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上的两金指什么(财务的两金是指的什么)

导语:在电力行业,票据业务需求较大,已成为各大电力企业集团资金运转的重要媒介。探索电力行业票据业务创新,不仅有可以借鉴的“军工票”成功经验,而且也是服务电力行业所在企业集团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重要方式。通过系统梳理“军工票”有关情况及相关启示,探索推出符合电力行业的产业链特点、覆盖电力能源产业及上下游企业的“电力票”,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很有必要。在电力行业推进“电力票”创新发展,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实施路径来最终建成互认互通、信息共享的电力能源行业票据共享服务平台。


票据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是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加大电票推广力度并组建上海票据交易所,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日趋完善,票据业务的创新与合作蓬勃发展。同时,很多企业集团围绕票据的支付与融资功能,积极探索产融结合新模式,不断推进行业票据业务创新,例如,十大军工集团财务公司联合发起推出的“军工票”,以市场化同业合作提升集团票据流转效率,已在提高各军工集团资金效率、改善军工行业融资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当前,受全球经济疲软及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外部资金压力对我国电力行业的传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深入研究借鉴“军工票”发展经验,紧密围绕电力行业的客观实际和发展需要,持续推进产融协同,不断加强企业集团的票据统一管理,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的票据服务功能、拓宽票据融资渠道、建设票据共享平台,加快提升票据业务对电力行业的服务质效,逐步建立全面覆盖电力行业并适度向上下游延伸的“电力票”产业生态圈,对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助力电力行业及相关产业的降本增效、防范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军工票”简要介绍及相关启示


“军工票”是一种新型行业票据,是十大军工集团联合发起的票据创新合作工具,是十大军工集团所属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承兑、保贴增信或统一风控体系的基础上,签发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其中,以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为主。


“军工票”的业务模式是在多边票据互认的基础上,由财务公司为成员单位承兑商票并提供保贴增信等服务,体现集团在商票签发环节的管理和控制;通过与银行、资管机构合作为增信后的票据提供交易渠道,提高票据的流转效率和融资能力,进而提升军工产业链的资金管理效率。


经过多年发展,“军工票”签发规模不断扩大,已在票据同业市场形成了一定影响力。从“军工票”的推广情况看,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效缓解了军工集团间配套应收账款拖欠和资金支付压力大的困境,提高了票据在支付结算中的比例,减少了集团的现金占用,降低了集团融资成本。二是发展了以票据为基础资产的产业链金融业务,有效改善了军工产业链上中小供应商的融资环境,为军工产业生态圈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实,票据业务创新模式必须顺应行业特点和集团需求。“军工票”之所以出台并在各军工集团中得到推广,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军工行业的产业链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为“军工票”的合作模式奠定了基础。军工集团之间具有相互配套的产业链交织关系,集团间互为产业链上下游的情况较为普遍,在资金收付关系上具有双向往来特征,在集团间推广票据支付并进行互认合作方面具有较好的平等互利关系。二是十大军工集团的通力合作和各集团对其财务公司的大力支持。军工企业资金普遍紧缺,成员单位面临较大的支付和债务压力,大力推广票据业务,能有效缓解企业支付困境,因此,十大军工集团赋予了各自财务公司票据集中管理的职责,积极推动财务公司大力开展票据管理与创新。


“军工票”以统筹军工行业票据资源为基础,通过十大军工集团合作发展以票据为载体的产业链金融业务,实现了服务集团降本增效、提升资金管理精益化水平的目的。这些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助力电力行业中的企业集团资金管控优化提升、充分挖掘商业信用资源、加大票据业务管理与创新力度,以及提高电力行业经营效率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电力行业进行票据业务创新正合时宜


与军工行业相比,电力行业有其自身特征:一是电力行业的产业链结构既有一定的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特点,更有鲜明的链式产业链结构特点;二是电力行业的企业集团具有更大规模的票据业务需求,也有各自的财务公司作为电力行业票据业务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借鉴“军工票”,从行业票据视角,探索推出符合电力产业链特点、覆盖电力能源产业及上下游企业的“电力票”,不仅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在电力行业的产业链中,由于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两大电网公司资信等级高且对产业链影响力大,因此可以以某电网公司为例探究“电力票”创新。从某电网公司的主业与产业经营看,与上下游的产业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电力交易形成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包括与上游发电集团和下游用电客户分别形成的电力交易关系,是电网公司在电力产业链上最主要的产业链关系;二是由于电力建设和物资采购形成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主要是电网主业及产业单位与上游供应商形成的供销关系;三是由于电力设备销售形成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主要是电网产业单位与下游客户形成的供销关系,其中,上下游客户包括电网公司的系统内单位与系统外单位。由此可见,探索推出“电力票”是具有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基础的,在实践中是具有可行性的。


