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mm跟什么一样大(7mm大吗)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在现代枪弹发展史上,6.5~7mm口径枪弹一路顽强走来,但却一次次与军用主流枪弹擦肩而过。在此,我们通过每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对主流枪弹的选择及其与6.5~7mm枪弹的交错,审视一下枪弹发展的思潮——



一战时期(1914~1918年)

7.5~8mm口径枪弹的天下


7.5~8mm口径枪弹主流地位的确立

步枪弹按口径大致可以分为小口径弹(6mm以下)、中口径弹(6~8mm)和大口径弹(8mm以上)三大类,这个分类是在19世纪下半叶确定的。19世纪为热兵器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口径枪弹,常常有超过10mm的大口径枪弹作为步枪弹。但到19世纪下半叶时,随着新型发射药的应用,步枪弹的口径基本上采用7.5~8mm的中口径。其弹壳长50~63mm不等,足以装下大量发射药;弹头质量一般为9~12g,枪口动能为3500~4000焦耳,最大膛压平均值较高,普通弹一般为300~310MPa,因此其远程性能和杀伤作用均较好。

7.5~8mm口径全威力枪弹主流地位的确立被认为是枪械史上的一次革命。



一战时期,7.5~8mm口径枪弹占据主流地位。

自左至右依次为:1、美国.30-40克拉格弹;2、美国.30-06弹;3、法国勒贝尔8×50mm R弹;4、瑞士7.5×54mm弹;5、法国7.5×55mm弹;6、德国毛瑟7×57mm弹;7、比利时毛瑟7.65×53mm弹;8、奥地利曼利夏8×50mm R弹;9、日本暹罗-毛瑟8×52mm R弹;10、丹麦克拉格-约根森8×58mm R弹;11、荷兰7.92×57mm R弹;12、日本7.7×58mm SR弹;13、日本7.7×58mm弹;14、挪威7.92×61mm弹;15、索洛图恩8×56mm R弹;16、瑞典8×63mm弹;17、意大利布瑞达8×59mm弹;18、意大利布瑞达7.35mm弹


未能成为主流的6.5~7mm枪弹

当时也有人意识到,7.5~8mm口径的全威力枪弹作为机枪弹很优秀,但是作为步枪弹,却存在威力过剩、后坐力太大的问题。因此在7.5~8mm枪弹成为主流的同时,6.5~7mm步枪弹也并行发展,并经历了从圆头弹到尖头弹的嬗变。这其中种类最多的是6.5mm口径枪弹,主要有日本的有坂6.5×50mm SR枪弹、意大利6.5×52mm卡尔卡诺M1891枪弹、荷兰/罗马尼亚使用的M1892 6.5×54mm R曼利夏枪弹、希腊的M1903 6.5×54mm曼利夏-舍瑙厄尔枪弹和瑞典的6.5×55mm毛瑟弹等。这些枪弹的共同特点是枪口动能适中,在2440~2847焦耳之间。这些枪弹中以瑞典6.5×55mm毛瑟弹的服役年限最长,它由德国的6.5mm毛瑟步枪弹发展而来,特点是弹头尖锐、初速高、后坐力小、射击精度高、弹种齐全。


意大利6.5×52mm卡尔卡诺步枪弹,配用该弹的步枪雷曾装配意大利军队

未能成为主流的原因

6.5~7mm枪弹未能在一战中成为主流枪弹,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作战方式更重视机枪的远程性能。一战是机枪和铁丝网的战争,作战的基本方式是堑壕战,采用7.5~8mm口径的远射程、大威力的非自动步枪和水冷式重机枪才是主流。6.5~7mm口径枪弹尽管性能优异,但其弹头较轻,存在远程性能相对较差,杀伤作用不足的问题,加之习惯于使用7.5~8mm大威力枪弹的军队一时无法接受新的枪弹口径,因此没有得到广泛装备使用。


一战是机枪与铁丝网的战争,远程大威力枪弹才是主流,6.5~7mm枪弹与主流失之交臂成为必然


小插曲:在亚洲流行

6.5~7mm口径枪弹一战时在亚洲倒是比较流行,因为对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人种来说,7.5~8mm中口径全威力枪弹的枪口动能和后坐力实在是太大了。比如越南战争中,美国人将退役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扔给越军,在瘦小且缺乏训练的越军手中,二战中被誉为“神器”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强大的后坐力经常将越军震得向后仰倒。这个事例说明亚洲人和欧美人的体型存在很大差异。

根据本国士兵的实际情况,一战时期日本人选择了有坂6.5×50mm SR弹作为自己的军用枪弹。该弹后坐力较小,比较适合日本士兵的体格。

与同时代的其他6.5mm口径枪弹相比,6.5×50mm SR弹的弹壳最短,在300m以上的远距离时精确性较高,但在近距离杀伤力不足,其主要原因并非在于弹本身,而是“三八大盖”步枪病态地追求精确性和远射程,其枪管膛线缠距短、膛线密,枪弹出膛后飞行状态极其稳定,因此在步兵的主要交战距离300m之内根本无法形成翻滚效应而是一穿而过。


