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再以投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投资时补强的不是去扩展业务范围的,不是你去投一个初创企业只占一点点股权,等到它上市了去套现,这个不能持续,看着公司产品很多,去没有大单品,抗冲击能力较弱。搞得公司结构复杂没法给公司合理估值。”

在回复中,复星医药仅仅礼貌性地回了一句“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和建议”。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也与复星医药的模式有关。其中,外延式扩张以并购为主。

公开数据显示,复星医药已累计完成19笔并购,包括国内和国外,例如2017年先后完成对印度药企Gland Pharma、法国药品分销公司Tridem Pharma等海外企业的并购,2018年先后完成对铁岭新兴、武汉济和医院、伯豪医学和建优成业等公司股权收购。

并购带来的第一个隐忧是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

2017至2020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48%以上。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的资产负债率为50.98%,高于同行可比公司恒瑞医药(资产负债率为12.69%)以及丽珠集团(资产负债率为32.11%)。

目前,复星医药负债总额为410.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达219.4亿元,占总负债比例为53.4%。同期,该公司货币资金仅为90.5亿元,一定程度反映复星医药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并购带来的第二个隐忧是商誉高企。

2016年,复星医药商誉为34.73亿元,到了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数额已飙升至88.96亿元,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达22.53%。

再联系同行可比公司,丽珠集团商誉仅1.03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不到1%。从这里可以看出,复星医药的商誉相比同行是偏高的。

外延式扩张带来的后遗症也一直被外界争议。

从年初至今,复星医药上演了“过山车”行情。从1月2日的26.65元一路上涨至79.19元高点,期间涨幅超197%。随后,股价又出现回调,下跌幅度超37%。

复星医药后市表现如何,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