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商务会议有什么要求(美国商务会议有哪些礼仪)

【编译/观察者网 陈思佳】“美国的目标就是要确保在技术上对中国占据优势,或者说,确保中国无法获得在任何类型的冲突中对抗美国或邻国的能力。”

美国《纽约时报》7月5日发文披露,美国政府正在从制裁俄罗斯的行动中“吸取教训”,试图利用这些经验扩大对中国和部分国家的出口限制,以防止相关公司或机构“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有美国官员甚至直言,他们的目标就是要阻止中国超过美国。

《纽约时报》:美国计划以“安全”和“人权”的理由扩大对中国的出口管制

报道援引多名现任和前任美国官员的话称,拜登政府正在研究如何扩大出口管制的条件、争取“伙伴国”的支持,同时还尝试重新定义人工智能等“敏感、关键或存在潜在军事及安全用途的技术”。

这些美国官员声称,在针对俄罗斯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制裁中,出口管制取得的成果可能是最大的,美国及其盟友对向俄罗斯出口的半导体、飞机零部件等商品实施了广泛的限制,借此“削弱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及其战略工业能力”。

如今,拜登政府又想要把同样的套路用在中国身上。美国官员们装模作样地说,他们的目标“不是削弱中国的整体经济,而是限制中国获得有助于军事和科技进步的技术”。因此炒作涉疆、涉藏等议题,编造“强迫劳动”的谎言来抹黑中国,也成为美国官员制定对华战略、打着“人权”旗号鼓吹制裁的重要一环。

《纽约时报》提到,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一次政策会议上就宣称,出口管制是美国“保护‘民主国家’最核心、最炙手可热的手段之一”。

负责监管出口管制的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长艾伦·埃斯特维兹(Alan Estevez)在6月的一次美国智库活动中更是妄称,中国在科技领域正变得“更加激进、好战和活跃”,所以美国通过出口管制来“管理对华关系”显得愈发重要。

但这些言论终究只是美国政府为打压中国发展找来的借口,埃斯特维兹在这场活动中还是说出了“真心话”,即“美国需要确保在技术上掌握优势,或者说,确保中国无法获得在任何类型的冲突中对抗美国或邻国的能力。”

资料图: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长艾伦·埃斯特维兹 图自美媒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以各种借口制裁中企。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要求商务部扩大对流向海外的“美国敏感技术”的管制。当时的特朗普政府也积极采用“实体清单”的模式,限制美国供应商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出口,例如华为和中芯国际这两家中国科技公司就被特朗普列入了“实体清单”。

2021年上台的拜登政府则更加热衷于打压中企,《纽约时报》称,拜登政府几乎是在加倍执行特朗普时代的出口管制政策。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拜登领导的商务部已经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中企塞进“实体清单”。

报道援引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称,自2021年1月以来“实体清单”中新增的475家的外国实体中,有107家位于中国。美国政府使用的借口也大多都是“具有军事作用”或所谓的“侵犯人权”。相比之下,在俄乌冲突前被列入名单的俄罗斯实体只有23家。

在俄乌冲突发生后,尽管美国官员多次表示,没有发现中国企业“绕过美国制裁支持俄罗斯”的迹象,但拜登政府仍在6月28日以“支持俄军方”为由,将5家中企列入黑名单。

但对于美国政府此次扩大对华出口管制的想法,美国商界警告说,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施贸易限制,将带来比制裁俄罗斯更大的风险。

《纽约时报》援引美国企业高管的观点称,广泛的出口管制可能严重破坏全球贸易,还会迫使中国对出口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键产品施加限制。严格的管制同样可能鼓励外国客户寻找其他供应来源,从长远来看,这只会削弱美国的“技术领导地位和市场主导地位”。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丁·乔泽帕(Martin Chorzempa)也警告说,与中国有着深厚贸易关系的国家,可能不会配合对中国实施广泛的出口管制,这或将让美国的“制裁联盟”走向分裂。

美国商会执行副会长麦伦·布里恩特(Myron Brilliant)指出,美国工商界对中国抱有“复杂和微妙”的看法,但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最大经济体的关系非常紧密,“广泛的脱钩或对华制裁,只会造成更大的不稳定。”

中国外交部在6月19日发布的《美国对华认知中的谬误和事实真相》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美国违反公平竞争、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以各种莫须有名义,围追堵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迄已将一千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各种制裁清单。

文章强调,国与国之间发展关系,讲究的是平等、尊重和互利共赢。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的十字路口,美方应放弃以冷战零和思维看待中美关系,把精力放在践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上,把“四不一无意”(不寻求与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及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的表态落到实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