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机号码为什么是未知(为什么本机号码是未知-)

独家原创课程《快乐心理学》第二季第一课: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

在我们独家原创课程《快乐心理学》的本期课程中,我们希望与读者们分享如何看清真正的自己的方法。

真实的自己,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穷其一生都想知道的答案。认清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本期内容中仅从一个角度为读者们提供有限的心理学观点,虽然有局限性,但还是希望能为读者们抛砖引玉,让我们对真实的自我能多一些探索。

每个人都有三幅面孔:希望被别人看到的样子、隐藏的自己、未知的自己

怎样才能可视化地看清真实的自己?从直观的角度而言,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有三幅面孔:

希望被别人看到的样子;隐藏的自己;未知的自己。

这三幅面孔构成了真实的我们。了解到真实的自己能帮助我们做出更符合自身发展的选择,更利于我们遵循个人真实意愿发展,培养更成熟的心态,也有利于我们以开放的态度和自我意识接受真实的自我。

希望被别人看到的样子

在与人打交道的环境中,我们所呈现出的自己大多数时候是“希望被别人看到的自己的样子”。这也是大多数人在整个一生中在努力塑造和维持的形象,也就是所谓的“人设”。

我们希望自己呈现在别人眼中的自己,是由自己对个性的看法组成。这些看法是我们以自我为导向对个人抱负的积极理解。

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打造的“人设”是我们基于自己的理解对我们所向往的形象的表达。这种理解是基于我们自己的主观认知,是我们期待被人看到的形象和个性。

我们对“希望被别人看到的自己”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我们对自身的缺点加以掩藏以获取“完美”的形象,对不符合别人价值观的意图加以修正以获得别人的认可。这些局限性有可能会导致我们掩藏了真实的自我,活在了别人的价值观中。

虽然维持“人设”有这些局限性,但大多数人对于这一形象十分努力,对这样的角色也十分投入。我们常常为了维持一种我们自以为的完美形象精疲力尽,但最后却发现苦苦追寻的形象并不是真实的自我。

隐藏的自己

既然“希望被别人看到的自己”是一种“讨好”外部价值观和评价体系的一种形象,那势必会由于妥协而压抑了真实的自我。

所以,我们的第二个面目就是那部分因为妥协和掩饰所不显山露水的“隐藏的自己”。

“隐藏的自己”,是自私的自我,代表自我内在驱动的动机、愿望、恐惧、信念和观念。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审视这一部分的自己是困难且令人恐惧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创造并维持“完美”的外在形象(“希望被别人看到的自己”),并十分投入塑造并强化这样的形象,以至于错认为这样的“人设”就是真实的自己,时间长了后,甚至已经忘记了真实的自己。

这样的思维往往会导致人们在过度强化了以自我为导向的外在形象后,失去了反思有关于自己的内在意愿,尤其是缺乏与自己相关的批判思考。这部分我们不愿触碰的“批判思考”通常就是“隐藏的自己”。

在此,我们就列举出一些主要的关于自我内在驱动力的批判思考内容:

反思是什么占据了你的思想,是什么消耗了你的思考,你在追求什么,你在害怕什么,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驱使你这些年付出努力的核心动力是什么?你对别人隐藏了哪些关于你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你把你的真实想法和意愿揭露给你的爱人、朋友、同事,会发生什么?

以上的内容仅仅是我们列举出的一部分“问自己”的问题,帮助自己找到那部分被外界评价体系所掩藏的真实自我。

未知的自己

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能被看到的事物。我们的思想也是如此,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自我认知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自己,但关于自我,是否还有我们看不到、想不到,暂时不存在于我们身上,但却有概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自我呢?

这部分自我就是“未知的自己”。这部分自己,是关于你的企图心、你的可能性和你的潜能,这方面的自己是你和其他人都不知道、都没发现过的自己。

虽然“未知的自己”看似是空中楼阁,但实际上却可能是一个人的整个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有可能是前两个自我的结局,是唯一一个可以改变人生轨迹的自我。

要找到“未知的自己”并不容易,但找到“未知的自己”的方法却很明确:

第一步:接受生活将发生改变的意识,接受潜在生活的愿景。第二步:保留“希望被别人看到的样子”的安全感的同时尽可能去满足“隐藏的自己”的真实意愿。

也就是说,首先要接受改变,要舍得跳出舒适圈冒风险才能有机会找到“未知的自己”,其次,“未知的自己”是能符合外界的评价体系和能满足内在真实意愿的重叠区域。

“未知的自己”,并不是跳出社会的评价体系去过天马行空的生活,也不是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本能”生活,而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即符合社会标准,也满足内心的真实意愿。

虽然找到“未知的自己”的方法很简单,但做起来实属不易。离开舒适圈和习惯的生活,创造新的生活,这样的改变对很多人来讲都是富有挑战和冒险的。即使决定这样做,也时常会因为困难想放弃。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未知的自己”带入自己的意识,在生活中勇敢并诚实地面对选择,在每一次选择中忠于自己的信念和观念,生活的方向就会逐渐向自己靠拢。

总结:人生只有一次,应该活出自己想活的样子

人生很长,要经历那么多的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人生也很短,短到只能在人生中享有有限的选择机会,可能只有不超过2次的选择行业的机会,不多于5次买车的机会,仅仅只有1次选择长久生活地的机会。

虽然我们可能经常是一只脚踩在自我打造的“人设”中,另一只脚卡在“隐藏的自己”里,眼睛还盯着“未知的自己”。但比起有限的机会,改变的恐惧和风险算得了什么?每一次冒险和跳出舒适圈,都是在为自己写下另一个“未知的自己”的故事,都是为自己从命运的手里攥下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希望本期的心理学解析能为读者们带来启发和有价值的思考!

《心理学解析》独家原创|禁止转载

文章版权归《心理学解析》所有

关注@心理学解析 获取心理学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