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交个底是什么意思(给我交个底什么意思)

以下文字来源于 @华泰柏瑞基金 田汉卿的直播实录(直播视频回放请点击这里)

$华泰柏瑞量化增强(F000172)$ $华泰柏瑞量化创优(F004394)$

许凯西:您好,欢迎来到华泰柏瑞直播间。按照惯例,在直播开始前为大家提示一下投资的风险:

本次直播涉及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为R3,仅针对风险等级在C3及以上的客户。如您需要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亦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关注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相关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本次直播仅限于基金管理人与合作平台展开宣传推广的目的,禁止第三方机构单独摘引截取或以不恰当的方式转播,平台不得擅自修改或自行二次加工传播直播内容及材料。

本次直播邀请到了华泰柏瑞副总经理田汉卿田总,首先请田总给屏幕前的小伙伴打声招呼。

田汉卿:直播间的朋友们,大家好,很荣幸有这机会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感谢大家在这么一个时间来到我们的直播间。

许凯西:好的,欢迎田总,我们今天直播的主题是“陌上花已开,量化正归来”最近我们观察到今年以来有不少基本面量化策略的超额,都出现了强势回归的态势。华泰柏瑞旗下的量化产品超额表现也十分突出。想请教一下田总,能否为我们解答一下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您如何看待这类策略未来的表现。

田汉卿:谢谢。首先这个题目是我跟同事商量今天直播给大家交流点什么内容时,我同事给了这样一个题目,我觉得挺文艺的,也很贴切,所以我们就非常高兴地用了这个题目。

(05:03)

今天是A股市场从4月底反弹以来一直到现在,今天市场有个调整。我在过来之前也看了一下,总共4800多只股票,收绿的有3000多只股票。大家在这个时间来到我们直播间,可能心情也都不一样。首先我想跟大家说一下,经过两个多月比较强势的反弹,今天有个调整是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大家没有必要因为今天的回报受到影响。

另外我们也希望今天的和投资者们的交流,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这是我们的愿望,我们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希望您来了以后能多多少少有点儿收获,以后再有更进一步的交流。

为什么我们说“陌上花已开,量化正回归”?说到回归它就得有一个历史过程,所以我想先给大家回顾一下过去10年A股的整体表现。从这个表现才能看出来为什么我们叫它回归。

从2013年8月份公司发第一只量化基金开始,我开始做A股的投资,到现在为止差不多有将近10年的时间了。基本上我们也是应一位很大的机构投资人的要求做了一个研究,我们是从2013年的6月份开始研究,我们8月份有新基金,在之前因为没有实盘经验,所以也不好去做评判。从2013年6月份一直到现在,A股市场经历了两个半阶段,两个阶段是完整的,一个新的阶段刚刚开始。

是哪两个阶段呢?从2013年的6月1直到2017年的9月,这个阶段市场是比较一致的表现。在这个阶段公募的基本面年量化基金整体的表现是要优于传统的主动管理的基金的。但是从2017年的四季度,就是从2017年的10月份开始一直到2021年的春节之前这段时间,A股的行情走势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这个时期基本面的量化,因为我们的特点是比较分散的投资,它整体上来讲是跑不过一些集中持股的传统的主动管理基金的。

我们分析了一下,从2017年的四季度一直到2021年春节之前,市场表现整体是非常的结构化的,第一行业的回报是非常不均匀的,或者非常极致化的。有的个别行业回报可以是280%以上,有的行业就是-60%,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在这几年,基本上趋势是没有什么太大变化。所以第一个特点,只有少量的行业在这个阶段获得了非常高的正回报,有很多的行业在这段时间是负回报,所以行业表现是非常极致的。

(10:00)

在行业内也是同样的,只有少数的股票回报是远远高于其他的股票,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从市值的角度来看,这段时间的大盘跑赢了中小盘。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期间按说A股市场在历史上是很难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来讲某一年哪些行业表现特别好,那么在下一年这些行业表现可能相对就没有那么好了,基本上会有一个行业反转的特点。

