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姓保的内涵是什么(保险姓保的意义与作用)

为什么会写这个话题呢?

因为和我的小伙伴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人们在买理财型保险的时候会不知不觉陷入在保险产品里面比收益的怪圈,业务人员也在不知不觉地努力迎合客户的这种心理需求。

还记得国家一直强调的“保险姓保”吗?

保险这种金融工具设计的初衷始终是一个保障的作用,它给我们一种财务安全感、掌控感。

如果说基金、股票是进攻型的工具,那么保险就是防守型的工具。

我们一想到保险,就联想到“安全性”“确定性”“保障性”这样的词语。

还记得金融工具的不可能三角吗?

即一种金融工具不可同时具备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三个特性。

我们在选择一种金融工具的时候,是追求的三者中的哪一种呢?

回答:嗯,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都想要,哈哈哈。

其实我懂“什么都要”的意思,就是在资产配置版图里面,各种金融工具都有,而非试图在一种金融工具里面同时找到三个特性。

股票、基金有很高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但是安全性很差;

银行存款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但是收益性很差;

保险有很强的安全性,但是收益性不强,流动性很差。

既然追求极致的安全性,必然要牺牲流动性和一部分收益性,保险这种金融工具就是这样的。

保险的诞生是因为风险(不确定性)的存在,有人根据家庭财富的多少,将风险分类形象展示成一个风险金字塔。

“损失性风险”

它主要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这些风险的发生可能导致家庭财富的流失或者中断。

意外风险、疾病风险和身故风险就属于这一类。

一旦出险就意味着一大笔医疗费用的支出或者收入的中断,这对于一个家庭的财务情况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轻则存款流失、资产变卖,重则负债累累。

针对这三个人身风险,有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和定期寿险可以转移,用小支出撬动高杠杆。


“支出性风险”

它主要指的是未来某个时期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无法匹配刚性支出的需求。

子女教育和养老就是我们未来的刚性支出需求。

孩子到了18岁要上大学,可能还要读研出国,可能还想创业,就算没有读上大学,是不是在成年之初也需要父母的帮扶?彼时我们的经济状况能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呢?

我们到了60岁就要退休养老,而真正到了60岁就会发现,决定我们退休的不是年龄,而是我们彼时的经济状况,那时的我们是否有一笔稳定足额的现金流来支撑退休生活呢?

横亘在我们和足够养老金、教育金之间的,可能是无数次的淘宝活动,可能是周期性的熊市,可能是类P2P平台,可能是......

针对这个两种支出性风险,有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可以提前做规划,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就让保险来强制储蓄。


“所有性风险”

它主要指的财富留存问题,也就是所有权的不确定性。

而财富所有权的不确定性来源于社会关系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债务风险、婚姻风险、传承风险和税务风险。

央行行长易纲说过,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三年。

很多中小企业主在效益好的时候也是账上盈余丰厚,可是由于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或者企业主盲目投资、扩张、决策失误,最后负债累累。

在破产清算的时候,由于贷款的连带责任担保,企业主个人名下的财产一并偿债,一夜回到解放前。

难道真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还有,婚变过错方分走自己辛苦打拼的一半财富;

还有,自己本想留给子女的财产旁落他人;

等等。

现在属于你的财产,未来一定属于你吗?一定能给到你想给的人吗?

高净值人群对第一和第二层次的风险转移需求不强,但是对第三层次的风险转移需求很强烈。

而一般家庭在做好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保障以后,也会对第三层次风险的转移产生需求。

针对这个层次的风险,有增额终身寿险可以转移。

如果对自己辛苦积累的财富归属仍有隐忧,保险可以做到在法律的框架里给财富所有权上一把锁。


朋友们注意到没有,我们通篇都没有提到保险的收益性。

第一层次强调的是高杠杆,跟收益没有半毛钱关系;

第二层次强调的是强制储蓄,收益多一个点还是少一个点重要吗?先能管得住手存得下钱再说;

第三层次强调的是锁定所有权,不能单纯为了追求高收益(股票、房产等),结果本金旁落他人,终身积累打了水漂。


奇怪为什么有些人买保险会上瘾?

因为保险满足了人们对“安全感”“掌控感”的心理需求。

奇怪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有保险意识?

因为男人也许还没真正了解到保险的妙处,有俗语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保险让守财富江山不再难。


保险它姓“保”。

你,真的需要保险吗?

如果追求的是“收益”,出门右拐,股票、基金、房产任你挑。

在买保险之前,说大一点,在做理财决策之前先厘清自己的需求,比单纯的追求“收益”更保险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