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具有什么性(媒体具有什么性质)

媒体报道很多新闻,引领着人们,但是,媒体报道的是真相吗?

当然不是。媒体分为很多,有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企业媒体、网络自媒体等,这些媒体报道的事件大多出自一个腔调,一个声口,却不会有什么太多的发挥。当然,媒体报道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满嘴跑火车,也不能随便猜测。但是,有些媒体比较大,属于官媒,报道事件就比较稳妥,不会乱说话,也不会随便联想,而一些小媒体,有小报媒体和自媒体等却可以随便报道,甚至进行了对比和延伸阅读,结果成了经常“啪啪”打脸的媒体。只是,有很多人愿意看这样的媒体,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于是,这类的媒体就开始滋生了,甚至发扬光大了。

即便正规媒体报道的事情也不一定就是真相,而是事情本身。他们力求忠于客观事实,而事情究竟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结束的,就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了。他们报道事情本身,算作新闻,而不是翻出陈年旧事,当作新闻,要是那样,就成了旧闻。新闻媒体只会发现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能引起很多人反响和共鸣的事件作报道,至于一些别的小事件,不能引起轰动的也就不在报道之列了。有学生不堪学业负担跳楼自杀了,家长要求记者采访报道,结果被告知,报纸已经报道过这样一个题材的事件了,再报道就属于重复报道了,虽然死的人不同,地点也不同,但已经不具备新闻要求的典型性了,属于一般性的事件了,不是新闻了,当然也就不能报道了。这就可以解释,在城市化过程中,有钉子户经常阻碍拆迁,被暴力拆迁的事,几乎没几个登上新闻头条,甚至根本没有报道的现象了。

报纸篇幅有限,得找具备典型性的新闻来报道,电视新闻、自媒体新闻也有时效限制,不能什么新闻都播送,要是什么新闻都播送,白天晚上播送都忙不过来,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于是,新闻报道就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是报道具备典型性的新闻,而且只是报道事件本身的内容,不随便引申,也不进行猜想,当然也不会找专家解读。只有时事新闻才会有专家解读,至于老百姓的一点事,就不麻烦专家了。再说,地方上已经答应处理事件了,很快就会有通报。即便通报语焉不详,还要让人们等待进一步调查结果,人们也能满足了好奇心,进而跟着新闻去关注下一个热点了。

新闻喜欢热点,因为热点可以自带流量,吸引大批量的人围观。在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时代,谁把握了流量谁就是王者。于是,互联网引入了大数据,给人们分类,贴上兴趣标签,进一步分析人们的喜好,以此实现精准的广告、新闻、交友等推荐,甚至大数据比你自己更理解你自己。新闻热点也会被引入大数据分析,于是就有了热搜榜,有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新闻集合,有了“网友”这股来历不明的势力。他们可以伸张正义,也可以被人愚弄,也可以众口铄金,当然也可以颠倒黑白。新闻似乎在引导着人们,但“网友”这股势力要声称发现真相,结果大多成了不了解真相的“键盘侠”,胡乱呐喊几声而已。而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真相如何,新闻本身并没有说明,人们也只是猜测。那么,为什么不说明真相呢?

新闻只是报道新近发生的听闻到的事件,具备典型性,当然有发现事实真相的功能,但是,随着社会大发展,新闻已经不太自由了,并不能独立发现真相,需要受制于资本和权力,结果成了资本和权力的传声筒,至于真相,就只能公布资本和权力需要公布的所谓真相了。这还不算,更多的是,新闻只报道事件本身,已经不会追究真相了,也不会有什么暗访记者深入调查了。因为社会已经一片和谐美好,没必要非得死盯着阴暗面不放,也没必要非得调查某些干部和保护伞,只要稳定就算是万事大吉。为了一两个新闻事件,非得弄得鸡飞狗跳,搅扰得地方上人心不宁吗?

当然不会。新闻有很多热点,读新闻的人大多注意力不会集中,而是会跟着新闻走。一个当街打人事件成了热点,很快就会有警方行动,至于结果如何,人们就不再追究了,即便想追究,也架不住另一些新闻热点出现。另一些新闻热点出现之后,很快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很快就会成为人们新的兴趣点和讨论的话题,至于当街打人事件,早就成了旧闻,没什么人关注了。

有人慨叹,真相少了,以至于绝迹。即便新闻经常报道所谓的真相,也只是权力和资本需要报道的东西,并非真相。或许,人们都活在生活的表面,距离真相越来越远了,即便说一些真话也不太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