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到大理旅游多少钱(滨州到大理多少公里)

○洱海一颗印

○海心亭和临水亭

○洱海三岛

○洱海四洲

○洱海五湖

○洱海九曲

总 序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属澜沧江水系。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 “昆弥川” “西洱河” “西二河”等。

洱海南起大理市下关,北至洱源县上关(今划归大理市)。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3-9公里,周长126公里,她东南收波罗江、玉龙江、凤尾箐之水,北汇弥苴河、永安江、萝莳江之流,西纳苍山十八溪清泉,汇成面积达248平方公里的浩瀚湖泊,平均水深10.5米,最深处达20.5米,水面海拔1972米,湖水从西洱河西边的天生桥下流出,到漾濞县平坡镇与漾濞江汇合后,注入澜沧江。

洱海海面面积虽然比滇池小,但其蓄水量比滇池还大,约26亿立方米,相当于滇池的两倍。

洱海是大理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是迄今67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逐渐沉降而形成的高原淡水湖泊。

洱海山水明丽,美景如画。西边点苍山横列如屏,海岸与湖滨冲击带相连,坡度平缓,平畴绿野,村落密布。因千百年海水侵蚀,冲刷,切割,搓揉,挤压,洱海中形成了许多断崖、岛屿、礁石、岩穴、港湾,继而出现了“海印” “三岛” “四洲” “五湖” “九曲”等这样的地貌奇观和绝佳的景致。

《观光王国》匾(光绪二十五年 现存于喜洲严家大院)

大自然的造化,让滇西高原上的洱海成为一颗熠熠生辉的“高原明珠”。

难怪在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66年),因了苍山、洱海相偎相依,大理就获得了“观光王国”的美誉。

洱海是一幅风情万种的山水画卷。让我们用心、用情去悠悠品味、鉴赏“洱海一颗印、两大名亭、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境。

洱海一颗印

在洱海东北角,小普陀岛就是一个“袖珍小岛”,她是洱海五个全岛中的幺儿,周长仅200余米,是一块浮出水面的巨大的石灰岩。

洱海一颗印

相传,观音开辟大理坝子时,在这里的海面上丢下一颗镇海大印,即变为小岛,以镇风浪、护佑渔民。它的形状像一颗椭圆形的印章,故当地村民称之为“洱海一颗印”,岸边的白族村寨就叫“海印村”。

《白族民间故事》记载:洱海多蛟龙,常掀恶风狂浪,这块礁石就是观音菩萨用来镇住蛟龙的大印。在明朝崇祯年间,海印村渔民在岛上修筑了一座两层歇山顶楼阁,在里面供奉了观音菩萨塑像,当地渔民称其为“观音阁”。此后,又将小岛叫做小普陀山,将观音阁改名小普陀。至此,这块古礁石就称为“小普陀”了。

玉带云系小普陀

26年前小普陀上已有发电机

游览“洱海一颗印”的最佳时候是清晨。这时,海面上雾气朦朦,小普陀时隐时现,宛如月宫。登上小普陀,只见四周雾气涌动,犹如洁白的轻纱,仿佛置身于白首老人托起的银盘之中,令人心胸格外开阔。

海心亭和临水亭

洱海,水质优良,透明清澈,风光秀美。古时,环洱海建有星罗棋布的亭、台、楼、阁、榭、廊、桥,等等。在众多的亭、台、楼、阁中,当数海心亭和临水亭最为有名。

海心亭

说到海心亭,人们脑海里马上呈现出的就是现在洱海公园的海心亭。其实,旧时大名鼎鼎的海心亭位于喜洲沙村南面与洱海连接的南湖塘中。1937年,喜洲商帮首富、著名商号“永昌祥”创始人严子珍在喜洲古镇东北约2里的洱海之滨,建筑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别墅。严子珍富甲一方,退隐家园后,自号“苍逸老人”,即苍山洱海间的闲逸老人。别墅供严子珍隐逸休闲之用,起初命名为“苍逸纪念馆”,因四面临水,又名“海心亭”,沿用至今。

