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100什么时候倒闭了()

01


“XX超市开到这个月底,下个月就撤了,大家要买快去买。”


“YY水果店下个月也歇业了,卡里还有钱的各位,抓紧用掉吧。”


……


短短一个多月,Nancy发现,小区楼下原本十分热闹的商业街,接连倒闭了5家商户。


其中两家是超市(一家为超市兼生鲜蔬果店),一家少儿培训机构,一家水果店,还有一家洗车店。


除了水果店占据一间门面房外,余下4家面积不小,都是两间门面房及以上。


顿时,整条社区内街,空旷了不少。



社区底商商家更换原是常事,让Nancy意外的是,短时间内如此大规模的闭店潮,住进来5年还是头一遭。


毕竟,家楼下的这条商业街,有近400米长,辐射两个中型住宅小区,总户数加一块超2000户。加上近100%的入住率,哪怕按一家三口计,实际入住人数也有6000多人。


因为品类齐全、选择丰富,周边小区业主也时常跑来光顾。


虽不敌市中心沿街底商客流量那么大,可相比郊区入住率不过四五成的小区底商,Nancy家楼下热闹多了。


02


其中一家商户歇业前夕,Nancy止不住好奇去打听。


老板莞尔一笑,还能有什么原因,房租太贵了、竞争压力又大,租约到期就撤了。


“其他差一点位置的铺面,每平米月租金才2块5,这里要4块多。”


“一间店面,年租金就要十几万,两间就得30来万,还没算水电、人工成本,这两年行情差,能保本就不错咯。”


确实,过去几年,Nancy在消费中不下数次听商户说起房租高,干不下去了想退租。



像是便利店、小超市,虽说是每个社区的生活必备品,可实际上,这类店铺利润低、零售商品库存大、沉淀资金多。


一旦租金过高,利润分分钟被租金吞没。


再加上社区底商零散出售给小业主,没有统一招租、统一运营,租客想开什么开什么(重餐饮除外),既杂乱无章,业态又重复竞争。


Nancy数了数,光是超市、便利店,竞争最多时6家同时开业,美容美发店4-5家并存,水果店3-4家,药房3家,银行2家,就是洗车店,前后都有3家……


03


另一众所周知的理由,是网络购物的普及、兴盛。


微店、美团,以及各种线上APP的成熟,就连身边的中老年人,都纷纷加入拼多多等社区团购大军中,对于线下零售店,打击更是不小。


很直观的感受是:2020年疫情爆发后,小区个人团购业务飞速窜起。邻居群里发个货物接龙,次日直接送货到家。


杭州这座“互联网移动支付之城”,越来越像现实版的虚拟城市,大众已经习惯于网上购物,大到房子、家具,小到服饰、蔬果。


饿了点个外卖,累了困了叫代驾,生病还有美团送药上门,24小时随传随到。


出门可以不带钱包、证件,但一定得有手机。一只手机,就能实现购物、通行、看病等一切生活必备功能。


社区底商的没落,看似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04


甚至还有观点认为,都怪杭州人房贷压力大,剥夺了大部分家庭多余的消费能力。


别说社区底商了,就是购物中心、餐饮等倒闭的也不少。


去年,《第一财经》统计了全国主要城市的杠杆率,其中,杭州居民资金杠杆率138.8%、住户部门杠杆率107.4%,成为全国唯一在这两项指标上,都破100%的城市。


杭州居民杠杆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已持续多年。


就说我们公司吧,三分之二的同事如今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就想着留点钱还房贷;即使无房,也选择攒着,为了以后摇到房首付能多付一点。


Nancy曾问家楼下专卖水产店的老板,为何不进点基围虾。老板轻飘飘一句,基围虾贵啊,进货了也很少人买,还是明虾、沼虾这些价格实惠的虾,卖得快。


她想起以前晚上七八点钟,小区楼下的钱大妈、明康汇人就特别多。一问才知道,都是候着时间等买打折菜品。



前两天,《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歇业公告》一出,全杭州人哗然。作为城市一大金名片,纯真年代书吧3年前开设杨柳郡分店时,也曾万众瞩目。


可再深厚的情怀,仍敌不过连续36个月亏损的现实。


正如盛厦在文中所言,对门中餐厅“十里春风”的黯然歇业,于他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书店的特殊性,纯真年代书吧还能获得舆论一边倒的同情。普通社区底商,开开关关数次,也难迎来市场的侧目。


而社区底商的闭店潮,已然是时下常态。随处可见的关门歇业公告、重新招租公告,透露着实体经济的没落。


05


眼看着一间间商户倒闭,Nancy发现,生活上多少有些不便利。


就说吃饭吧,身为“外卖党”,偶尔想下厨煮个青菜鸡蛋面,家楼下唯一仅剩的一家生鲜店,一到下午几乎没什么选择。


叮咚、盒马虽然便捷,可都有起送线,对于偶尔煮一餐的小年轻来说,要么就是买的量太多浪费了,要么就得额外支付6元配送费。


“煮一份青菜鸡蛋面的成本,也不过七八块。”


对社区的老人们而言,就更不适应了。现场买菜、挑菜的乐趣,无形间也被剥夺了。反而是药房、美容美发店、银行等使用频次不高的业态,越开越多,还能在社区底商长期生存。



社区底商的商业逻辑,瞄准的是“最后1公里”的消费。


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开发商在规划设计时,就摒弃了底商的配置。销售难、又不好运营,不如全造住宅,卖得快还省去麻烦。


然而线上购物固然便捷,可线下购物需求减少后,整个社区底商的商业链条,将越来越不稳固。


到最后才发现,还是被各种线上APP给“绑架”了。


只是,现如今社区底商该何去何从,仍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