二战时期(1939~1945年)

中间威力弹成为主流


二战时期,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步兵的主要交战距离减小,据统计,绝大多数步兵交战都在400m之内,枪械的连续射击能力被优先考虑。有效射程高达800m的7.5~8mm口径全威力枪弹已经无法适应新的作战环境。因此出现了将全威力枪弹减少发射药量突出近、中距离性能的“中间威力弹”,德国人又一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其将7.92×57mm全威力弹简单地缩短弹壳、减少装药后开发了7.92×33mm“短弹”,并相应装备了发射该枪弹的著名的StG44突击步枪。在当时,战争的迫切要求使得德国人根本来不及下大力气去研制新型枪弹,只好采取了这种更稳妥的做法。

出于同样的思路,稍后不久,苏联也在自己的7.62×54mm全威力枪弹基础上减少装药、缩短弹壳发展了新型7.62×39mm M43“中间威力弹”,并在战后以发射M43弹的AK47步枪列装整个华约国家。



二战时,中间威力弹成为主流,图为苏联7.92×39mm M43中间威力弹


冷战初期(1946~1955年)

6.5~7mm枪弹几近成为主流


冷战初期,6.5~7mm枪弹遇到了最接近成为主流枪弹的契机。英国人研制的7×43mm枪弹参加了北约通用枪弹的选型,它吸取了一战时研制的7.7×56mm枪弹(.303枪弹)失败的教训,缩短了弹壳长度,降低了枪口动能,使步兵能够承受。该弹可配用于EM-2无托步枪。很多人看好这一步枪系统。可惜此时的大英帝国已经不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了,新晋北约老大的美国在自己的.30-06枪弹基础上隆重推出了7.62×51mm枪弹并在北约强行推广,大英帝国无奈饮恨。


在北约通用枪弹选型中,英国提交了无托EM-2步枪和7mm枪弹,但这个超前于时代的组合被美国断然否定


而在华约则是另一番景象,苏联以自己的7.62×54mm全威力枪弹作为机枪弹、7.62×39mm中间威力枪弹作为步枪弹,而未像北约那样试图以一种口径一统天下。


越战以后小口径枪弹

成为主流


1953年10月,北约以7.62×51mm枪弹作为步机枪通用枪弹,并发展了M14、FN FAL、G3等步枪作为军用步枪。但在越南战场的热带丛林作战环境下,美军发现其发射7.62×51mm枪弹的M14步枪太长、太重,后坐力大,连发发射难以控制,战场上经常有士兵抛弃M14,拿起缴获的AK47作战。于是减小枪弹动能的意见又占了上风。在发展新型步枪弹时,美国不想走德国和苏联中间威力弹的老路子,装备了5.56mm小口径步枪。

5.56×45mm弹最大平均膛压值高达380MPa。与超高膛压对应的是其超高的初速,M16步枪发射弹头质量仅为3.56g的M193弹时,初速高达骇人的1000m/s。众所周知,膛压过高的武器必然导致枪()管磨损快,缩短枪械使用寿命;且膛压值过高还可能造成枪管爆膛或者枪机断裂,影响射手安全。因此枪弹的膛压值并非越高越好,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作战任务有所取舍。因为高膛压值,5.56×45mm弹对发射药和枪械材料的要求非常苛刻,对工业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采用较小的制造工差和极高的质量控制。


5.56mm枪弹是目前广为使用的步枪弹,其弹种繁多,但在较远距离上存能不足,杀伤力大打折扣


可以说,性能先进、弹种繁多、能够满足军事力量大部分需求的5.56×45mm弹,其综合性能是枪弹史上大量装备的最优秀的步枪弹之一。目前装备5.56×45mm弹的国家和地区有70多个。

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小口径枪弹浪潮影响下,苏联与我国先后研制了自己的小口径枪弹,从而形成当今小口径枪弹的三大体系。

小口径枪弹初速高,杀伤动能大;侵入目标后容易翻滚,对目标造成的创伤较大,杀伤力好;另外,由于小口径枪弹的质量较小,在相同负重的条件下,士兵可携带更多的弹药,从而增加了火力持续性。这些是小口径枪弹受到青睐的主要原因。


小口径枪弹面临的困惑


在现代战争的考验下,占据主流地位几十年的小口径枪弹开始面临诸多困惑。


远程性能不佳

当代普遍装备的M16A2、AK74之类的小口径步枪,在200m内的“强大杀伤力”是公认的。与传统步枪弹相比,小口径弹对有生目标造成的伤害尤其大。实战中,在一定的距离,传统的中间威力弹如果命中人体,只要不是致命部位,中弹士兵往往还能咬牙坚持战斗,而如果换作超高速的小口径弹,则其可怕的杀伤力足以使士兵丧失战斗力,某种意义上讲,小口径步枪弹实际上就是海牙国际公约严禁使用的“达姆弹”,但却被改头换面后堂而皇之的上了战场罢了。小口径枪弹之所以有这样的杀伤力,就在于其弹头体积、质量较小,因而初速高。但初速极高的小口径弹在400m后,速度大幅衰减,命中目标后不过形成一个窟窿,杀伤力不及M43这样的中间威力弹。


