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简介)


读周国平《生活的品质》其中的“宋人弦歌”篇,以不同的主题欣赏宋词,很好。

但上网看各家注释各异,阅读理解不很顺畅,为方便自己日后欣赏,把喜欢的诗词加以收集整理。


今天开始元宵节的主题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是词牌名。

词牌名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律诗只四种格式,词一千多个格式)


词牌,也称为词格、词调。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就是词调。


宋朝后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创作词(所以称填词),内容与词名无关,例如《沁园春 雪》这首词“ 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 音韵结构的定式,通常也决定词的 平仄。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 91字以外为长调。如忆江南 渔歌子 西楼月27字,生查子40字,点绛唇41字,浣溪沙42字,满江红93字, 水调歌头95字,念奴娇100字,沁园春114字…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青玉案:

格律:字数66-69。【正体是双调67个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四声)韵;变体为双调67-69字,前后段五或六句、四仄或五仄韵】


因为词牌又是曲子,但年代久无法记录曲子多消失。据谢桃坊《唐宋词调考实》青玉案调为宋人首创,是北宋时期的“时调新声”

“案”有人认为是“wan碗”指碗类器物,有认为是“案”为有足的盘。此处是“青玉案(qīng yù àn)”是青玉做成的有足的盘子:

【喝酒要用杯;大一些是碟装零食用;深一些叫盏喝茶用,“三杯两盏淡酒”;比盏更大更深是碗装饭用;比碗更阔更浅的是盘,装肉或者装菜(一种无足,似现在的盘子,一种有三或四个腿就是案);比盘更大是盆;盘子很大有足是几案。】

其调名源自东汉末年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抒发其政治不得志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后人激越豪壮者少,多绵长悠远、温婉、悲凉,通过格律声韵的组合,使情感更迂回曲折)

青玉案词首次面世之作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抒发怀才不遇愁苦之词,可印证青玉案调的声情内涵与张衡《四愁诗》的含义一致的。


《青玉案》调的别名有:

“横塘路”“一年春”(源于《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首句)


“西湖路”(来源于宋韩漉《青玉案·苏公堤上西湖路》首句)


“青莲池上客”(出现于《全金元词》,来源于金 丘处机《青莲池上客·入关》、《青莲池上客·幽栖》和元王丹桂《青莲池上客·赠乌林答德润》)

注释:

元夕: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或称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此夜称元夕或元夜(如下篇的生查子)。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晚上禁止出门),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机会。


上阙

①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句前面写花灯,后面写焰火,描述的是“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

东风:并非是东边刮来的风,指的是春风。中国的“东南西北中”与“木火金水土”、“春夏秋冬仲夏”一一呼应,东与春相呼应。


木:东方,甲乙,绿色,青龙

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放:开放。

花千树:(花灯像)花挂满了千树。如唐岑参描写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星如雨:腾空而起的焰火,落下时像被风吹散落的满天星雨。

春风入夜吹开放了花儿(街上的花灯)挂满了千树,更吹落了满天繁星(腾空而起的焰火)如雨而下。


②宝马雕车香满路。

宝马:珍贵的良马。

雕车:雕着花纹的车。


合指富贵人家的华丽车马。


香:兼指车上涂料的香气和车中女子的脂粉香气。

满:表示车人之多

(达官贵人也携带家眷出来观灯)宝马拉着华丽的车子,香气飘满一路。


③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风箫:

箫的声音像凤鸣,以凤箫来誉称箫(相传春秋时的萧史善吹箫,秦穆公把女儿弄玉嫁为其妻,并为之筑凤台。萧史吹箫引来凤鸟,遂与弄玉升天仙去)。

此处泛指音乐。


箫中的洞箫适合独奏,排箫适合和古琴一起演奏。

洞箫和琴箫音量都不很大――苏东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适合在幽静的环境下吹。

排箫音量很大,音域也比较广,吹起来非常响,此处应为排箫。


玉壶:

古时喻指月――冰清玉洁。

(有说是指白玉制成的灯,如果是指灯,那“花千树”应该是各样各色的灯,光都在转,不仅是白玉做的灯。从以下也可见是指月亮)


光转:

指光的移转。(应为月亮的西移。后面的“一夜”,说明时间之久,月亮移动了很大的距离)

鱼龙:鱼龙舞原是汉代“百戏”的一种。这里当指扎成鱼龙(鸟、兽)形状的灯。

悠扬的箫乐声四处飘动,玉壶般明亮的月光渐渐西移,一整夜鱼龙形的花灯热闹飞舞。


下阙:

①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蛾儿、雪柳:都是宋代妇女元宵节所戴的头饰,谓其丽装出游。