但是在2017年四季度到2021年春节之前这个阶段,几乎看不到这种反转,基本上表现好的行业一直表现好,表现好的股票一直表现好,这些股票基本面可能没有那么大变化的情况下一直拉估值。同样其他一些股票基本面没什么太大变化,一直在打压估值,所以这个阶段就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造成这个的原因我们也分析了,各家有各家的原因,它是多种原因促成的,这里就不去做一一的分析了,如果大家有兴趣,线下可以做进一步的交流。

这前面说了两个阶段了,第三个阶段,就是从2021年春节一直到现在,我认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是什么样的特点呢?之前那种极致的市场环境市场状态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因为好多股票好多行业估值被拉得太高了,太拥挤了,这些行业拥挤之后,再获得超额收益,再跑得比别人都好的概率就要下降很多。2021年春节以后基本上也是处于这种状态,年初的时候我们表达过一个观点,当下的市场环境各行各业都有机会,那就要看基本面了。我们说的量化回归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来获得这样一个结论。

所以从2021年春节以后,基本面量化就处于一种回归状态或者回归的阶段。这个回归我们认为有几个方面回归,一个我们认为市场是回归基本面的,尤其是2020年的后半段,市场主要的驱动力是资金,而不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大家已经忽视基本面,在资金的驱动下,市场各个股票有不同的表现。在资金驱动结束以后,市场要进入一个回归基本面的阶段,这是第一个回归。

第二个回归是行业的表现,不管是A股的长期表现,还是海外市场的表现,要赌行业是非常难的,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长期给你带来超额收益。在过去2017到2021年这个阶段,有些行业表现比较强势,已经处于一种比较极致的市场环境了。而这种市场环境它已经结束了,所以行业上它也有个回归的需要,或者将来会有一个回归的表现。

因为在国际市场上,基本上在所有的股票市场,行业是一个比较大的风险因子,所以为什么做超额收益,长期来讲要做行业中性的策略,你才能够比较稳健的一个超额收益,行业它不给你提供长期的超额收益,所以行业也是会回归,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长期来讲大中小盘市值的因子,长期也都是风险因子,它长期是不给你带来超额收益的。所以在某些阶段表现特别好的,不管大盘也好小盘也好,长期来讲都会有一个回归的过程。A股这边我们也认为,在过去大盘或者漂亮50一路领先的市场阶段已经结束了,后续我们认为大中小盘都会有机会,市场至少将来一段时间,应该主要是受基本面的驱动。我们说基本面不等于低估值,先声明一下,这是大中小盘的回归。

(15:50)

还有一个估值因子,因为做量化是看因子表现的,估值因子长期来讲是有超额收益的,特别是行业内的相对估值,长期是有超额收益的。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市场不停地抬拉和打压估值这种市场环境下,估值一直是负的超额收益,所以在未来我们认为估值也是要做修复的,估值因子将来也是要回归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市场进入一个回归的阶段,相对而言我们跟踪基本面,通过基本面因子进行投资的基本面量化,也是处于一个回归的状态。从2021按年春节以后到现在,整体上的超额收益表现还是不错的,基本上是达到预期的。它有没有超预期的可能呢?有些因子如果强势回归,也有可能是超预期的,也可能是这样一个情况。

当然如果再遇到一些极端因素的干扰,也不排除这种回归的过程被打断。但是中长期来看,这种趋势应该是已经形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中间不会一帆风顺,被打断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我们认为都是比较短期的。

说一下今天的主要观点,基本面量化它是在一个回归的过程中。

许凯西:谢谢田总,您刚刚提到,市场如果不再受资金或者情绪支配,更多地关注基本面和更多地回归理性,其实也是回归投资的一个本源。随着A股逐渐的止稳起跌,不少投资人前段时间经历了像过山车一样的震荡市的投资体验,现在很多人就停下来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想办法去关注如何降低自己投资组合的波动率。

我们也看到有媒体报道,不少机构开始逐渐地加码和布局基本面量化策略。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基本面量化策略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追求超额收益和主动风险的高性价比的?

