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弄假成真(关于造假的美国电影)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每当提到翻拍片,Sir总会心中一颤。

不仅是水土不服,而且由于国内并不成熟的工业水准。

总是会做出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这些堪称惨烈的案例,不仅毁掉了影迷心中的原作,而且把一个个知名导演整得灰头土脸。

一花一世界。

对不上本土文化、不够贴地飞行的改编,其实都是偷懒和找死。

本土化改编,其实就像老瓶装新酒。

瓶,是人性故事,酒,是本土人生。

近年有一部电影,已经被改编多次,却像击鼓传花一般,每改一次就爆一次。

这次它的中国版来了,在2018年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让Sir眼前一亮——

可能,主创找到了某种改编它的必胜法则。

不管它最后成绩如何,但身为《完美陌生人》的中国版。

这一次改编,地道——

《来电狂响》

Kill Mobile



从初期看,成绩可以用“惊艳”形容。

上映才三个半小时,实时票房就超过《海王》登顶当日冠军。



故事主要讲一群老友,聚会时好死不死,非要玩一个作死游戏。

把手机放餐桌上,当着朋友的面,公开所有的电话、短信、微信……

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两小时。

你敢不?

你敢,要不你就是手机欠费,要不就是智商欠费……反正Sir有些犹豫。

说穿了,这个电影设定之有趣在于——

手机早已经是人体功能的升级和延伸。放下手机,就等于放弃隐私。

你是坏人,是渣男,你怕。

可你是好人,你是社会关系满满的成年人,难道就不怕?

(感觉除了卡西莫多和傻姑,无人可逃)

就因为它如此戳中了人体最重要的外置器官,所以原作《完美陌生人》一直票房表现不俗,并且在希腊、西班牙、土耳其、法国、韩国、墨西哥都翻拍了,给全世界的电影人制造了一个质量过硬的故事模版。



不论哪一个版本,最后的结果都不免进入狗血撕逼甚至大尺度环节。

但中国这个不同。

它更接地气,说的是中国人话,调戏的是中国两性,揭露的是中产危机、直播打赏、家庭主妇、白富美和窘迫单身狗等等的中国现实。

其实,连味道都变了。

原作腔调有点黑色幽默,但中国版电影海报上主打的是爆笑喜剧。

喜剧感确实加重了——

除了佟大为、霍思燕两位实力担当,剩下的演员都有点谐星。

乔杉,《屌丝男士》的大保健天王。



马丽,开心麻花宇宙的实力台柱。



田雨,《夏洛》里的王老师。



更别说配角里的艾伦,还有《西虹市首富》里的金老板……

简直可以组成开心麻花分会场,爆笑宇宙的小开篇。

但“揭露现代人危机”这一点,并不因为喜剧加重而减少——

Sir更注意的是电影的主创,导演于淼。



编剧出身,曾是热门电视剧《好先生》《小丈夫》和《余罪》系列的编剧。

每一部都和家庭两性关系或扎实的小人物奋斗脱不开干系。

更重要的是,他的上一部电影编剧作品——《情圣》。



该片无心插柳呼应了今年好几个热搜新闻,体现了直男癌和中年富人对肉欲的无底线追求。

从这,想必大家都可以略微感知《来电狂响》的气质。

成年人喜剧,带点“色”,男男女女都有点说不出口的鬼心思。

首先有请笑点担当,乔杉。

预告片一开头,一个躲着媳妇偷偷打赏女主播,不顾家庭,冷落妻子,精神出轨的30岁男性形象,几乎是为这位大保健天王量身打造。



这种油腻感,来源于把欲望写在脸上的不满足。

他扮演的吴小江,是一个事业小成的男人,与霍思燕饰演的李楠是夫妻。

李楠是家庭主妇,负责照顾老小,吴小江负责挣钱养家。

传统的青年家庭典型。

由于缺乏沟通和理解,夫妻二人在这个游戏面前几乎撕破脸。



吴小江这边,精神出轨,女主播是他虽然说不出口、但内心却认为无伤大雅的小嗜好。

李楠也会和未见过面的男网友,玩尺度大的真心话大冒险,同样,她觉得这并没有对不起婚姻。



如果你觉得这一对比较小儿科。

接着,阶层的差异就来了——

佟大为饰演的穷编剧贾迪,傍上了奚梦瑶饰演的富家女娇娇。

初看起来,这简直是才子佳人绝配。

两人抛弃了物欲,只重视感情。

一个爱死对方要送豪车,一个破口大骂坚决不要。



真的是这样吗?

