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商银行什么风险(包商银行是什么风险)

日前,在中国人民银行一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上,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黄晓龙对中小银行风险情况做出回应,并回应了甘肃银行(港股02139)、包商银行的重组进展。

黄晓龙表示,目前全国有4000多家中小银行,央行都已进行了密切监测。其中评级7级以上的3400多家,3400多家资本充足率10%以上,2400多家是13%以上。高风险机构大概有532家,主要是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规模比较小,历史负担比较重。从评级结果看,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在下降,风险逐渐收敛。

央行:包商银行变蒙商银行正推进甘肃银行改革重组

在谈及包商银行最新进展时,黄晓龙介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拟设立一家新银行——蒙商银行,来收购承接原包商银行在内蒙古区域内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原包商银行在内蒙古自治区外的4家分行由徽商银行(港股03698)收购承接。

此前徽商银行多份公告也透露,其将参与蒙商银行的设立。蒙商银行各发起人的出资总额为240亿元,其中200亿元计入注册资本,剩余40亿元计入资本公积。

蒙商银行的股权结构方面,存保基金以27.5%的持股比例位列单一第一大股东,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徽商银行分别持股16.67%、15%,分列第二大、第三大股东。这是存保基金成立后入股的首家银行,而且200亿元的注册资本也位列国内城商行前列,仅次于北京银行、中原银行(港股01216)。

目前银保监会已经核准了蒙商银行的筹建,很快将召开蒙商银行创立大会,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地方监管部门批准以后将开业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包商银行还持有甘肃银行8.39%的股权。

此前的4月1日,甘肃银行一日暴跌43.48%,股价报0.65港元,作为西北银行第一股,沦为港股仙股。当日晚间,甘肃银行回应股价闪崩称,若干股东为融资将其持有的甘肃银行H股质押予多家金融机构,为履行相关融资安排下的义务,该等股东已质押的甘肃银行H股被强制出售,继而导致甘肃银行H股股价及交投量于4月1日有较大幅度波动。

4月5日,甘肃银行在部分小县城出现挤兑现象,大量居民不顾疫情密集排队取钱。4月6日,甘肃银行发布公告称,4月1日股价下跌属市场行为,并不影响储户存款,目前甘肃银行一切经营正常,现金充裕。同日,央行陇南支行、银保监会陇南监管分局与徽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布通告背书,称甘肃银行是由甘肃省政府管理的国有商业银行,是甘肃省规模最大的省属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雄厚, 提醒广大储户不信谣不传谣,不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盲目密集支取存款。

就甘肃银行股价暴跌和改革重组问题,黄晓龙说“甘肃银行的股价暴跌是缘自主要股东质押被强行平仓,与银行经营无关。对甘肃银行的改革重组,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有关方面也都积极推进,很快就会有进展。”

业内:信用风险背后 风控制度失效,银行流动性不足为主要原因

包商银行被接管一事已过去快一年之久,但该事件对行业的影响犹存。

公开资料显示,包商银行于1988年12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前身为包头市商业银行,2007年9月28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更名为包商银行,成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2017年之前,包商银行为包头市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包商银行的经营绩效也居前列。仅仅两年后,包商银行就因存在严重信用风险被银保监会接管。业内人士认为,风控制度失效,银行流动性不足是其产生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

互金通讯社了解到,包商银行的前三大股东分别是包头市太平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市大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包头市精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最高持股比例仅为9.07%。

某券商员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研究生R表示,股权分散的企业极易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有很大动机作出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由于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在公司实际管理中,缺少话语权,难以对管理层形成有效的监督,不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不仅如此,在被接管之前,包商银行违规放贷事件频发,2016年3月,包商银行赤峰分行在贷款发放和管理中存在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行为,银监局对其罚款30万元。2018年4月,包商银行乌兰察布分行因违规发放贷款被罚款20万元。2019年3月,包商银行的两名员工在办理贷款中收受贿赂,并因违法发放贷款,造成银行损失2亿元未能收回。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与包商银行有关的刑事案件共有538条记录,其中不乏贪污、诈骗等案件。

从一定程度来说,违规放贷事件频发发映出这家银行风控体系存在很大问题。而包商银行2007年至2017年第三季度财务指标,也进一步佐证该银行缺乏行之有效的风控制度。根据往期财报内容,自2007年以来,包商银行存、贷款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存款余额由2007年的410.48亿元增长至2017年9月的2235.29亿元,贷款余额由2007年的44.23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565.01亿元。存贷比也由2007年的10.78%上升至2016年的80.82%。万得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7.61%,此后维持在67.5%-74.5%之间。与同行业对比,包商银行存贷比明显过高。从风控角度考虑,银行存贷比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高达80%的存贷比,一方面表明包商银行存在较高的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生风险事件,极易引发连锁反应,在挤兑潮下难以应付客户取款需求。另一方面,反映出包商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忽视了银行经营的审慎原则,造成企业不良贷款率上升。

或许是为了“营救”已经出现问题的流动性问题,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包商银行开始大量发行同业存单,为后期兑付带来了一定压力。整体来看,包商银行未尽到对贷款企业条件的尽职审查,造成过度放贷,从而违约事件频发,不良贷款增加,对企业营收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从存款角度考虑,银行大量发行同业存单,到期兑付压力较大。负债端压力较大,流动性存疑,最终导致信用风险爆发。

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包商银行被接管反映出我国中小银行普遍存在的流动性问题和风控问题。不过央行在可控情况下,及时介入,以国家信用为担保,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紧张情绪,为后续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基础。目前,包商银行未发生挤兑潮,企业债务也有国家主体信用担保。而且“变身”蒙商银行后,未来新的发展也值得市场期待。因此,本次事件对市场后续影响较小,不需过度解读。但严监管政策下,中小银行如何保持自身流动性,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寻求未来发展仍需我们关注与思考。

对策:强化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构建智能风控系统

中小银行保持自身流动性,首先要做好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而目前很多中小银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尤其是在疫情之下,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缺乏有效的系统化支撑。无法第一时间准确分析客户行为、流动性缺口变化,不能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有效预测与分析,无法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动态、全程的有效监控。

毕马威中国认为,除监管指定压力情景外,中小商业银行应关注内部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情景设计,回溯分析各项资产负债所涉及的流动性相关风险因子承压情况,更新相关压力参数及阈值,例如:资产违约率、贷款续作率、存款流失率等,丰富自身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情景库,纳入定期/不定期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分析工作。此外,关注现有优质流动性资产的储备情况,开展多种情景下融资能力的评估测算,考虑融资成本、资金市场环境、流动性监管指标约束等因素,运用科学计算工具制定缓释策略。

当下,金融科技赋能,构建智能风控系统也成为了中小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关键。广州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丘斌建议,要依托金融科技把好业务准入风险关口,充分发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优势,融合目标客户主动提供的信息、第三方征信与客户活动场景数据等全方位数据信息,实现对客户风险水平的精准画像。依托金融科技健全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做好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构建全覆盖、全景式、全天候的智能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符合自身规模与业务实际的流动性风险限额与监管指标体系,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实时、精细化测算与预警能力,建立预警缓冲空间,实现对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本文源自互金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