田汉卿:因为我的能力圈主要就是基本面量化,我们说的基本面量化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量化,跟传统的主动管理基金是不一样的。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儿?我们是通过处理数据来捕捉信息、做出投资决策的,这是投资的方法。首先是量化的特点,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投研体系、有个投研平台,我们要讲究纪律性,不能随意挑股票、买卖股票,要根据量化模型的输出,加上一些主观的判断来做投资决策的。当然主要是我们要遵守纪律性,这是量化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我们叫基本面量化,用英文来说就是,Fundamental based quote,这是基本面量化,就是我们用的这些投资决策的因子,或者我们捕捉的这种信号,大部分都是跟基本面相关的,所以叫基本面量化。跟基本面相关的是什么?你的盈利情况,盈利的增长情况,估值的情况,估值贵不贵、盈利增速好不好、能不能持续。能不能持续我们叫它盈利质量,你的增速怎么样,有没有超预期低预期,这跟成长性相关的。你的估值相对便宜还是贵,这些就构成了基本面量化主要的一些因子,所以我们是要看基本面信息的。

(20:54)

这个跟一般的短期交易策略或者高频策略是有区别的,量化分很多种类,有些是不看基本面的,主要是加工一些短期的量价、交易量,短期的这些非基本面相关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这里面主要包括高频的、短线交易策略还有一些套利的策略,它是不加工基本面信息的。所以它通常的持有期限是比较短的。短期基本面对你的影响没有那么大,所以主要是一些交易行为引起来的一些投资机会,你可以进行捕捉。

基本面量化是要看基本面信息的,基本面信息主要依赖上市公司的盈利。在A股这边是每季度披露一次盈利性,所以如果要看基本面信息,我们这边的持有期限是比较长的,平均是4个月到6个月的持有期限。

这里面顺便说一下,这个是基本买量化跟其他主要量化的一个重大区别,在过去4年到5年的时间,私募领域做得比较好的策略,主要是一些量价相关的短线交易策略,换手比较高的交易策略表现是非常好的。也就我刚才说的,2017年到2021年春节的时候,这段时间基本面量化表现是受压的,属于一个历史的低点,是一个比较压力测试的这么一个阶段,所以今天我们才说是在一个回归的过程中

前面几年,私募量化表现比较好的策略主要是一些短期交易策略。公募这边大部分的量化,到目前为止还是基本面量化为主。过去两三年的时间也出现了一些短期交易策略的量化基金,包括自己过去花了两三年时间,也开发了一个这样的短期模型,目前还是在私募的专户产品里面进行运营,等等运营差不多我们觉得还比较稳定了,再回去发公募产品。

所以它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量化的特征,它是跟主动基本面有区分的,第二个在量化里面,我们是属于基本面量化的,加工的信息是以基本面信息为主的。当然,我们也会看一些量价的,但是我们看的量价是比较长的,一般是三个月以上到十二个月这样一些动量的因子以及交易量的一些情况。这里面主要是说了策略的区别和特点。

许凯西:谢谢田总,您作为国内基本面量化领军人物,一手打造了华泰柏瑞量化团队。我们知道量化策略难就难在要保持住它的超额收益,想请教一下田总,华泰柏瑞量化是如何做到力争取保持这样的一个超额收益的?我也看过您之前不少访谈,包括您刚刚也说不要去拥挤的地方,因为拥挤的地方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就会提高。机构加码一个基本面量化策略,它影响的首先是一个拥挤度的问题,其次就是投资者结构也逐渐会机构化,这样会不会影响我们未来基本面量化策略的发挥情况,请您解读一下。

(25:17)

田汉卿:我们用量化的方法,在量化平台上可以打造不同的产品。因为是量化,我们对风险可以控制得非常好,可以非常清楚地区分α和β,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布置一些量化投资的产品。我们可以只做多的产品。只做多的里面,又可以对标沪深300、对标中证500、对标创业板,对标800、1000,都可以选择不同的创业板指数来做基准,来做这个超额收益。

同时因为把α和β区分开了,所以我可以把β对冲掉,做绝对收益产品,所以在同一个投资平台上,我们可以做不同的产品。关键是要把超额收益做出来,而且不是说有一年的超额收益就行了,长期来讲要有一个比较好、比较稳定的超额收益。