再看中年人——

田雨饰演的大学老师文伯,稳重而亲和。

代乐乐饰演他夫人戴戴,一位心理医生,同样知性而善解人意。



他们住着大house,天台上有着城市里最闪亮的夜景,永远那么相敬如宾,和和美美。

但真是这样吗?

对了,还有单身狗——

马丽饰演的女高管韩笑,大龄剩女,女强人。

不差钱,也不差……公司里各种闲话。



一出场,她想跳楼轻生。



这个细节狗血么?联系到后面你得知发生在她身上的事,并不狗血。

到底什么才是城市中产勘不破的槛?

情、钱、权、梦想?

似乎都没那么简单。

发现没,导演在改编过程中,没有只是简单地找对应角色,选择和意大利版差不多的男女们。

而是从中国的现生态中,找出了一些标杆典型,每一种,似乎我们都能将自己对号入座。

这也让意大利版和中国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一个在说人性,说爱情,说欲望。

一个想做些本土化补充,比如再谈谈社会、阶层,以及“情欲之外的欲望”。

你懂的,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单纯。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爱情小说卖的再好,拿到中国来也永远成为不了畅销。

面对爱情和婚姻时,我们脸上的尴尬表情,从来都不止来自爱情和婚姻。



于是,这个意大利的瓶子,确实有了中国式新酒的味道。

电影中,主要的笑点来源是吴小江。

他要在老婆面前,掩饰自己的小秘密。

为此不惜耍赖,撒谎,甚至寻求朋友做外援。



可谁的人生没bug?

朋友帮忙,越帮越忙,渐渐地,为了掩盖谎言,他们不断用新谎言来找补,漩涡越卷越大,死要面子活受罪,弄假成真,再也无法收场。

吴小江这个角色之重要在于,他既是笑声的导火索,也是集体男性的自嘲之源。

你看他,多么像中国已婚男——

上有老下有小,本人是个三明治。不仅夹在老小当中,也夹在社会的中间层。

说赚多少你也不算富,说亏多少你也饿不死。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苟且偷安。

于是,人生的快感,变成了直播室内刷出的一艘艘游艇豪车,手机短信里一张张阅后即焚的性感小照片。

你可能会鄙视这种快感,不就是虚拟道具么,视觉刺激么,能爽到哪里去?

但Sir告诉你,这就是上一阶层对次一阶层的快感,一种类似角色扮演的心理找赎。

我在我的阶层是怂人,但我在你的世界是上帝。



“扮上帝”这种游戏,说出来是笑话,所以不宜说破。

万一说破,连平安的怂人都没得做。

所以当同时网络精神出轨的青年夫妻俩,彼此说破了真相。

行为就显得无比低端可笑起来。

你要跟我谈家庭和睦?那你的呢?

你要跟我说道德?那你的呢?

你要跟我说感情?那你的呢?



多么像中国夫妻吵架啊。

开始都是装满气的气球。

但越吵越漏越吵越漏,戳一针就漏一点,最后谁都一身疤,泄了气,不说话。

到最后,不是感情拯救了婚姻。

是一种被逼无奈的依靠,是彼此还给彼此面子,彼此还给对方一点“尊严”。

这样我们两人在大家面前,才走得出去,才笑得出来。

老话说得好嘛,难得糊涂。

这四个字多少人觉得是潇洒,要Sir说,那就是没办法。



如果说吴小江和李楠,是传统。

那么贾迪和娇娇,就是现代。

现代进步吗?

不,现代只是更赤裸。

话正着说,好听:

咱俩一个贫一个富,咱忘记它,是不是就有了真爱?