现代防弹衣构成新挑战

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枪弹的小口径化,防弹纤维材料也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最初的尼龙纤维发展到今天的芳纶纤维(凯夫拉)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这些高强度、低密度纤维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防弹衣的防弹性能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轻,价格越来越便宜,这为部队大量装备创造了条件。根据不同口径步枪对防弹衣侵彻试验看,发现小口径枪弹侵彻效果不佳,不及7.62mm普通弹。为了保证步枪对防弹衣拥有足够的杀伤力,早以被证明不适用于步枪的中口径弹现在又得到大量起用。


高膛压造成枪械寿命缩短

中间威力弹与小口径弹相比,劣势在于后坐力偏大,枪口上跳大,这在二战期间的德国7.92×33mm短弹和苏联M43中间威力弹上都存在。但到目前为止,M43中间威力弹仍在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一些战乱地区得到广泛应用,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枪弹的生产相对容易,其较低的膛压也对枪械尤其是枪管的要求不高。如AK47枪管寿命普遍能达到万发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轻机枪对持续火力的要求。在一些战乱地区,在很少使用正规擦枪油甚至缺乏维护保养的恶劣条件下,使用了数十年的AK47仍能正常使用。

而对小口径枪械尤其是使用5.56×45mm枪弹的枪械来说,因枪弹膛压高而造成枪管磨损较大,枪管在生产时加工要求高。另外,小口径枪械维护保养时代价也要大得多——美军为其所装备的AR系步枪配用了上好的擦枪油,其价格高昂。


现代战场需求为6.5~7mm
枪弹带来新契机


M16系步枪经历了现代战争的考验。但据阿富汗、伊拉克前线士兵反映,该枪在较远距离上存在严重的动能衰减、杀伤力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战场实际需求。一时间,各轻武器公司掀起一股寻求新口径、研制新弹种的风潮。各公司推出的新弹种口径再一次聚集在6.5~7mm之间,试验证明,这个范围口径的弹综合性能更好,最合宜现代战场的需求。其中6.8mm雷明顿SPC枪弹(6.8×43mm特种用途弹)与6.5×39mm格伦德尔弹脱颖而出,其性能得到广泛认同。


新型6.8×43mm雷明顿枪弹(上图)和6.5×39mm格伦德尔弹(下图)引起人们对6.5~7mm中口径枪弹的关注,但其性能虽好仍难以成为主流枪弹


几种不同口径的新老步枪弹外观比较,自左至右依次是7.62mm北约弹,5.56mm SS109弹,6.8mm雷明顿SPC弹,6.5mm格伦德尔弹,7mm英国弹,6.25mm英国弹(7mm的改进型)


几种枪弹弹头比较。可见6.8mm、6.5mm新型枪弹弹头较小口径枪弹弹头要大得多,接近于7.62mm M43弹,故在较远距离上存能较大


这两种6.5~7mm枪弹性能虽好,但并非意味着这类弹能成为主流枪弹。就美国而言,限于军队库存的5.56×45mm枪弹过多,如果全面换装一种全新口径的步兵基本武器,军费投入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基本是一件不可为的事情。



发射6.5mm格伦德尔枪弹的步枪

所以尽管6.5~7mm枪弹在新时代迎来了成为主流枪弹的契机,但仍然还是重复历史上的命运——与主流枪弹失之交臂。

6.5~7mm枪弹,从历史上一路走来,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作战环境、战术思想不同,再到今天的积重难返,一次次与军用主流枪弹擦肩而过。其历史命运从一个侧面勾画出了现代枪弹发展的思潮。


(本文发表于《轻兵器》2011年第4期下半月刊,公众号文章有删改)


往期推荐



长方体消声器,怎么保证不拧偏?:不挡机瞄的鱼鹰消声器


枪管快拆哪家强?5款产品大比拼


FBI选择的配枪:格洛克19M手枪


“拼爹”还是实力派?AK设计师之子与SVD设计师之子联手打造:俄罗斯野牛冲锋枪


仪仗队、射击比赛、学生军训……到处都是它的身影:走近国产“五六半”(中)传奇老枪进化史


照葫芦画葫芦娃?那些手工翻造的冲锋枪、霰弹枪和子弹:探秘达拉造枪村(下)


咋回事?枪退役了,弹匣还在用:盘点几种你不知道的司登冲锋枪弹匣


小编说(2)丨我国射击选手摘奥运首金!运动员用的是什么枪?



好书推荐



介绍一代传奇“雄猫”战机的优质图书,

小编严选,“猫迷”必看。

全书行文流畅,虽然干货满满,但并不晦涩难懂,

有些内容是来自飞行员、教练员等亲历者的亲自讲述。

结合精心选配的插图,很容易理解,而且欲罢不能。

可以这样说:

就差手把手教你开飞机狗斗、投弹了





欲知更多详情,戳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