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什么最贵(21世纪什么最贵小品)

“凡是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强大”,19世纪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这句话,完全可以套用在华为身上。

受到美国全面封锁的华为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令其火力全开以摆脱技术束缚。

近日,华为董事、科学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文伟透露,华为共与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机构展开合作。2021年,华为在大学合作上投入27亿元,与中国高校合作投入约16亿元人民币。通过产业界参与学科设计、校企联合培养、科技竞赛等全方位、多层次发现及培养高层次人才。

对此,有必要追问的是,华为为何斥巨资培养人才呢?

人才,掌握国家命运

华为这么做的背后,和我们国家的人才流失有关。过去几十年,中国倾尽力量培养出了许多名校大学生,但最后却成了别国的“香饽饽”。

有统计显示,从1978到2015年,仅美国硅谷便吸引了近20000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而且几乎都是从事高科技行业研发或管理岗位。

虽然近几年,我国不断推出利好政策,但人才流失情况依旧严重。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官方数据:在中国留学的人数达到585.71万人,其中432.32万人完成学业,365.14万人选择回国,这意味着在已经完成学业的人中,有70多万人仍在国外工作或生活。

任正非也曾坦言,当年华为花大价钱去美国学习经验,引入美国的技术和设备,结果发现开发的工程师很多都是华人。

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企业没有“高精尖”人才助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核心竞争力。

华为为何会受到制裁,究其根源,还是在一些硬科技领域被美国卡脖子,只要美国一声令下,我们的企业就难以运转。

特别是当科学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未来、自主创新成为全球企业共识的宏大背景下,科技人才所凝聚的时代意义就更加突出,而缺乏高科技人才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却是致命的。

任正非也曾多次说过:国外大多数领先的技术,都是中国人发明的,应该让中国的鸡回中国来下蛋!

企业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

21世纪最可贵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就能推动科技进步,让生产力发生根本性突破。

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为了自身,也是为了国家企业对祖国,对社会的回馈,更体现了我们中国企业在关键时刻的“竞争力”。近几年,除了华为,互联网企业在培养人才上也毫不吝啬。

2018年11月9日,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等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科学探索奖”。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每年获得60万元资金。

腾讯最新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腾讯员工总数为116213名,净增员工3442名。不只是员工数量在增长,员工薪酬也同样飞涨,2022年第一季度,腾讯总酬金成本为292.29亿人民币,同比去年年底的204.01元,同比增加了43.27%,平均下来,每个员工月薪为8.38万元左右,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7.62万元左右。

2019年,百度与复旦、武汉、华中科技、南开、中国农业大学等超过200所高校共同开设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课程,并培养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400余所高校的上千名AI专业教师,成立黄埔学院,大量培养既懂AI技术又懂AI场景的产业复合型人才。

此外,腾讯的潜龙+飞龙”和犀牛鸟开源计划;阿里的橙才计划、全球数学竞赛;京东开设京东班等,企业界的人才培养计划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