要做这个超额收益,最重要的是你要发现能产生超额收益的因子,我们叫它α因子,这是各个量化团队一直不懈努力的结果,大家都希望挖掘这个α因子,有的挖掘持续时间长一些,有的挖掘持续时间短一些,但这是一个长期努力的结果。不管你表现怎么好,一直要去发现新的α因子。

另外要管控你的风险,我们要把长期没有超额收益的因子,比方大中小盘行业,比如其他的一些因子,我们认为它长期是没有超额收益的,它总是要回归的。这种如果没有办法去做择时,没有办法去判断它什么时候好什么时候不好,换一种说法,如果在行业轮动上很好的胜率,那我们就要把这个风险控制掉,就要做行业中性。除非我们研究了新的因子,在行业判断上可以有比较好的胜率,胜率是说你胜的概率比较多一些,没有人可以做到精确的行业择时,这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

所以第一要不断地完善α模型,争取挖掘出来的因子是比较长期的,能产生超额收益的这些因子,另外在迭代过程中希望能够比较好的迭代。第二要把你认为不是α因子的,或者你没有能力来掌控的这些东西,把它中性化掉,掌握不住的东西不要去赌。我们说拿一个暴露就叫赌,不是真的没有理由的去赌,不要暴露在这个上面,不要在这个行业上押太多,在这个因子上押得太多。或者在大盘上小盘上押得太多。我们主要是通过这些方式来力争长期获得一个比较好的超额收益。

谈到拥挤的问题,所有的投资策略尤其是主动投资策略,其实被动投资策略也是一样的,它有个容量的问题,尤其是主动策略。主动策略的容量跟它的投资策略是如影相随的,任何一个主动策略都是有容量的,如果你的管理规模超过了策略的容量以后,这种策略就变得拥挤了。拥挤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你没有超额收益了,跑不赢别人了。所以做主动管理,尤其用量化的方法来做主动管理,都要关心每一个策略的容量。

从多基本面多因子的投资策略来讲,因为看的是基本面因子,它的期限相对比较长,而且持有期是4个月到6个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的容量可以是很大的。为什么我们从一开始就把主要的力量放在基本面多因子选股上,因为它的容量可以非常大。所以现在对我们这个策略来讲,尤其是经历了过去几年低谷的阶段,我们的容量空间是非常非常大的。

(30:39)

之前有一段时间的发展,也没有达到容量,离容量还差很远,但是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了这种策略受压了。它不是因为容量过剩导致的受压,因为市场环境是变化的。所以基本面这边,第一现在是没有容量问题的。从我个人判断来讲,这只是个人观点,任何的策略一旦变得拥挤了,它就会有回撤。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多少年我们对这些投资策略,都是要关注它的容量,看看这种策略到底能管多少钱,特别是海外投资人他们特别关注这个问题。

投资人往往对其他的一些策略,尤其是主动管理策略的容量就忽略掉了。所有的主动策略都是有容量的,为什么2021年春节以后市场会发生比较大的回撤?2020年12月份到2021年1月份这个阶段,很多策略变得非常拥挤,拥挤得不行了,压力非常大,它不调不行了。这时候作为投资人的角度,尤其是做配置的投资人的角度来说,就要远离这些拥挤的策略,把你的钱挪到不拥挤的策略上去。

大家有时候问量化你们到底容量怎么样,拥不拥挤,事实上所有的策略都会变得拥挤,只是说拥挤以后它的风险释放方法是不一样的。量化风险释放就是量化超额收益不行了,变弱了或者有时会变成负的,这是在海外量化的风险释放,最典型的是2007年的8月份,它有一个风险释放。

主动的传统的基本面策略它有没有拥挤的时候?有的,而且非常典型。它的拥挤,因为大部分策略是只做多的,它拥挤了以后就造成了市场的泡沫化,你就会出现一个泡沫的崩塌。这个泡沫崩塌的过程,是它去容量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说拥挤是一个大家特别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国内A股市场这边,整体的投资策略相对于海外比较发达的市场是比较单一的,也大家经常说的,我们经常容易抱团,抱团的资金是比较多的,而且追彼岸的资金也是比较多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一定要注意,拥挤的策略从配置的角度来讲,你要逐渐远离它,减少它的配置。