在电力行业的各大企业集团中,尤其是电网和发电企业都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融资压力大、资金支付金额大,探索发展电力行业票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我国两大电网公司是电力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因此,以某电网公司为例分析发展行业票据具有以下五大好处:一是在政策允许下,通过加大票据支付工具在内部结算和外部结算中的占比,减少支付环节的现金占用,进一步提升资金归集水平,降低电网公司整体财务费用。二是利用票据市场与信贷市场的价格差异开展资金统筹,电网公司可以通过省级电力公司签发支付买方付息票据等方式置换高利率的外部融资,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三是通过发展“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业务,充分将电网公司的资金优势和信用优势转化为资金效益,在提高金融板块收益水平的同时,丰富产业链上游企业的融资渠道,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四是通过加强融融协同,依托信托、证券等单位对电网公司应付票据开展资产证券化,助力成员单位压降“两金”,降低电网公司资产负债率。五是实现电网公司票据的“统一监控、统一运作、统一调度”。通过统一监控,将各单位票据主办行集中至财务公司,实现对电网公司票据业务的全面监控,集中管控票据收支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通过统一运作,综合运用贴现、转贴现、回购等手段进行资金运作,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票据资产收益;通过统一调度,电网公司在不同地区运用差异化的支付结算策略,将现金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并加大对其开票授信额度的支持,实现东西帮扶,助力我国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探索推出“电力票”是符合电力行业的企业集团现实发展需求的,是很有必要的。


推进“电力票”创新发展的路径及举措


实施路径


在电力行业推进“电力票”创新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实施路径:以“三先三后”为基本原则,按照“三步走、两协同、一平台”的基本思路,有序推进“电力票”创新。


“三先三后”是指依照“先财票后商票、先试点后推广、先内部后外部”的方式稳步推进“电力票”建设。一是在电力企业集团推广票据时,应优先使用财务公司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在额度用满后进一步发展成员单位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二是在行业票据创新过程中,可选取某个电网公司或发电集团作为试点,先行先试,总结成熟试点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三是结合电力产业链特点,先挖掘电力行业各企业集团的内部潜力,在内部结算和支付环节加大应用力度,搭建集约化程度更高的票据管控体系,再向电力行业的外部其他企业推广票据发展模式,形成共赢合作机制。


“三步走”是指推进工作大致分为“拓规模、强管理、搭平台”三个发展阶段。在拓规模阶段,提升包括财务公司票据和各单位商业票据在内的票据支付比例,加大电力产业链的票据贴现规模,实现价值创造。在强管理阶段,构建电力企业集团内的票据资产“统一监控、统一调度、统一运作”的管理架构,提升票据资产运作效益。在搭平台阶段,电网、发电、电建、电气等电力相关行业的各大企业集团共同探索发起“电力票”产业合作项目,搭建统一的电力票据风控体系和资源共享平台。


“两协同”是指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产融协同、融融协同的作用。在产融协同方面,加强电力行业各大企业集团的主业单位和金融板块的嵌入融合,提升票据类产业链金融的发展水平,实现信用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在融融协同方面,电力行业各大企业集团对外拓展银行增信渠道,对内加强与信托、证券在票据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合作,全面提升电力行业票据的融资流转能力。


“一平台”是指在电力行业各大企业集团票据业务充分拓展并实现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建设互认互通、信息共享的电力能源行业票据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功能具体包括“电力票”查询、数据库、交易撮合、信息发布、金融咨询及电商等功能。实现上述功能是通过线上的“电力票”鉴证、融资、理财,以及线下的“电力票”信息服务、评级及物流服务等具体服务内容体现出来的。


近期举措


结合电力行业的产业链结构特点,近期可采取先试先行的方式,走好“三步走”的第一步,以某电网公司为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票据创新试点工作:


一是适当扩大票据支付比例。目前电网公司的大部分省级电力公司物资工程采购的票据支付比例普遍偏低,产业单位向上游供应商的票据支付比例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可考虑重点对省级电力公司物资工程采购和产业单位对外支付两种情况,通过结算管理政策的引导,扩大电网票支付比例,降低周转资金成本。


二是运用电网票置换商业银行承兑汇票。电网公司各单位对外支付的票据大多通过商业银行开立,一般须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部分银行还要求收取敞口承诺费和日均资金存量。因此,电网公司可鼓励各单位运用电网票置换商业银行承兑汇票,降低承兑成本,压降外部保证金比例,提升资金归集率,同时降低外部保证金也相当于替代外部融资。


