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房价为什么暴跌(08年房价为什么暴跌的原因)

2007年至2008年的次贷危机又被称之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自1929-1933年经济危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各种书籍给予的普遍定义都是由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及金融业的过度冒险,造成了与之捆绑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价格的暴跌,随着雷曼兄弟在2008年9月15日的破产,终于转变成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

但是,房贷或者房价的暴涨暴跌怎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的?我们今天在并不十分严谨的情况下简单介绍一下究竟房价的问题怎么会推到美国经济乃至于世界经济的。

我们从我们最熟悉的简单房贷情况来介绍。Mike是美国一个收入稳定生活体面的中产阶级,FICO评分(可以理解为芝麻分)高于680分,可以直接从A银行申请首付为20%,利息为35%的房贷。这种情况下Mike支付首付、贷款审批之后就可以入住新房,之后还本付息就可以了。

金融创新改善生活

我们把视角换到A银行的视角,每个月银行可以收到Mike支付的按揭,很稳定,但是收益很低。作为一个银行是要追求利润的,按揭贷款现金流稳定,可以把这个提供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卖出去”。A银行拥有无数个Mike这样的客户,按月还房贷。银行便可以把这些贷款打包起来卖出去,因为现金流稳定,会有专业的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购买。银行在销售这些贷款以后,可以从中赚取一部分的利息差,把剩余的现金流交给贷款的购买者,而销售贷款获取的现金流可以继续发放贷款来获得更高的收益,随后再把这些贷款卖出去。

但是贷款的购买者B公司也并不打算持有,但是如果B公司单纯地把这些贷款作为抵押物发行证券,就被称作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但是,这些证券背后的贷款良莠不齐,一定会有违约的情况出现,就会影响这些证券的收益,使得这一证券的风险不高不低,收益率也非常尴尬。此时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有想持有高收益、高风险的风险偏好型投资者,也有想持有低风险证券的投资者。

于是此时就出现了“分层”的概念,也就如下图是把B公司打包而成的MBS债券自上而下分成若干份,只是在支付利息及本金时,自上而下进行支付。也就意味着,一旦出现风险,最下层的债券将首先承担,会把整个贷款包的风险首先负担起来,随后是倒数第二层政权、倒数第三层政权。理论上贷款不会全部出现违约问题,其违约率是一个固定可计算的比例,因此最顶层的几个等级债券可以被认为是“非常安全的”,而市场上的评级公司也原因给这些债券给予AAA等最安全等级的评价。B公司所收购的价值约5亿美元的5000份贷款可以发行12-14支AAA级证券、4-6支AA级证券以及数量不等的次级证券。

但是,此时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那些评级较低的A、BBB等级的证券风险相对较大,收益率显得又不足够的高,很难进行销售。于是C公司灵机一动,他们收购了B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的这些中间层的证券,再次进行了打包并进行“分层”。他们把这些证券混合形成一个证券池子,再次进行分层,证券池所获得现金流再次从上至下进行支付,风险还是由最底层的证券进行承担。此时这些证券的上面几层也可以被认为是风险极低,也被评级公司给予AAA级评级。这些证券被称为债务抵押债券或者担保债务凭证(CDO)。

而针对这些CDO证券中高风险的部分依然可以再次进行“打包”再“分层”,形成CDO²、CDO³等等证券。

这些AAA级证券在大众通过评级标准的认知中,它们与苹果、因特尔等大型公司的债券以及部分资质极好的国债风险是一致的,但是,这些CDO证券的收益要高于大公司的企业债以及国债,几乎是完美的投资品。

到此为止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至少通过金融创新解决了银行房屋贷款资产流动性差收益率低的问题,给银行输送了足够多的资金,使得更多人可以获得更便宜的房贷;美国房价也因此一路走高;而同时也给美元泛滥的美国金融市场提供了足够多的优质产品。可以说此时金融创新使得更多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贪婪人性扭曲市场

但是,金融市场的逐利本性开始扭曲这一过程。一切的根源是CDO证券在市场上太受欢迎了……

由于打包形成CDO证券的根本在于需要有足够的债务支持证券,类似于C公司的这些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开始把房贷之外的信用卡债务、汽车贷款、学生贷款纳入其中。这里第一个问题出现,正常的房贷(又称为优先级房贷)是有房屋作为抵押的,但是信用卡、学生贷款(美国的学生贷款相当普遍且金额较大)等都是没有抵押物的,风险自然会上升。

但是,即使把其他债务算进来数量也不足以满足华尔街的要求,于是就需要从供应端扩大债务规模。

恰在此时美国也在以“平权”的名义推动“居者有其屋”的计划,鼓励金融机构给收入较低者,尤其是收入较低的非裔、西裔美国人贷款。但是,这些少数族裔买不起房子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其收入较低且信用评分较差。在这种情况下,针对FICO评分较低或者根本没有信用报告的美国人,美国会有专门的金融公司为其提供利率较高的贷款,由于其潜在风险较大,对应于那些正常的“优先级贷款”,被称之为“次优级”贷款或者干脆称之为次级贷款。

就这样,大量的次级贷款就沿着我们之前所讲的贷款-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债务抵押债券CDO这么一个链路进入到金融市场中。但是这还不够……

因为次级贷款的利率较高,而且还需要购买者支付高额的房屋首付金,于是这些金融公司就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他们在市场竞争中一方面给那些贷款者更高的房屋价格评估,也同时降低了首付比率,只要你能够还本付息,那么他们甚至会提供房价115%的贷款,连装修费用家电费用都一起安排上。

而且这些次级贷款公司为了吸引客户,提供了“可调整利率房屋抵押贷款”,也就是允许房屋购买者在最初的两年甚至三年以极低的利率还款甚至只还利息不还本金。但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到两年或者三年的约定期限以后,这部分贷款的利息将会以每半年1%的比例疯狂上涨,直到7%甚至8%的高利率,没有人能够承担起这么高的月供。

但是大量美国的底层人民通过这些“可调整利率房屋抵押贷款”买上了房子,有些人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至少赌一把房价上涨赚至少几年房租,有的是干脆就看不懂合同,经纪人让签什么就签什么。

那么此时大量高风险的次级贷款进入到了美国金融市场。而且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这些贷款供不应求,贷款一经审批很快就会被证券公司打包买走进行“加工”,从贷款经纪人到审批人都以数量为准,忽视贷款质量,毕竟他们是按金额计算佣金报酬,并且所有风险都已经转移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即使有人不还款,这些金融公司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微乎其微。

房价下跌引发崩溃

但是,这一切在房价疯狂上涨的2001-2006年的美国都不是问题,无论是佳肴还是垃圾都会通过这一条供应链销售到全世界市场,而且供不应求。在这一条利益链上,从最初的房屋经纪人、贷款经纪人,到贷款审批人,再到MBS、CDO的发行方、销售方可以获得巨额的报酬。于此同时世界上无数的银行、货币市场基金、慈善基金、养老基金等这些机构购买了无数的这些“低风险”的CDO产品,但是所有人,包括产品发行方、销售方、购买方都不知道他们所持有的是哪一种“垃圾堆”。

而这一切,在2006年年底美国房价到达顶部,上涨速度开始减缓乃至于下跌之时,这些产品开始群体性地出现问题。当部分金融机构的基金以高杠杆形式进行操作时,就呈现出无法挽救的崩溃局面。

2007年7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的两支对冲基金宣布破产,美国2007-2008年金融危机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