大家有时候会问,你这个拥挤跟我们追热点什么的有没有区别?策略的拥挤在国内市场,跟我们追热点是有一定的相关度的。就是因为很多投资人愿意追热点,他看到人家业绩好了就追进去,追进去以后你就资金推动这些基金,短期业绩会更好,但是它也会变得更拥挤。拥挤到了一定程度它就会崩塌。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跟拥挤相匹配的,大家不要去追这些热点的东西,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一直呆在巅峰时期,所以对过热的东西大家一定要警惕,要看一下后面是不是还有比较好的表现,要判断一下,不要别人觉得好你就跟着追进去,这是我们多少年一直想给大家说的概念。

(35:30)

许凯西:谢谢田总,您刚刚也指出很多投资者会有一个追涨的心态去追热点,但这个心态在投资中是非常不好的。公募行业在过去几年迎来了一个黄金的发展时间。今年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公募产品数量已经突破了1万只,不管是从规模还是数量来看,都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数量一多,对投资人来说在选择的时候就会变得更纠结,比如投资人想看好一个指数的β效应的时候,有指数基金,也有指数增强型基金。请问田总,在这个时候投资者应该如何做一个选择?

我们发现过去几年指数增强型基金,大多数还是能取得一个超越指数的不错的一个超额收益,未来这一类基金是否会对指数基金有一个替代的效应存在?请田总为大家解读一下。

田汉卿:这也是我这些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之前有研讨会也交流过这个观点,现在国内市场的投资人对这些方面的了解还不是特别深入,所以今天也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个交流。有一次我参加一个线上的研讨会,那时候把被动指数投资的请来了,把主动投资的JP摩根请来了,把我们做主动量化的也包进去了,就是把不同的投资策略都放在一个title上了,大家各自说各自的优势,投资人到底应该怎么样决策?这些东西都挺好的,那你选什么,怎么选?如果这个东西是好的,其他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你就不用选它了,那它就没有生存价值了,它就应该没有了,但市场它就是存在的。为什么它们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呢?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思考的结论,我们这个市场需要不同的策略共存,才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市场。如果我们把指数、指数增强还有一些主动管理基金,这些都是存在的,在美国的指数基金规模非常大,恨不得都要超过主动了,中国主动规模特别大,被动和指数增强规模都挺少的,市场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但这些产品是共存的。

这些不同的产品,是满足投资人不同的投资需求的。是不是买了指数就不能买指数增强了,这两个产品的特点在哪儿?它是适合不同投资人的或者适合不同的风险的。指数和指数增强区别在哪儿?指数的主动风险,它跟踪指数,要把跟踪误差控制在最小。它是主动风险,偏离指数的风险就是很小的,通常跟踪误差都是0.5以内,这是指数。它的主动风险很小。这时候如果投资人不喜欢主动风险的基金,我就想拿指数回报,那你就投资被动产品。

有的投资人说我可以容忍一些偏离指数的风险,我可以拿一点风险,但是我预期能拿更好一点的超额收益,有一个正的超额收益,预期的收益是正的,不代表任何时候都是正的。因为风险有正的时候也有负的时候,这取决于各个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偏了以后你管理能力好,中长期来讲你可以提供比较好的超额收益,偏离了以后如果管理能力很差,那你可能拿负的超额收益。所以有的投资人如果能容忍一些主动风险,就是偏离指数的风险,你又期望能获得一个超越指数的回报,这就是指数增强存在的意义。

(40:43)

为什么国外的指数增强比较少?比如美国这10年基本上是一个被动指数占优的市场,它不停地有资金从主动变成被动,变动申购主动赎回的,这样的情况下要打赢指数就非常困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不愿意拿这个主动风险了,就拿指数,它的表现很好了,你想找一个能打赢它的不容易。

