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年是什么年(602年是什么时期)

公元664年3月7日(唐高宗麟德元年二月初五)半夜,一代高僧玄奘圆寂玉华宫(位于今陕西铜川玉华镇),享寿62载。朝野百万民众送行,归葬白鹿原(地跨西安、蓝田县一带)。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迁葬“大唐护国兴教寺”(今西安市长安区兴教寺)。


公元602年(隋文帝仁寿二年),玄奘生于洛州缑(gōu)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缑氏镇),本名陈祎(yī),其父为江陵县官,隋亡后辞官不出,玄奘为其第四子。

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大理寺卿郑善果奉敕度僧27名,此时跟随二哥长捷法师在净土寺习佛的陈袆,被破格录取,在净土寺剃度出家,时年13岁,法名玄奘。随后玄奘跟随兄长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讲经说法。

此时佛教界因经文翻译不善,各方理解不一,理论问题之争难以融合。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唐太宗贞观三年秋八月(629年),当时有来自秦州的僧侣孝达在长安学涅槃经,学成返乡,玄奘与孝达一起去秦州。在秦州停留一夜后,又与人结伴到达兰州。之后偶遇凉州人送官马归,玄奘一同去往凉州。

在凉州停留月余后,玄奘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

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

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

玄奘遍游印度,巡礼佛迹,入那烂陀寺学佛,名震五印。

公元643年,玄奘携657部佛经带回国。回经于阗即上表,太宗下敕迎劳。至沙州再上表,此时唐太宗身在洛阳,预令西京留守房玄龄迎待。

645年2月7日,玄奘抵达长安西郊。次日,初七丙子日,古称“人日”,房玄龄遣官奉迎,进入长安“都亭驿”。此都亭驿是全国总驿站,位于朱雀门大街之西街,北起第二坊,在该坊东门内北侧。

初八日丁丑(2月9日),从午时至晡时,举行了隆重的迎接玄奘及所携佛经、佛像入弘福寺的仪式。

公元645年2月23日奉诏启程,前往洛阳拜见唐太宗。

3月3日(贞观十九年二月初一日),唐太宗在洛阳紫微宫仪鸾殿接见了玄奘。

玄奘希望能在家乡附近的少林寺翻译经文,唐太宗不允许,反而劝玄奘还俗为官。一者唐太宗经略西域,急需玄奘这样精通风物人情者效力君前;二者李唐推崇道教,尊奉老子李耳为其先祖,且有梁武帝好佛亡国之事,以为殷鉴。玄奘衷心不改,再三上书陈情。

余下数年之间,在唐太宗、高宗的支持下,玄奘相继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等处组织人员开始翻译经文。同时口述西行见闻,由其弟子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成为日后探寻中南亚、印度史的重要文献记录。

玄奘自贞观三年(629年)单独由长安赴印度取经,遍历天竺,至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返抵长安,历时17载。回国之后和弟子翻译经文75部(1335卷),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影响远波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