话反着说,难听:

咱只要演技好,是不是就能忘记……贫富?

在片中,这对腻歪的穷书生和富家女的感情,开始是很打动人的。

男的帅,且有才如唐伯虎;

女的美,且天真如小白兔。

除了外形令人信服,两人都有一个稀缺到不能再缺的现代属性叫:

鄙视物欲。

我爱你为我精心设计的螺丝钉戒指(我当然知道它一文不值)。

我骂你送给我的玛莎拉蒂豪车,怪你不懂我无私付出的真情(我当然也知道我更喜欢红色那辆)。



爱到浓时,这种演甚至可以骗过周围人,骗过自己。



可为什么一点点小问题,就会让感情崩溃呢?

Sir不想剧透。

但你要知道的是,短短两小时,这两人都演不到完美谢幕。

最终,还是伤感地看穿了彼此物欲的底裤。

游戏结束后,贾迪说出了电影的点睛之语——

真的,太贵了。

是爱情贵?

还是相处贵?

还是理解贵?

还是真实贵?

还是自我贵?

这个排比句大约可以叠加一万层。

因为这就是我们,反反复复竖起在眼前的无聊问题之墙,眼看本世纪无解。

选择勇敢的一无所有,可以是一个电影的happy ending,但却永远无法为这种差异画上句号。

除了七年之痒和小年轻的爱情,另外的两段Sir不想说了。

不仅因为马丽那样的单身狗,Sir没什么经验;也因为中年夫妻的境界太深,Sir又比较年轻,还没法透彻体会(什么时候该谦虚一下Sir还是懂的)。

更因为这两段故事,里面的人物关系有些暗线,可能得等你到电影院自己破解才有快感。

总之,你可能能从中看到上一辈父母的样子,也可能会看到年纪大你一轮的哥哥姐姐们的婚姻实态。

然后,你可能被提醒着思考一件事:

离婚的婚姻,只有一种不幸。

但离不了婚的婚姻,可能有一万种不幸。



电影用几组人物,达成了某种有趣的环形叙事——

前面说了,乔杉饰演的青年已婚男,是某种开始。

从手欠男性的无能与无奈,引爆了整个故事。

但马丽饰演的女高管,是某种结束。

从懦弱女性的社会困境,发出了片尾意犹未尽的尖锐呐喊。



男性开启了某种因,女性承受了某种果——这才是于淼的某种自我救赎,看啊,我哪里物化女性啊,我一点不直男癌。

既然表扬,那明显的瑕疵Sir也必须说。

对比意大利版,故事有些细节上缺乏扎实的逻辑递进;话剧感过浓,甚至演员的表演,都带着浓郁话剧范。

甚至,这部片有点过分放大手机原罪的嫌疑——

就像预告片里说的,没有一个手机是无辜的。



手机不过是意志的延伸。

手机的出现,确实打破了旧有的交往逻辑。

它缩短了时空的距离,消解了距离和朦胧的美感,更缩短(毁掉)了所有情怀娱乐的本初模样。

因为不怕失去联系,所以不再珍惜相聚。

故友重逢,再深的感情,抵不过几寸屏幕的点点滴滴……在喧嚣中,化作点赞之交。



但把所有的罪过归于手机,不也是一种推卸责任和栽赃嫁祸?

手机从来不需要归罪,也不需要被原谅。

但就电影而言,一个道具被玩出了这么大浪花,是艺术。

意大利电影将一个手机游戏,升华成了一个人性游戏。

中国版站在了巨人肩膀上,又升级成了某种社会游戏。

因为是喜剧你笑了,那它是游戏,看到后面你想多了,那就不是游戏了。

一个喜剧里,塞下了中国人在新世纪之初的几场典型的悲欢离合。

这口新酒味道不错,建议你尝尝。

但别把这个游戏当成什么“爱情试金石”,与其用它来考验爱人,不如借它来思考相处。

因为爱情不是拿来玩的,婚姻更不是什么滴水不漏的玩意。

说一句“我玩得起”容易,可玩坏了算谁的。

承认吧,你玩不起。

再老实地补一句,我就想好好过,行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