喜洲海心亭 杨士斌 收藏

海心亭并非只是一座“亭”,而是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水、亭、石、桥、林、台、榭、堂俱全的私家园林。海心亭环湖垂柳夹径,风不扬尘。院内遍植松柏榆槐,林荫蔽日;桃杏梅李山茶,丹桂及各色花卉四季递次绽放;各种名兰、树桩盆景依次摆满花台。一进院门,卵石镶径,修竹为篱,青草常绿,曲径通幽;湖中时有行行白鹭,掠水飞旋;睡莲、红菱漂于湖面,与岸边芙蓉相映成趣。临水筑轩,湖中建亭,严子珍构建的是唐代诗人、画家王维“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的意境。抗日战争期间,他就多次在海心亭接待过迁到喜洲大慈寺办学的华中大学和西南联大的教授、学者及社会各界名人、乡绅。

喜洲海心亭

左图为清末民初,大理画师张友相绘于喜洲严家大院二进院东照壁上的壁画

海心亭选址优越,四面临水,视野十分开阔。西边是苍山,“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东面是洱海,“澄怀清似水,养气静如山”,秋夜在主楼阳台望月,但见皓月当空,水天澄碧,真不啻是喜洲的“平湖秋月”。

可惜的是,眼下喜洲海心亭虽犹存,但四围已成陆地。

临水亭

临水亭位于大理古城东面,洱海西岸龙凤村龙王庙前,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知府杨仲琼修筑浩然阁。清嘉庆丙寅年(公元1806年),村人杨勋于浩然阁前筑台,重建浩然阁,阁名也改为“古临水亭”,并有《重建古临水亭记》碑文。光绪二十五年,又有江西临川人、书法家李瑞清对临水亭修葺,值岁大稔,又更名为“丰乐亭”。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大理县知事王用中与村人奚冠南又重修。民国32年(公元1943年),县长张耀宇复修粉饰,重立《古临水亭》匾额。

临水亭(浩然阁)老照片 杨士斌 收藏

临水亭四面临水,西边架青石板桥通陆,护以大理石栏杆;亭东面海水中建有龙门牌坊一座。置身亭中,可览洱海百里沧波、鸢飞鱼跃,令人心旷神怡,是饱览苍洱壮丽景色的最佳地点,也是领略洱海浩淼风情的最好去处,历来是骚人墨客、地方贤达、名人高士、乡绅学究选胜登临,凭栏吟哦,题咏点染之地。

明代喜洲进士杨士云题临水亭诗:“云捧楼台水上游,浪摇金碧席边流;月宫谁见仙人斧,星汉遥看太乙舟;千古玉璜曾独钓,一声铁笛好同游;倚栏清兴知多少,似与冰壶一样秋。”

临水亭(浩然阁)遗址

清光绪年间,江西临川人、进士李瑞清撰丰乐亭一联:

民乐丰年,极哀牢而上,亿万人耕凿雍熙,秋色西来天地阔;

背山面海,自元代以还,六百载沧桑兴废,浮云日变古今新。

清未民初,剑川著名学者赵藩游览临水亭时留有一联:

昆明池当属斯,仿凿习楼船,汉帝雄心驰域外;

浩然阁已无存,搜遗补碑碣,唐人高咏表楹端。

洱海水位下降后,临水亭孤立于陆地上,因年久失修,于1984年全部倒毁。

洱海三岛

《大理县志稿》记载:“洱河中有三岛,一金梭岛,在洱河南;一玉矶岛,在洱河东北;两岛均以象形得名;三赤文岛,在洱(河)东北(南)。”其实,洱海还有两个全岛,一个就是前面说到的小普陀,另一个就是银梭岛。2004年,云南考古专家对银梭岛上出土文物做最新的碳14同位素测定,证实银梭岛早在4895年前就有白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了。

