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渠道是做什么的(房地产渠道是做什么的-)

昨天晚上给朋友团队做一场关于房地产渠道类培训,两个部分:1、房地产渠道的概念和意义;2、房地产基础知识:房地产相关术语及政策解读。


以往的培训多半是照本宣科的读一遍,稍高点水平结合自己对渠道的一些经验和认知进行解读。


这次培训本有点突然和突兀,干脆脱稿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培训,并让受训人员接受更多的干货呢。


培训前整了下思路,培训的框架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为什么选择做房地产渠道?


二、房地产渠道概念和意义?


三、房地产渠道如何做到广度和深度?


四、房地产渠道考核的四个维度?


五、15分钟培训答疑


整场培训下来还算顺利,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真实案例,把上述几个问题给讲明白并能理解。(由浅入深,讲人话)。“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本次培训也是对自己近几个月来的学习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行业销售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大的迭代更新,以下是个人的一些浅见(不喜勿喷):


房地产渠道是拓销一体好呢?还是拓销分离好呢?


现在房地产圈出了一种怪现象,原本在碧桂园、恒大、融创等宇宙地产做的风生水起的高管,到了其他品牌地产公司就玩不转了?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首先是每家地产公司体系完全不同,完全没有这个基因,即便是项目或区域公司同意,让集团公司贸然改变原有体系是那是不可能的。那么,结果也是不难想象到的。打破了原有的游戏规则,一会拓销一体,一会拓销分离的,把真正工作的基层员工也整懵逼了,不知道该怎么做。项目呢,也错过了最佳的营销节点,把一个好好的项目硬生生的搞的不伦不类,最后由企业来埋单,谁之错?


一个项目是否启用渠道(拓销分离),建议是:原项目或集团有就继续保持,在原体制上通过内训或外训做专业提升,做强做专。


没有的话,尝试设置渠道岗,仅限1-2名。由项目或区域做渠道统筹,对外做分销和全民营销的监管,对内做大客户、异业联盟、Call客和截客。直接点来讲,就是对第三方的统筹和管理。


关于拓销一体,真的应该向碧桂园学习。


在这营销费用设置专项费用和考核机制,实行的积分制。强考核强淘汰,项目结束后能坚持留下来的,要么赚到钱,要么升职加薪。别和销售人员谈理想,谈“钱”是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不然干嘛选择高压的销售岗呢?


搭建一个全新体系,需要时间、人力、财务长期输出才能见成效的。


在原项目工作N年,从原来的渠道小白到项目渠道负责人,历经N届负责人的调整,每届领导对渠道的理解和认知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渠道制度反反复复做修改。看着小兄弟们的工资从3500+到现在的6000+,这种艰辛难以用言语表达。


还是要感谢老领导的不同意见,从中也有自己的认知。


1、如何解决案场与渠道间的隔阂?


2、如何提高渠道的狼性(积极性)?


3、如何快速复制渠道模式?


画虎画皮难画骨,外届的模式不是不学习,而是吸收转化为符合公司体系内的玩法,一定要打造自己的渠道特色。


三个要素:


1、因地制宜,一名合格的渠道人员一定要做过项目前期(甚至拿地前的实地调研),从项目一开始就要知道未来的客户的描摹;


2、成交渠道,考验渠道人员对项目所在当地市场的认知度。竞品市调是必不可少的,知彼知己。竞品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现成的客户地图和资源为何不用呢?比拼的是技巧,抢的是时间,狭路相逢勇者胜;


3、人才输出,再困难的事情也是人来解决的。人才的输出至关重要,特别渠道团队的前期组建。往高大尚的来讲,要高度与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流程(游戏规则)匹配。往小的来说,最起码要懂公司的规矩吧。去了新地块,很多公司文化和流程逐步被弱化了,多半就是这样的原因。招了的人与公司文化不符没几天就走人了,又回到问题的本源,错过了最佳营销节点,导致项目失利。我们观察过很多知名地产企业,招来的人不需要你有太多的想法,就按公司的节点做岗位职责内的事,其他不需要去改变,一名新人对公司什么不清楚,能改变什么呢?如果真要改,那也请坐稳了现有位置再说话。


从事渠道工作5年多时间,得出一个心得:唯有用脚步丈量你所在城市,统筹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