但是国内的市场目前来讲,在这个阶段想拿一定的超额收益还是可以的,所以你拿一点风险,还是可以拿一个比较好的,跟你的风险相匹配的超额收益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共存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海外,如果我们出去给别人推荐,首先人家说你这个市场能不能拿到超额收益,如果拿不到超额收益不如就去配指数好了,如果你相信各种理由能支持我拿一个超额收益,你拿一个超额收益就意味着要多拿一点主动风险,要是不愿意拿主动风险,你就拿不到超额收益。

主动偏离基准的就更多了,A股市场的主动基金,虽然每一个基金都有一个跟踪基准,但是除了行业基金可能有一定的投资要求以外,大部分基金对比较基准是不怎么看重的,它是希望拿一个怎么好怎么来的收益。所以它们的跟踪误差可以非常高的。

高跟踪误差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相信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非常强,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都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超额收益,那你可以拿他的主动风险。但是如果这个基金经理只是因为运气比较好,这两年跑赢了,那你拿他了,后面他运气不好了,或者他拿的东西暴露点不行了,那他的业绩就下来了。所以你在做主动投资,要拿更多的主动风险。

每一个产品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要看一看我能不能容忍主动风险,我能容忍多大的主动风险,我拿主动风险的情况下,能不能拿到跟这个风险匹配的超额收益。如果这些回答都是OK的,那你可以多拿风险。但如果你不确定的情况下,那就要去找你比较确定的,它能给你带来超额收益的,你再去拿主动风险,否则你就不要去拿那部分的主动风险。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被动、指数增强和完全主动的三种投资策略,主动风险是有区别的。

另外从投资的角度,如果你对投资有兴趣,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被动投资它是闭着眼睛投资的,你只要把钱给他他就买,你只要把钱拿回来他就卖,他这种投资是假设这个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的信息,现在市场价格不管是多少都是合理的,他是这种投资策略去买卖的,所以他不做判断。他不用脑子判断,你来我就买,你走我就卖。

指数强增是要控跟踪误差的,我们要确定一个基准,在这个基础上拿一个主动风险,拿一个超额收益。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我是拿了一个基准的回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假设条件是,有些市场信息已经反映在股价里面,但是还有很多信息没有反映在股价里面,所以我就根据这部分信息来期望获得未来的超额收益,它这样一种投资策略。

(45:03)

完全主动投资是希望他们能给股票一个合理的定价,所以真正主动投资,他要从头到脚把公司研究透了以后,给它一个合理的价格。比如他觉得这个公司值300亿,这是他给它的定价,你300亿以上我就不买了,或者我就卖了,300亿以下我就去买,这是他们投资的策略,或者他们应该发挥的作用。

所以这三种策略并存的情况下,整个市场的效率才会是比较高的,单有被动的是不行的,单有主动的也是不行的。单有主动的谁给你提供流动性,你看好了大家主动都看好,你要去买谁卖给你?你要去卖谁接你的盘?所以这三种策略都是有一个均衡发展。整个的股票市场效率才会变得比较高。

补充一点题外话,为什么股票市场要有效率?这两年我们听到一种声音,希望大家都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最好你们都不用换仓,如果只有这一种策略,大家想想二级市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股票的二级市场主要提供两个功能,一个提供流动性,一个提供一个合理定价,这个合理定价你可以做增发,做进一步的融资的时候要参考这个合理定价。人家要交易的时候你得以合理的价格给人交易出去,就是这两个方面的功能,一个流动性,一个合理定价。

如果大家都是一种策略,拿着股票不卖了,那你这个市场怎么发挥这个功能,谁给你提供流动性,谁给你提供定价依据?没有。所以作为一个市场来讲,它需要各种不同的投资策略都参与这个市场,表达他们的观点。这样这个市场才能变得更加有效率,发挥市场本来应该有的这样一个功能。

许凯西:谢谢田总,在投资中风险和收益总是相伴相生的,投资人还是在投资之前先明确自己的风险偏好,以及你投资的需求是什么,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这个月初上证指数回到了3400点,有不少小伙伴今年年初买基金的时候都已经回本了,现在关于见好就说,要不要赎回的讨论也是非常的多,想请田总谈谈对当下市场的展望是怎么样的,以及如果投资者从资产配置角度,您更看好哪一类的量化策略,像今年500增强也好,或者双创增强也好,超额的效果都是挺好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两类产品的投资机会的?