金梭岛

金梭岛俗称“海岛”,位于洱海的东南部,南北长约两公里,平均宽370米,高出水面250米,面积约74万平方米。南诏时期,曾在岛上建舍利水城,作为避暑宫廷。樊绰《蛮书》卷五“六睑”载:“东南十余里有舍利水城,在洱河中流岛上。四面临水,夏月最清凉,南诏常于此城避暑。”

春夏秋冬——四季金梭诗里看

金梭岛是洱海里最大的岛屿,南诏时称其为“中流岛”,白族话则叫它“创捞”,意思就是“海中的一个岛”。岛的形状极象一把织布的梭子,当地渔民就把它称为“金梭岛”。当金光闪闪的晚霞照射在海岛时,“金梭浮海”的景致令人难忘。

2004年,云南考古专家对银梭岛上出土文物做最新的碳14同位素测定,证实银梭岛早在4895年前就有白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了。

明代大理文化名人李元阳有“天上翼石似金梭,欲织银苍水上波,一树珊瑚藏海底,清光夜接月中娥”的诗句,描绘金梭岛的绮丽风光。

王矶岛

旧时称“天生营”,因岛上建有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之妻杨桂仙修行的玉矶庵,故当地人大多称其为“玉矶岛”,“天生营”只是在史书上可见了。

玉矶岛位于洱海东北岸双廊古渔村西面,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均宽180余米,原为全岛。至1990年,玉矶岛东面仍有一座青石板石桥连接陆地与小岛,桥下可使渔船南北贯通。1992年后因旅游开发,小岛变为了三面临水的半岛。

洱海蓬莱玉矶岛

清咸丰年间,回族杜文秀起义军在岛上建水兵营,故取名“天生营”。杜文秀曾在天生营玉波阁寨门上题写“玉波阁”匾额和“洱海有蓬莱,营号天生,三千溺水谁飞渡;鸡山临岛屿,人当海上,十万雄兵难进攻”的木刻对联。

玉矶岛上千年古榕树枝繁叶茂,白族渔村生态保存完好。除玉波阁、玉矶庵外,岛上还建有赵氏宗祠,杜文秀水师兵营房遗址,洱海老式木船建造厂等。岛西北水中两块岩石漂浮水面,俗称“渔鹰石”,宛如“鸳鸯戏水”;岛西有一片岩石突出于海面,旧称“鸡冠岩”;在鸳鸯石之南百米处有一水底深洞,叫金龙洞,昔日盛产鳔鱼;岛北边有一小海湾,称为水仓,为昔日水军船舶停放之处,风平浪静,是极好的避风港,水仓中有岩洞出水,洞内盛产油鱼。

玉矶岛

玉矶岛集苍洱风光之精华,清清碧波,巍巍苍山,天高云淡,静静的小渔村,让它获得了“苍洱第一村”的美誉。

赤文岛

赤文岛旧时和史书上曾称为“金梭岛”,由于近代旅游开发,1992年后,首先更名为“金岛”,再后定名为“南诏风情岛”,一直沿用至今。

苍洱风光在双廊

该岛位于洱海东北部双廊古镇的西面,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700米。岛上风光绮丽,海天一色,风月无边,千年古榕枝繁叶茂,幽穴古洞盘曲交错,有“大渔洞” “海中海” “岛中岛” “海螺石” “玉浮岩” “虎观潮”等。在赤文岛开发建设时,还发现新石器遗址和古墓葬,有石刀、石斧、石凿、石网坠以及铜柄刀、铜柄铁刃刀、靴形钺、陶范等多件文物。

岛屿四周渚清沙白,可谓“山同人朗,水与情长”。云南福星广场是小岛的主要景观之一,广场中央塑有一尊汉白玉观音雕像,共由296块汉白玉构成,塑像高14.36米,观音像的两台基座分别高2米和1.2米,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一尊汉白玉观音塑像。

