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2是什么意思(4562是啥意思)

目前,正是各个省市公布2021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时候,陕西(6914元)、天津(8324元)、河北(6575元)、辽宁(6340元)、青海(7908元)、山东(6893元)等省市已公布了2021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基数。

不少人看后,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养老金怎么这么高呀,就这养老金水平,就连在职职工的实际收入都望尘莫及。有些人认为,养老金计发基数就是养老金,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或者说是错误的。

养老金计发基数是养老金计发基数,养老金是养老金,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但是,也并不是两者一定就不能划等号,划等号那是有着非常苛刻条件的,绝大多数参保缴费人员是无法达到的,所以两者之间也就不能直接划等号。

长期以来,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所采用的数据之一都是统筹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或者说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这个社会平均工资或者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也是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上限为这个缴费基数的300%,下限为这个缴费基数的60%(有的地方或为40%或为55%;有的地方下限还是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比如说深圳就是这个政策,最低缴费基数为2200元,这是全国最低水平)。

为了降低参保人员的缴费成本,从2019年5月开始,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不再是社会平均工资或者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了,改成了全口径平均工资。

全口径平均工资要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和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这样一来,即可以降低用人单位的缴费成本,也可以降低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成本。

采用全口径平均工资作为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之后,在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之时的数据,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

这个数据在有的省市就是全口径平均工资,比如说上海就是这个规定;在有的省市就不是全口径平均工资,也不是社会平均工资,而是由人社部门单独公布一个数据用来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这个数据就是养老金计发基数。

不少人往往认为这个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基数就是养老金,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因为绝大多数参保缴费人员(特别是企业参保缴费人员)的养老金要远远低于养老金计发基数。

养老金能达到或者超过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参保缴费人员(尤其是企业参保缴费人员)寥寥无几,能达到其50%的比例,那就是一个较高的养老金水平了。

就以北京为例吧,2020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基数为9910元,它一半的就可以达到4955元,这个养老金水平,已经超过2021年北京企业退休人员4562元的养老金月平均水平。

那些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只有十五年,缴费指数又是0.6(最低缴费指数为0.4)的北京灵活就业参保缴费人员,拿到的养老金也就是每月1714元的最低标准,这还是补足之后的,要是不补足的话,实际计算出来的养老金每月也就只有一千四五百元。

补差之后1714元的养老金最低标准,只相当于2020年北京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基数9910元的17.3%,这个比例那是非常之低的,之所以低,一是缴费年限短,二是缴费指数低。

退休人员手中都有一份“退休核准表”,这份“退休核准表”中有全口径平均工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计发比例、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等重要的数据。

有的人看到全口径平均工资这个数据的时候,就认为全口径平均工资就是养老金计发基数,其实,这是不对的。

即便这个全口径平均工资就是养老金计发基数,也不能直接放到退休人员上,最为关键要看退休人员的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指数是多少。

在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年龄、退休时间、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都相同的情况下,缴费指数越高,领到的基本养老金也就越高。

如果退休人员的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指数越高,那么,“退休核准表”中的计发基数也就越高,可能是15000元(北京),也有可能是19820元(北京封顶线)。

但是,倘若退休人员的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指数越低,那么,“退休核准表”中的计发基数也就越低,可能是6659元(2021年天津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标准),也有可能是5072元(2021年辽宁退休人员最低标准)。

以上数据一对比,就不难发现了退休人员养老金之间的差距那是非常之大的,关键的核心点就是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指数,而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指数又决定着自己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的高低,这个养老金计发基数,才是最为真实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原创:周凤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