黄金缕:也是头上饰品。指金丝、金线;也指(此处)金丝绦即金黄色的丝带。

盈盈:仪态娇美。

暗香:女子身上发出的幽香。

头戴娥儿、雪柳、黄金缕各种元宵节头饰的美人们,浅笑轻语步态娇美地带着幽香走过。


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人群中。

千百度:千百次。

蓦(mò莫)然回首:突然回头。

阑珊:灯火零落稀少。


我在人群中寻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无意之间却在灯火稀落处发现了她。



译文:

春风入夜吹开放了花儿(街上的花灯)挂满了千树,更吹落了满天繁星(腾空而起的焰火)如雨而下。(达官贵人也携带家眷出来观灯)宝马拉着华丽的车子,那香气飘满一路。悠扬的箫乐声四处飘动,玉壶般明亮的月光渐渐西移,一整夜鱼龙形的花灯在热闹地飞舞。


头戴娥儿、雪柳、黄丝绦各种元宵节头饰的美人们,浅笑轻语、步态娇美地带着幽香走过。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也找不到,猛然一回头,无意间却发现她自己站在灯火稀落的地方。


赏析:

上阙:

“花千树星如雨”,写灯火之盛之美、热闹非凡的节日的热烈气氛。“宝马雕车香满路”整体概括勾勒大街的热闹盛况,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的景象跃然而出。


后三句描绘歌舞之乐。节日的明月下,一片狂欢,到处笙箫齐鸣、彩灯飞舞,人们忘情地欢乐着,“一夜鱼龙舞”,写人们彻夜狂欢的情景。


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展现整晚的热闹画面。

【暗指朝廷无视国辱势衰,却歌舞升平粉饰太平】


下阙:

描写寻觅意中人的过程: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观灯看花的妇女头戴节日的装饰品,花枝招展一路笑语,带着幽香从词人眼前娇美走过――具体描写游人,也对“宝马雕车香满路”作补充。

“去”也描写他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寻找着辩认着,一个个少女美人从他眼前过去,却没有一个是他要寻找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千百次的寻觅,于人群中只寻找那一个,却总踪影皆无。再不见,不知道何年才能相见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灯火疏落处看见了她!她在这冷落之地,还未归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描写极尽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


人生中这个瞬间,那般悲落又喜极而泣的情感在胸中激荡、冲撞,词人却此般笔痕墨影地惊世表达。



她却独自“在灯火阑珊处”愈显“那人”的孤高和不同流俗,反衬出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


【实际上,

作者整词借元夜的热闹狂欢,喻指朝廷和社会现状,


以笑语盈盈喻指偷安的官宦们,


以那人比喻:无心于权贵荣华的自己,在执着追寻的同样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寥寥无几的同流者】

辛弃疾一直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的思想反映。


创作背景:

作于1174年宋淳熙元年或二年,词中,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宋]林升《题临安邸》)的谴责,


又有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忧虑,


更有“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痛苦:


1168-1170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被闲置任一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山川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水龙吟》词。


原文如下(改日再译):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有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生平: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城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

“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山东章丘,字易安)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祖父辛赞虽无奈任职金国,却一直希望和金人决一死战。

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后方的汉族人奋起反抗。21岁的辛弃疾聚两千人,参加耿京领导的起义军,担任掌书记。


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北撤,辛弃疾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完成使命归途,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义军溃散,率五十多人袭几万人敌营,擒叛徒回建康给南宋朝廷,名重一时。

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25岁开始在南宋仕宦huan生涯。

初到南方有宋高宗赵构赞许,后宋孝宗也想复失地雪恨,任职前期,他曾写抗金北伐建议《美芹十论》、《九议》(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尽显,也与宋志士 陈亮及理学家朱熹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但不愿打仗的朝廷只因他在建议书的才干,先后派他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任重要官职,治理荒政和治安。


但他豪迈倔强的性格、执着北伐的热情,和“归正人(南宋对北方沦陷区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称)”的身份使他难以在官场发展。


淳熙七年(1180年),41岁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1181年春依带湖地势设计“高处建舍,低处辟田”兴建庄园,取名为“稼轩”自号“稼轩居士”。

他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做归隐准备。


同年十一月被罢官,带湖新居正好落成,于是回到上饶,开始闲居生活二十年――除两年在福建任职。


1188年冬,其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yán shān)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后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


1194年夏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建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举家移居瓢泉,名衔全部被削夺,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64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精神为之一振。次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亡”,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


不久后出镇江知府,获赐金带。

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久被谏官攻击降职,辞不就职。后被拜升,再次辞任。


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病重不起,九月初十(10月3日)病逝68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1275年谥号“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