小岛最为珍贵的是有一株500多年树龄的老榕树,它是岛上最古老的榕树,且形体奇特,其华冠覆盖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其须根仿佛从天上垂到地上一般,犹如一条飞瀑,因而被誉为“根瀑”。倘若把久负盛名的苍洱风光比喻成一顶熠熠生辉的五彩皇冠,那么赤文岛便是镶嵌在这顶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右起玉矶岛、赤文岛 、大建磅、岛依磅

小岛四面环水,四周巉岩耸立,海浪拍岸,飞珠溅玉,水路畅通,陆路平旷,往返便捷,岛上人文、自然景观相当丰富。东靠著名佛教圣地鸡足山,北接南天瑰宝石宝山,南临历史文化名城大理,西对巍峨秀美的苍山洱海,因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故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著名作家苏童游宿赤文岛后,写诗赞道:“留下吧,留下吧,在苍山洱海怀抱里做个好梦,滞宿小岛对我们今后的回忆,将留下一个永生难忘的华彩乐章。”

洱海四洲

洲者,河流中由沙石、泥土淤积而成的陆地。

环洱海126公里海岸线上洲者无数,这些洲都处于河流、溪水归并洱海的水口地带,是由溪流带来的大量泥沙淤积而成,它们一方陆入海,三面水环绕,是极佳的观景地带或天然码头,这些滨洲地带大多青沙纤尘不染,岸边海水清澈可人,有的还是天然的海滨浴场。

古人在环洱海诸洲中把最负盛名的“青莎濞洲、大鹳淜洲、鸳鸯洲、马濂洲”写进了《大理县志稿》等古籍中,史称“洱海四洲”。

俯瞰青莎濞洲

青莎濞洲

位于喜洲沙村东北面,点苍山万花溪入海处,即大理地区众人皆知的“海舌”。俯瞰青莎濞洲,洲长3里许,舌根部宽约200米,其洲头恰似一条长舌舔海,吞波吐浪。海舌一年四季风景各异,沿岸柳树成荫,沙滩柔软,碧水、蓝天、白云、水鸟、白帆在这里构成了一幅幅灵秀的中国水墨画。

大鹳淜洲

大鹳淜洲

位于喜洲金圭寺北面,青莎濞洲南三公里处。鹳者,鸟类一属,形状像白鹤,嘴长而直,羽毛灰色、白色或黑色,生活在水边,吃鱼、虾等。古代,大鹳淜洲群鸟云集,更是白鹤大鹳经常栖息的地方。《大理县志稿》对叶榆(大理)十六景之一的“鹤洲浮浪”注释为:“洱水中有洲曰大鹳,随水浮沉。”所指的是洱海水上涨时,洲上的碧草、树林常被浸泡水中,给人以绿岛飘浮之感。

鸳鸯洲里古生秀

鸳鸯洲

位于湾桥古生村下阳溪东,点苍山十八溪之阳溪入海处,洲长约1500米。这里风光秀美,清晨,薄雾轻笼,渐渐揭开面纱,露出俊美的容颜;旭日东升,沙洲海浪,涌金流彩,鸳鸯戏水,白帆点点;夕阳西下,晚霞错绮,归帆绰绰,鸟鸣满湖;若逢月夜,朦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风来波动,犹如万点星光,如梦如幻,美不胜收。

马濂洲

马濂洲

位于洱海东南岸的满江夏家村海边,是凤仪波罗江流入洱海的入水口,形状极象喜洲的青莎濞洲,故又称为“满江小海舌”。洲长1里许,宽约100米,由东向西,缓缓伸入碧波荡漾的洱海,面对白雪皑皑的巍巍苍山十九峰,真可谓“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站立洲头,远观近望,“山则苍茏叠翠,海则半月拖蓝”,这里,能使离人生情,游子怀乡,记住满满的乡愁。