田汉卿:要回答这个问题是比较难的。因为基金什么时候申购什么时候赎回,它是一个择时的问题。要做择时,第一做对的概率是比较低的,第二你择时了一个卖出的,你什么时候再回来?这个时候就非常难。比如你现在卖出,假设未来有点调整你回避了,但是它开始回弹了,回弹很久了你才改回来,这样你就错过这个市场回弹的回报了。

比如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们正好发中证500的产品,也在做路演。当时我们也说了,如果从长期的角度来讲,就不要进进出出。一旦出去了,你觉得好像顶不住了,出去了以后就错过了过去这两个月的反弹。所以,所以你看,即便是我们这种专业的受过训练的投资人,有时候也会踩空。

之前我也给大家举过一个例子,我初中高中大学的一个同学,现在在美国的一个高校做教授,我前一段时间跟他说美股市场有风险,你要不要出来躲一躲?他说不用,我的钱是准备退休以后用的,现在出来以后还得交税,什么时候放回去我也不知道,我怕到时候又踏空了。我想想也有道理。

(50:03)

另外一位也是海外回来的人在大学当教授,他也是这个观点,因为他的一些养老金401K也在里面,他也不出来。所以从长期投资来讲,如果你的资金是能承担一定的风险,能承担股市的波动风险,我建议大家就不要进进出出,择时你是很难双向都做对,就是进出都做对,这个是非常难的。

我们基金也是一样的,卖的时候可能卖的点不错,但是什么时候买回来呢?买回来点就错过了,这一进一出占不了什么便宜,你不如在里面老老实实呆着。2008年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美国市场跌得那么惨,A股市场也跌了很多,那时候你坚持在那里面,后来就好了,2009年直接就回来了。要是出来了,那你就没了,后面只是把跌的那段赶上了,反弹的那段就赶不上了。这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

还有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不否认,大家要自己看一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你本来就没有这个风险承受能力,承担不了股市波动的风险,你是误打误撞进来的,那我劝你,时候赎回也可以的,也是一个不错的决策。特别是老人,都六七十岁了,你要风险比较小,风险厌恶型的,万一市场跌下去,你需要钱了它回不来,这怎么办呢?你又需要钱?所以大家要看一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就是说看一下这个钱你多长时间可以不用,如果是比较长时间,3年到5年,或者是2年到5年可以不用的,那你就没有必要来来回回的。如果你马上要用,那你本来就不应该进来的,给你一个高点你出去不赔不赚,也无可厚非,这是我个人建议。

2015年的时候我记得,一个老奶奶都七十多了,她说她是上一轮的时候买的基金,终于回本了,她问我要不要赎回。我说您多大年纪了?她说七十多了,我说那您有很多钱吗?没有。那您就赶紧赎回吧,不要再买了。要看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

当然在2015年的时候如果你在低点赎回了,那你就亏很多。绝大部分基金都已经超过了2015年的高点了,如果按净值来讲是这样的,所以我说这个结论不能一概而论,要针对每一个人的特点做自己的投资决策。这是我个人的建议。

关于后续的配置,通常情况下有时候我们对这几个指数会有比较强的观点,比如什么时候看好500,什么时候看好创业板,什么时候看好300大盘,我们有时候会有一个比较强的观点。前年的时候我们看好创业板,去年的时候看好中证500,当然我们一直是看好港股的,港股一直没起来,这是我们看错的地方。所以我们会看对,也会看错,所以我们的观点只能供大家参考。

站在当前这个时点,因为过去两个月,500还有创业板反弹的幅度都已经很高了,4月底的时候,我们当时是看好中证500的,相比300来讲。到目前为止300块500的差也缩得比较低,创业板反弹幅度也很高了。目前这个情况我只能老老实实地说,我没有一个明显的偏。所以我是觉得大家都有机会,到年底看差别不应该特别大。