三是充分发挥票据融资功能。在票据利率高于贷款利率时,采用票据质押办理贷款;在票据利率低于贷款利率时,开展票据贴现和财务公司保贴的买方付息票据支付,置换外部贷款规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大力发展财务公司“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业务,不仅可以扩大电力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其融资难和融资贵的现实问题,还可以提升自身金融板块的收益。


保障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集团内产融协同。电力行业票据的推出和推广,离不开国家监管政策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电力各大企业集团的相互合作。电力企业集团总部需要加强战略引领,将票据业务纳入产融协同范畴统筹推进,加大票据支付比例,降低现金占用;集团内相关金融单位需要加强价值创造,其中,财务公司可以通过开展承兑、保贴、贴现、转贴现等业务加强票据融资保障,配合集团总部落实票据结算与统一管理工作;集团内各主业和产业单位需要进一步推进协同融合,为“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提供必要的供应商信息和系统对接,实现集团内票据资源聚合发展。


二是从电力企业集团层面统筹领导行业票据创新工作。根据集团财务管理规划统筹决策票据创新模式,在明确方向后,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成立票据创新工作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在政策制订、业务推进、协同创新等方面形成合力,全面开展集团内票据管理运营情况调研,逐步推进集团内票据的统一监控、统一调度和统一运作,实现票据资产统筹管控。同时,由于行业票据业务的链条较长,场景复杂,交易主体众多,风险要点繁杂,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业务领域,因此在推进“电力票”业务创新时,将对各级票据营销、运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大力加强各级票据专业队伍建设。


三是优化完善票据系统以支撑“电力票”业务发展。按照“三步走”发展路径,票据系统将分为近、中、远三期开展优化完善工作。在由电力企业集团内的财务公司来搭建集团票据系统的情况下,近期工作是支撑“拓规模”,主要是落实电力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政策,拓展票据服务渠道,优化票据系统功能,完善电票系统与上海票据交易所票据交易系统直联接入功能;中期工作是支持“强管理”,主要是开展票据系统与集团内的电商平台、物资采购平台等集成,有效关联票据交易信息与贸易场景信息,实现票据系统与外围贸易系统的应用横向集成、数据纵向贯通,整合票据流、物流、信息流,降低票据支付风险,提升票据的融资变现水平和使用频率;远期工作是支撑“搭平台”,主要是建立电力行业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借鉴“军工票”票据服务平台建设经验,分析“电力票”业务需求,梳理相关方组织职责,研究区块链技术等关键支撑技术,探索建设衔接电网、发电、用电、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企业的电力行业票据服务平台,有力支撑“电力票”业务开展。


【编后随笔】

本文说的是电力行业票据业务的一项创新,内容充实、思路缜密。作者是受到十大军工集团财务公司用“军工票”这个行业票据提高资金效率的启发后产生的如文所述的思考。编者认为,其他行业的财务公司也可以引以为鉴,进行此项创新尝试。


无论是已经取得成效的“军工票”还是本文提出的“电力票”,其对行业内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一个巨型物流场所的管理者用会计台案上的处理手法去除行业各个主体之间的重复的资金运作,那些做往复运动的资金流去除掉了,那么资金的实际运营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进行此项创新的条件是:发生经济联系的各个经济行为主体有互为产品上下游的关系,而且相互间的商业信誉不存在风险。我国现行体制下的行业体系正好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甚至许多经济行为主体都有共同的上级领导部门,这样操作起来就会变得极为顺畅易行,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就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了。当此项创新在行业内运用自如时,也应考虑如法炮制,对行业外的上下游企业开展此项票据业务。


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独有的长处,不发挥这个长处实在太可惜了。试想,如果西方自由市场国家也打算试行此道,由于它没有我国那些具有某些政府职能的行业主管部门,则根本连起步的初始条件都不具备。


在此,我们提醒并呼吁各行业的集团财务公司的专业人士和各级领导,抽出时间来仔细阅读一下这篇文章,也在本行业试行一段时间本行业的这种新型票据,相信一定与“军工票”给军工行业带来的资金效益一样,会让本行业的流动资金运作效率抬升一级台阶的。


愿“机械票”“电讯票”“有色票”“交通票”“化工票”……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高续增执笔)

2022年5月23日


作者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财务公司,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文章刊发于《银行家》杂志2022年第6期「金融市场」栏目

责任编辑:董 治

Yhj_d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