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商品是什么意思(超级商品是什么意思啊)

任何流量的渠道都是有特性的,如果你的产品设计迎合了这些渠道,迎合了这些流量的属性,你就可能获得加倍的增长。从产品的设计角度,我归纳了五类因子,帮助我们去打造天生爆款。

第一是S因子(搜索友好度因子)。流量分为主要几类,一类是用户主动搜索,一类叫推荐流量,还有一类叫社交流量。搜索依然是极为重要的流量,在全球基本是谷歌一家独大。但除了大的搜索之外,在社交媒体、垂直媒体中也有搜索,而搜索的爬虫天然有规律,如果能把这些规律掌握好,品牌就能获得超越别人的优势。

举个例子,早期中国某个化妆品公司,发现很多消费者的选购不仅是去电商平台进行商品的搜索,还希望找到达人的视频或笔记。这个公司就找了一些纳米网红、美妆达人去生成内容。一开始他们尝到了甜头,但这种甜头似乎也没有比对手做得更好。但这样一个平台,每年自己的流量都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增长。要让这里变成年轻女性查询美妆产品的新入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如果它的主要分发机制是搜索,那就把它的搜索机制做相应的优化。这家公司通过激励调动了大量用户,去海量生产内容,最后导致在每个用户搜索的关键词中,超过30%以上的内容都是这个公司生产的。

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中,当某个公司或某个产品能占据30%的内容,就可能获得50%的流量。因为搜索机制即便顾及长尾,最头部的内容依然还是按照马太效应来进行分布的。

LinkedIn成立得很早,它开始系统性做增长时用了两个渠道,邮件和搜索。但它发现,搜索带来的用户留存和活跃度都好于邮件,是邮件的3倍,于是它把所有精力只放在搜索。2005年以后LinkedIn的高速增长,其实就是把搜索这一件事做到了极致。

第二是G因子(游戏化因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名著《心流》里讲到,如果给用户挑战过大,用户就可能放弃。如果给用户任务过于简单,用户可能会产生疲倦,不愿意持续进行游戏。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给用户的难度能随着用户的技能提升来不断提高,在追求长远目标的过程中及时获得反馈和激励,那么他就可能形成心流通道。游戏化并不一定在游戏中使用,游戏中好的方法论和思想可以用于其他产品。一切生物在生存过程中都会养成特殊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如果提高他的生存率,就会分泌多巴胺,产生兴奋感,所以游戏化是有底层心理学以及人类进化根据的。今天好的产品都非常善用游戏化因子,能够有效激发用户不断探索产品的内在功能,甚至成为产品的核心粉丝。

支付宝这样一个非常工具化的产品,通过游戏化成为了一个超级产品。拼多多也成功利用了很多游戏化的方法,有效激活了很多用户,提升用户黏性。

第三是H因子(钩子因子)。Hook基于行为心理学理论使用了两种方法,价值前置和价值预留。价值前置是指预先给价值,吸引用户进来。很多电商产品用的1元购,甚至免费体验,都是前置的钩子。通过降低用户的学习或金钱成本,让他们主动尝试产品。如果产品做得足够好,经过用户的有效探索之后,用户就可能产生Aha Moment,就可能变成产品的忠诚用户。价值预留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很多。当你从餐厅离开,他可能说你酒没喝完,帮你预留,或者给你代金券下次使用。优秀的企业服务和产品逐渐会形成很多价值预留,吸引用户下一次接着消费,久而久之就会帮助用户进行习惯的固化。

第四是K因子(裂变因子)。裂变是有一整套规律的。这里涉及到很多分享点、沉淀点,包括分享路径的设置。

第五是储值因子。当用户对平台主动投入更多,提高了用户的转换成本,用户就会改变对产品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