当然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讲,我还是倾向于500这边,但500这边表现可能会有些波动,因为前期反弹比较多,短期可能会有一些卖压,但等基本面出来以后,大家可能还会回来,这是我的一个判断。但是这个的确定性不是那么高,目前来讲我们没有一个特别强的观点,比如更偏好于哪个指数,在目前这种状态。所以目前给大家交个底,相对稍微看好一点中证500。

(55:39)

但是这个是有前提的,中证500里面有将近20%的周期暴露,周期现在是有不确定性的,美国这边加息对周期的影响,还是有一定不确定性。它如果加息加太快了,把整个经济拉掉了,周期也会下来。如果它弄了半天把其他的泡沫打掉了,但是大宗这边还没打下来,那周期还是有机会,这里面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现在没有一个特别强的要超配哪个指数。

许凯西:谢谢田总干货满满的分享,也非常真诚,我们受益匪浅。时间过得还是比较快的,现在直播已经接近尾声。

在直播的最后想请问一下田总,有没有什么投资方面的心得,想跟基民朋友们分享一下?

田汉卿:我每次跟大家交流的时候都在重申一些观点,从我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投资人能获得一个跟他的风险相匹配的投资回报。实际结果下来,过去这好多年,大部分投资人都是在市场比较热的时候才进来,买基金也好买股票也好,是这样一个情况,大家投资的获得感是不强的。

我一直也在想到底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情况。当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也不是说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能改变的这样一个状态。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投资人自己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判断,自己把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上来,把自己武装起来,或者把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坚守住了。

最基本的原则从我这儿来讲有两条,第一条要做配置,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押在一个基金上面,押在一个产品上,押在一类产品上,要根据你的风险的承受能力进行配置。如果你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那就少配一些高风险的资产,如果你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尝试多配一点风险高的,但是你要知道它的风险在哪儿,你知道它是有风险的,任何东西不会只赚不赔的,赚的时候赚得很多,赔的时候你不赔,这种东西基几乎是没有的。如果有的话,从极端的角度来讲,你也不一定就是那个比较幸运的人,正好踩在那上面了,真要踩在上面必须得是非常非常幸运才行。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幸运的。

这种东西几乎不存在,如果存在早被别人盯上了,盯上了以后它的规模就会上去了,规模上去以后它就不赚钱了,投资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这样的。所以第一条要做配置,要了解每个产品的特点,别蒙着头光看业绩好就扎进去,要看它的业绩为什么好,然后才决定要不要配它,配它以后未来的预期是什么样的。

第二我们强调很多次,不要追涨杀跌,不要去追热点,热点的东西不要去追。把这个东西研究透了以后,看它未来还能好你再去买,不要人家买你也跟着买,不要去买热乎的东西,热乎的东西大部分是不太好的。不要在高点的时候热火朝天地买,同时也不要在低点的时候卖。卖了以后你把反弹的那些机会就放弃了,这样下来你只亏不赚。

(01:00:08)

你拿个3年到5年,基本上赔的概率是非常小的,除非你遇到一个特别极端的情况下,才会连续三年都亏,这样的概率在历史上是非常小的。除非你在大热点的时候,比如2015年的高点,2017点的高点扎进去,那时候你需要很长的时间回本的,否则你看看要正常投资,大家都是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一个预期回报的。

当然,这上面所有的判断都是基于未来的一段时间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市场环境。我说的正常的市场环境,就是地缘政治风险不会进一步升级。如果发生战争了,不管是局部的还是什么的,那时候所有的投资逻辑全部要重新考量,所以要做任何判断都是有前提条件,我做这些判断,包括我们中长期认为中国的股市是非常好的性价比的资产,这种前提也是我们的地缘政治,涉及到中国的地缘政治不进一步升级,是这样的一个假设条件。

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这么多,特别感谢大家参与,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许凯西:谢谢田总,最后还是有一个鸡汤想送给大家,希望所有的投资者朋友,在面对市场不确定的时候,多一些理性,多一些乐观,着眼于较为长远的目标,不要因为市场短期的表现,就轻易地选择离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市场回暖的时候,保持一个在场的状态。

最后还是感谢田总来到直播间,也谢谢屏幕前大家相伴到现在,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投资顺利,再见。

田汉卿:感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