洱海五湖

大理是水乡泽国,洱海浩荡汪洋,烟波无际。

过去,在洱海西岸分布着许许多多湖泊,它们像一群温顺的孩儿,静静地依偎在母亲湖洱海身旁。这些湖泊,都与洱海相连,多与其附近的沟渠贯通,吐纳通畅。

78岁的下鸡邑村老人李国显介绍,海西的湖泊太多了,但最有名的“洱海五湖”均在才村、凤鸣村南北两侧约6公里的地段上,它们均以巍峨雄奇的苍山为背景,在晴朗无风的时候,远在苍山之麓的崇圣寺三塔就会清晰地遥映在湖水之中,青山、白塔、蓝天浑然一体,影映三塔,玉洱增辉。这些内容在《大理县志稿》中都有记录。他说,我小时候,就见过从海东拉运“海东石”的10多吨的大木帆船从洱海进入星湖、神佛湖停靠;可惜,原120多亩的星湖在“农业学大寨”时期被填埋造田了。

洱海五湖由南至北是:星湖、翥湖、神佛湖、太平湖、莲花湖。

星湖(原址北面)

星 湖

位于大理镇洱海西、才村北,原湖已不存,这是在原址北面新建的湖潭。《大理县志稿》载:按诸湖中,鱼味颇佳,星湖之鱼尤为肥美;秋月,水天一色,游人云集,八月尤盛。

翥湖

翥 湖

位于大理镇洱海西,凤鸣村南。取名“翥湖”,是这里群鸟经常聚集往苍山方向飞翔,一会儿又飞回湖面嬉戏,一派“龙翔凤翥”,鸟鸣鱼欢的景象。而今湖水依然清澈,白鹭不时掠过湖面,鸭子悠闲游弋湖中,湖畔菜农浇灌蔬菜的水柱在空中划出一条美妙的孤线,好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

神佛湖

神佛湖

位于大理镇洱海西,凤鸣村东南,本主庙的东面。本主李定国,为明末农民起义军大西军张献忠部将,后归顺南明政权,在云南坚持抗清,病故于中缅边界地区。云南人视李定国为滇中脊梁,被部分白族村庄奉圣为本主。凤鸣村现有李氏族群165户,620余人。神佛湖原来面积很大,与洱海连通,装载10余吨货物的大渔船可轻松进入湖内。

太平湖

太平湖

位于大理镇洱海西,下鸡邑村西南。现围湖建有民居,许多人家推窗见水,出门跨桥,即是耕者,又是渔家。秋水初平,湖中三塔之影忽隐忽现,倒影梦幻般于波光缥缈之中。

莲花湖

莲花湖

位于大理镇洱海西,凤鸣村西北。莲花湖碧波如镜,水中巍巍苍山倒影摇摇,波光塔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卷。莲花湖四季风光各异,景色宜人。夏季荷花盛开时节,万米荷塘,让您欣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姿,尽享“柳影渗渗水底天,荷气微风香暗通”的情趣。

洱海九曲

据《大理县志稿》文载,“洱海九曲”从北至南的顺序是:凤翼曲、牛角曲、萝莳曲、莲花曲、蟠矶曲、鹤翥曲、大鹳曲、波作曲和高岩曲。因为九曲全在洱海东岸,史称“洱东九曲”。

曲者,湾也。洱海九曲名字极雅,深涵文化底蕴,每一曲都有一个故事。洱海九曲实质就是九个景致极佳,风起涛涌,“俯沧波百里,时有冷然欲仙之慨”的天然海湾胜景,是九个蕴涵厚重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之地,历来是骚人墨客、中外游客钟情驻足的游览圣地。

