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横隧道什么时候开通(北横路隧道通车时间)

历经6年多时间的建设,上海北横通道有了新进展。今天(6月18日)15时,北横通道西段隧道正式开通,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采用双向4车道+两侧应急车道或集散车道的建设规模。

北横通道西起中环北虹路立交,东至周家嘴路内江路交叉口,全长约19.1公里。此次率先通车的西段全长10.9公里,自中环北虹路立交到天目路立交文安路,横跨长宁、普陀、静安。通车以后,虹桥枢纽到南北高架通行时间将大大缩短。

北横通道有“上海东西向第二条交通大动脉”之称。但20多年前通车的首条东西向动脉延安路高架不同,北横通道如今要穿越的中心城区,建筑体量更大、管线更密集。

在建设中,北横通道经历了哪些难忘时刻?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带你盘点。

最丰富旅程:地下穿越百科全书

这是一条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首条在复杂环境下横穿市中心的超大直径城市快速道路。

北横通道由上海城投公路集团建设、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参与施工。隧道股份上海隧道项目经理凌宇峰介绍:“盾构‘纵横号’直径15.56米,为上海历史上尺寸最大。超大直径盾构在施工期间,更是大规模穿越房屋建筑超过100栋、多次近距离下穿运营中轨道交通及苏州河防汛堤,并完成‘国内首次、世界少有’的500米半径S型急转弯。”

2019年,西段6.4公里隧道全线贯通,“纵横号”在这里完成了最丰富的旅程,被业内专家学者誉为“地下穿越的百科全书”,填补我国建筑行业超大直径盾构下穿中心城区密集建(构)筑物的领域空白。最引人关注的是近距离穿越兆丰别墅群。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兆丰别墅建筑群因年代久远,结构稳定性较差,“纵横号”盾构需在别墅群下穿越。技术人员事先对房屋进行检测并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在正式穿越前进行试验,拟定操纵参数。正式穿越期间,每推进一环,都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影响范围内房屋、地表进行沉降监测,实时调整下一环施工参数。最终,盾构机成功穿越别墅群,土体及构建筑物等各项参数均表现良好。

据介绍,北横通道建设采用BIM(建筑模型信息化)技术,对工程进行全周期、全覆盖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在许多难点段进行施工模拟,如天目立交桥梁4D施工模拟、中山公园井段逃生路线模拟、圆隧道装修方案深化,降低现场施工的风险。

最极限穿越:高水平降低环境影响

2019年6月24日7时35分,乘坐轨道交通7号线的上班族或许不知道:高度相当于六层楼的“纵横号”盾构机,“悄无声息”地穿越了脚下。盾构和7号线隧道的最小距离,只有7.16米!

据悉,“纵横号”曾两次近距离穿越运营中的轨交线路,即轨交7号线、11号线,过程可谓“惊心动魄”。

相比2018年11月北横主线盾构穿越运营中的11号线,穿越7号线的难点在于上层覆土较前次减少了5米之多。这样近距离、高难度、高要求的穿越施工,在全球盾构隧道推进史上没有先例。

记者从上海市北横通道建设指挥部获悉,在穿越之前,多次讨论了穿越方案,包括应急维保、紧急人员疏散、地铁隧道抢险等详细预案。工地现场盾构管控中心实时监控穿越区域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和“纵横号”的所有参数,项目部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盾构施工专家现场监控并应对突发情况。

通过引入高科技,北横通道建设尽可能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目前的监测数据,盾构穿越对地铁正常运营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两次穿越隧道的变形量均为毫米级。

最复杂调整:天目路立交“大变身”

在北横通道建设中,陪伴上海人超过25年的天目路立交迎来“大变身”。

有关天目路立交的交通工程,从来都是“大手笔”。1993年,被誉为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施工最复杂的南北高架启动建设,作为配套的天目路立交便诞生在这个时期。但由于社会发展,拥堵问题日益凸显,天目路“大转盘”常常“转不动”,令新老司机颇为头疼。

为了治堵,天目路立交在12年前装上了信号灯系统。这是上海首次在高架道路上安装红绿灯。要治疗天目路立交的“心脏梗阻”,还需要进行“搭桥手术”。这座“桥”,便是北横通道。

天目路立交改造主要是实现北横通道与南北高架的连接互通,缓解现存交通问题。未来天目路立交主要承担北横通道、南北高架的“交融”功能,而不是连接地面的功能。原有的四根接地匝道将改造连接北横通道主线。

在上海各大立交中,天目路立交改造堪称最复杂的一次调整。工程采用“新建-后拆-再建”的方式减少交通影响:先新建部分匝道,替代原有接地匝道功能,再拆除原有匝道。

“新建部分匝道以后,‘大转盘’的乌镇路上匝道、梅园路上匝道将同步封闭、启动拆除。”上海建工集团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项目负责人表示,天目路高架还会迎来两根天目路转盘匝道拆除,主线跨转盘、南北高架、4根匝道改建互通等。

最文艺装饰:打造文化景观带

北横通道西段不仅功能实用强大,外观也很靓丽。

以隧道为例,它的内部上下层各5个点位采用亮化提升的方式打造城市轮廓线,用绚丽的灯光效果展示了1921年至2021年这100年间,石库门、外白渡桥、东海大桥、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景观。

西段隧道除了采用地下道路智慧交通管控技术外,还在国内首次创新采用下层隧道侧壁排烟的方式,提高排烟效率,并采用隧道股份上海隧道自主创新的射流式ESP空气净化系统专利技术,打造更加节能环保的生态隧道。

在天目路立交上,有四根形似“石库门”的立柱,高度足有22米,沿东西方向在南北高架两侧一字排开,穿插坐落于天目路转盘内外。

优雅的造型背后,是设计者的巧思。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负责人说,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位于上海火车站附近,“对立柱造型加以设计,打造上海文化标识的想法。石库门作为独特的老上海文化,成为造型灵感的来源。”在立柱与箱梁的衔接部分,采用柔顺的弧形。“好像一个人张开双手,寓意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欢迎各位到来。”

这四根“顶梁柱”可谓内外兼修,不仅有设计,还有技术,它是国内首次采用双柱墩四节免模板预制拼装工艺。在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处,一年中80%的时间要在车流密集的南北高架周边施工,对交通组织、施工场地、周边影响都是巨大的。只有和时间赛跑,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影响。设计人员采用四节免模板拼装,速度更快,外观更美。

西段通车以后,将有效缓解延安路高架和内环北段的交通压力。接下来,北横通道还将继续建设。东段工程自文安路接地点至周家嘴路内江路,约8.2公里,计划2023年12月建成通车,建成后将成为虹桥枢纽到浦东新区的快速新通道,服务北部重点地区的中长距离到发交通,助力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城际交通网。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张海峰 摄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戚颖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