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是什么菩萨(慧能是什么佛)

作者

蒋春林

菩提树,桑科落叶或半落叶大乔木。

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为觉悟、智慧,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iosa Linn,意为神圣宗教。

菩提树的原名毕钵罗树,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出家修佛,经过7年冥思苦想,最终在一株毕钵罗树下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

因此,毕钵罗树改为菩提树。

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相关,他降生于一株无忧花树下,成佛于一株菩提树下,涅槃于两株娑罗双树下。

惜春的判词中有: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这个叫婆娑的树就是娑罗双树。

从此菩提树在佛教中被视为神圣之树,广植于佛教寺院之中,尤其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菩提树高大俊美,祥和端庄,禅意融融,尤其是春末发新叶,满树新绿,姿态从容,巍峨圣树之气质别具一格,卓然不群。

菩提叶片卵圆形,也似心形,先端锐尖并长长伸出尾尖,非常美观,被称作“滴水叶尖”。

菩提叶泡水后剔除叶肉,菩提叶的网状脉络清晰透明如轻纱,名曰“菩提纱”,可做成书签,也可画上佛像作为吉祥物。

菩提树结果为隐花果,扁球形,佛珠大小,表面散生紫色斑点,果成熟后紫黑色。其实是软的,并不能串成佛珠。称为菩提子的是其他多种植物的坚硬果实或种子。

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的众姐妹中有一位名度恨菩提。

菩提树也成为觉悟的代名词,禅宗五祖选拔继承人,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作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便是取意于此,而另一徒弟惠能则作: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更胜一筹,因而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为禅宗六祖。

慧能是广东新兴人,于湖北黄梅东禅寺拜五祖弘忍为师,破柴踏碓,充做厨房的伙夫。

根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记载: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

此段令人想起《西游记》中猴王的师傅菩提祖师用戒尺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别人都不懂,而聪明的猴子理解了师傅是让他三更时分去后门进去传道授业。

关于慧能的故事很多,比如在法性寺(今光孝寺)观光法会,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慧能因而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慧能在韶关南华寺悉心传道多年,后在新兴国恩寺圆寂。肇庆市有一个梅庵,是惠能住过并手植了梅花的地方,梅花早已经不在,但是却有两棵千年的菩提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菩提本非树”的偈子广为传播,《红楼梦》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宝钗就给宝玉介绍过这个故事。为什么是宝钗而不是黛玉?

诗人顾城对于宝玉的女儿观有更深入的阐述:

在《红楼梦》里, 人无论好坏, 只论清浊, 而其中的女儿性恰恰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人性和佛性这种和谐的最高梦想。……中国宁静的佛性和清洁的女儿性发生了一个微妙的重合。女儿性天然的自如、洁净、独断, 和佛教的禅意相合, 语言直捷, 心性自现。

顾城更说:

《红楼梦》里说的真与假, 和佛教中的色与空, 实际是一贯的, 在这本书里它们就达到了一种和谐, 没有分别。……宝钗应物不藏,对她都是跟自己关系不大,她只是做得合适罢了。……一个无所求的人,你是不能以世俗经验推想她为什么,要什么的,她的行为中没有目的,就像月映万川,没有目的,只是现象罢了。……宝钗的空和宝玉有所不同,就是她空而无我;她知道生活毫无意义,所以不会执留,为失败而伤心;她又知道这就是全部的意义,做一点女红,或安慰母亲。……她知道空无,却不会像宝玉一样移情于空无,因为她生性平和,空到了无情可移。

来则应之,去则不留。宝钗比宝玉早悟,悟得更彻底。

因此由她来给宝玉讲述慧能的故事最合适不过。

其实黛玉说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亦是同样的领悟。庚辰双行夹批曰:

总写宝卿博学宏览,胜诸才人;颦儿却聪慧灵智,非学力所致——皆绝世绝伦之人也。宝玉宁不愧杀!

这两位聪明过人的女子对于世事人间早有一番看法。

黛玉今世还泪而来,心有牵挂,心有挂碍,泪未尽而情不了。

宝钗才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人。

二人岂止是小才微善,其行止见识,皆出于世人之上。因而当黛玉笑道:

“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

宝玉自己想了一想:

“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

宝钗黛玉二人联手,暂时将宝玉从参禅的岔路口拉回。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写了个暗语:

“天龙寺外,菩提树下,化子邋遢,观音长发!”

大理国原太子段延庆在人生最没落的时刻,似一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臭叫化在天龙寺外菩提树下身处生死边缘,挣扎迷乱。

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之际,当月亮升到中天的时候,他忽然看见一个白衣女子从迷雾中冉冉走近。

摆夷女子段正淳王妃刀白凤以神仙似的体态,冰绡般的白衣降临到段延庆身边,并委身与之。让段延庆认为一定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来点化他。

段延庆信念一坚,只觉眼前一片光明。次日清晨,他跪在菩提树下深深叩谢观音菩萨的恩德,折下两根菩提树枝以作拐杖,挟在胁下,飘然而去。

因此孽缘因而有了段誉,多年后暴露这个秘密,化解了大理国的灾难。菩提树和观音大士的传说,让这一情节格外令人震撼。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宝玉悬崖撒手之际,是否想起三位姊妹曾经对他的苦口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