神秘的洱海三曲——凤翼曲、牛角曲、萝莳曲

洱海九曲之一 凤翼曲

凤翼曲

俗名“小邑曲”,上关镇马场小学前观音阁至海潮河鳌山之间约2.5公里的海湾。这里是洱海北端的第一海湾,这一景区内有著名的“树抱石”观音阁景点。

洱海九曲之二 牛角曲

牛角曲

上关镇鳌山至双廊镇红山之间约3公里的海湾,其间之陆地称“外南甸”。牛角曲柳树成荫,碧波拍岸,沙滩柔软,时有白鹭歇息水牛背,一幅自然生态和谐美图画。

洱海九曲之三 萝莳曲

萝莳曲

双廊镇红山半岛至沙牛半岛之间约3.5公里的弧形海湾,萝莳曲有千年不衰的白族民俗盛会----红山庙会。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洱海上所有的大小木质渔船都要到此集结,赶庙会、祭本主、舞狮耍龙、诵经祭海,在萝莳曲海湾形成蔚为壮观的“千船归港”画卷;由于现代铁皮船取代了原有的木质船,“千船归港”这一景观已经绝迹,以往的佳景成为了流芳千古的绝唱。

洱海九曲之四 莲花曲

莲花曲

双廊镇蛇山半岛至青巅山青鸡岭之间约3公里的半圆形海湾。景区内著名的莲花曲本主庙有极高的美誉度,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本主庙南墙上镶刻着的那块《栽种松树碑》,记载了双廊人世世代代绿化美化环境的美德。历史上渔民在洱海边、低洼水塘、水田广种莲藕,夏季荷花盛开时,呈现出一幅莲花曲胜境大观。

洱海九曲之五 蟠矶曲

蟠矶曲

俗名“弯曲甸”,双廊镇青巅山青鸡岭至挖色镇康廊鹿峨山之间约4公里的海湾。景区内有著名的祭天台、新石器时期的“鹿鹅山遗址”、青山摩崖石刻、望海亭(观音阁)景观,每年春节期间的“青山本主节上刀山”传统民俗活动长盛不衰,望海亭礁岩边是一片迷人的金沙滩。

洱海九曲之六 鹤翥曲

鹤翥曲

俗称“大场曲”,挖色镇康廊鹿峨山至海印村鸡额岭之间约3公里许的海湾,曲之东陆地即是著名的鲁川(鲁甸)。景区内有闻名遐迩的洱海之印----小普陀,“岚霭普陀”是洱海八景中的绝妙佳景;夕阳西下,沧波渔舟使鹤翥曲充满诗情画意。

洱海九曲之七 大鹳曲

大鹳曲

海东镇天境阁至塔村之间约4.5公里的海湾,据史志记载,南诏晚期这里曾经是洱海东边庄严肃穆的佛教圣地。大鹳曲北岸的罗荃半岛上,南诏时就修建了三足鼎立的一寺一阁和一塔,寺就是罗荃寺,阁就是天镜阁,塔就是罗荃塔。大鹳曲“山环吞海,澄然如镜”,海中还有一块大礁石,也就是白族民间传说《望夫云》中的石骡子。古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吟咏大鹳曲景区的名句诗篇,如“西望银苍如画稿”、“水围三面照苍穹”、“槛外千峰插海波”等,赞颂了这里绝佳的山水风光。

洱海九曲之八 波作曲

波作曲

海东镇塔村至南村西海岸之间约4公里的海湾,波作曲景区在历史上就有久负盛名的景观----金梭岛。2004年,云南考古专家对银梭岛上出土文物做最新的碳14同位素测定,证实银梭岛早在4895年前就有白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了。

景区内洱海八景之“金梭烟云”,让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犹如进入神话般境界。

洱海九曲之九 高岩曲

高岩曲

海东镇下和村至凤仪镇石房子之间约3.5公里

海湾。最近几年,这里已规划建设了较好的湿地公园,修建了观海迴廊、观景台,种植了睡莲、茭草等,苍茫洱海烟波浩渺,帆影绰绰,水鸟飞翔,四周则垂柳依依,海风吹来,绿丝拂面,于此或休闲、或垂钓,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好不快哉!

文图|杨士斌

整理编辑|大理旅游

■点击上面的关注|在这里读懂美丽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