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瑞成奇瑞4s店电话是多少(德州奇瑞4s店地址电话)

文|马惠彬

(德州新湖风景区)

“甲申之变”清朝进驻北京,史为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建立初期,他们在南方反清势力威胁下,把德州城当成了京师南大门的屏障。故于顺治二年(1645年),便在德州城设立了“城守尉署”,将领为正三品武官,掌管旗籍和城防事务。

德州尉署衙门

清军入关后,为维护其统治地位,他们在全国设立了十六个城守尉署,其中独立设防的有四处:即保定、沧州、太原、开封。另有十二处(德州、古浪、开原、辽阳、复州、广宁、盖州、义州、凤凰城、岫岩城、右卫、古城)由当地副都统或将军兼任管辖。

城守尉署也称尉署衙门,是清朝八旗兵驻防之地的军事指挥机构。最高将领为:城守尉,正三品武官,总掌本城旗籍和城防事物。

城守尉的下属有:防御、正五品;骁骑校、正六品;章京(满语职守官之意),如参领为甲喇章京等;另有笔帖式,满汉文字的翻译等官员;

所属的甲丁即兵士数量不等。清朝在八旗制度中规定,满族男子足十六岁时,即为壮丁年龄,每年由各佐领①选充甲兵。被挑选的兵丁称为被甲。应选者必须通过马、步、箭等武艺的严格考核,考核合格者为待补充甲丁。一旦需要应立即入伍为甲丁(兵)。

清初,由于德州城的军事防御,由北向性逆转为南向性,且系北京的南大门。故于清顺治初年,就在德州城设有旗兵驻防,民间称其为:“满洲兵或满洲营”。该部队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是“城守尉署”。地址在现勤奋街(原东门里街)西部路北,原“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房管局)”的大院里,民间称其为“衙门园子”。

德州尉署衙门始建时的布局,它不仅突出了军营的威严,而且又有州衙的特色。它的整体建筑座北面南,辕门外两侧是一对石狮子,门里耸立着两个高大的旗杆。宽大翘檐、大屋顶、前出厦的正房为尉署衙门的大堂,大堂门两边是“堂鼓”“铜锣”的架子,大门两侧东西耳房分别是戈什哈②房和先锋③房。

大堂后为二堂、三堂,最后的院落为住宅、书房等,整个建筑被分割成四个院落。为显示军营的威严,在整个建筑的东西两侧建有防护型的院落,四角均有岗楼。整个建筑大体可称为:四进四出的中国式建筑群体。院内有种植花草树木的小花园,环境静谧幽雅。

德州城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昌伊苏就出于这个衙门。昌伊苏十四岁就在城守尉署里当差,是侍奉城守尉的一名甲丁。由于他自己平时能刻苦练武,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考中武举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中武状元。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德州守尉署与山东督粮道捐资,在卢家井街(今石芦街)一带,合建了“正谊书院”,供满族儿童学习。

今日的“尉署街”,也是因德州城的尉署衙门,曾驻在该街南头的路西而获“尉署街”之名的。

该尉署衙门自顺治二年(1645年)建立,到辛亥革命的胜利(1912年)清朝的灭亡止,它在德州城走过了二百六十余年历史。其间,它有风光之时、也有倒霉之日。如清朝后期,由于朝廷的腐败无能,该衙门的部分建筑出现了倒塌,而无人出钱修复的现象;据传最后一任城守尉下落不明;特别是民国初军阀混战时期,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逐步失去了它当年的威风。德州城解放后,因该大院的部分建筑还能居住,故曾先后有几个机关的入住,后经修缮翻盖成为德州市房管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驻地。

城守尉署始末

德州城为北京的南大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便派遣由御林军组成了满洲军队驻防德州城,并设立了“城守尉署”取代了原德州卫的屯守城军。德州的城守尉为正三品武官,与明朝时的德州卫指挥使同级,掌管旗籍和德州城的防务。

之初,德州城守尉署的额定编制为:城守尉1名、固山章4名、骁骑校4名、笔帖式2名、马步甲兵500名、弓匠铁匠4名。

清顺治二年(1645),原在德州驻防的八旗兵移防江宁(今南京市),但德州城守尉署仍在。故清顺治十一年(1654),朝廷又从河间府调来满洲、蒙古的正黄、镶黄二旗的马步兵500名,均携眷属仍驻扎在城东门里一带。

康熙十三年(1674),在德州驻防的八旗兵,奉命参加了讨伐吴三桂的战斗,胜利后仍回到德州原地驻防。这期间,因战争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缺员150余名。

雍正二年(1724),德州守尉署奉命,分别在驻德州的满洲正黄旗、蒙古正黄旗、满洲镶黄旗、蒙古镶黄旗中挑选了89名甲丁补充了兵源。

雍正三年(1725),又从京师调拨满洲正黄旗、镶黄旗、蒙古正黄旗的71名甲兵,补足了500甲兵的名额。清乾隆二年(1737),德州又增加了50名步甲兵。

乾隆二十六年(1761),德州守尉署的额定编制为:城守尉1人,防御、骁骑校各4人,鸟枪前锋、鸟枪马甲200人,领催④、马甲300人,养育兵40人,匠役4人,共有驻防官兵553人。

德州城守尉署的第一任城守尉为海音布,系满州正黄旗人;最后一任为奎岱,也是满州正黄旗人;在这260余年中,先后有67人出任德州的城守尉。

至清嘉庆十一年(1805),德州城守尉署下属的退伍和现役八旗兵,加其眷属已达两千七百余人。开始他们是支能征善战的部队,为清朝的社稷立下了功劳。但随着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对优越生活的迷恋,逐步变成了城市的负担。可喜的是辛亥革命后,他们全部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为德州城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注:

1、佐领:清朝官名。牛录章京的汉译。前者为编制单位名称,后者为官名。

2、戈什:清代高级官员的侍从护卫(武弁),简称“戈什”。

3、先锋(斥候):即侦察、警卫队。

4、领催,指清代官名,马甲之优者选为领催,以司册籍、俸饷。

5、部分资料源于《山东驻防》,表示感谢。

6、附历任城守尉名单:

顺治年间:海音布、满州正黄旗人;阿尔进,满州正黄旗人;

康熙年间:倭赫、满州正黄旗人;松阿力,蒙古正黄旗人;达尔化、努尔布、杨义达、巴明均为满州正黄旗人;

雍正年间:西勒塔、蒙古正黄旗人;三格、色勒敏、常明、均为满州正黄旗人;

乾隆年间;伍云珠、穆尔泰、扬宁、雅金泰、伍什布、格图恳、武灵阿、福保、义成保、韦陀保均为满州正黄旗人;

嘉庆年间;尼音珠、满州正黄旗人;禄成、蒙古正黄旗人;博卿阿满州正黄旗人;苏伦保,满州正黄旗人;

道光年间:来忠、蒙古正黄旗人;佛贵、文艺为满州正黄旗人;

咸丰年间:庆禄、满州镶黄旗人;瑞成、满州正黄旗人;富明、蒙古镶黄旗人;

同治年间:塔克苏堪 青州驻防。

光绪年间:乐苏、满州正黄旗人;宗室、和连萨勒哈图、中林、奎岱等。

(作于2020年5月11日)

马惠彬,男,1944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350余篇、200万余字。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260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300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德州史话》 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