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一年一个月多少钱啊(一年10万一个月多少钱)



01 月入1万和月入10万的真实差距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工资10万,一个人工资1万,这两个人的收入差距是10倍吗?

一个网友这样回答:


很多人都是这么想。其实两个人实际的收入可能有100倍。


因为有一个生存的成本。


假设同样是在上海。公寓2500。吃饭3000。各种电话费电影交通。去掉3000。也就是一个月只能剩下来1500。这是一个人的实际收入。


而另一个人,10万块钱收入。就算在这个生活基础成本上。生活成本是这个三倍。也不过25000。还能剩下75000。


这么算下来。10万块钱收入的人是1万块钱收入的人,实际收入的50倍。


但现实往往更加残酷。因为10万块钱收入的人,他可以很快买房。这样,他就不需要支付房租成本。


而另一面他的房产又是在增值的。10年之后。这个月收入10万的人。资产已经千万了。那个月收入一万的人。可能还是一无所有。

网友直呼:太真实,太扎心。



02 国王与3个仆人的故事


这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自古有之,我们把它叫做马太效应。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


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


国王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03 马太效应的提出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借此提出马太效应这个术语用于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明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的,在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者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群体或地区)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定的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后来,经济学家们对马太效应进行了长达50年的研究。他们发现在这50年里,最穷的50%的人收入增加不到1%,而最富有的1%的人收入却增长了300%。


除此之外,马太效应作为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还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这就是马太效应,真实、残酷,且让人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