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鑫(吴鑫磊)

本网讯((陈燕贤))随着台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态保护和建设会更加精细化,对科技手段的应用和依赖会进一步加大,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台商区于2020年启动重点监控区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工作。遥感监测将以更新的技术和手段,为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服务和科技支撑。

九龙江流域保护的开展离不开准确、高质量的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可以说是环境治理的基础,遍及环保产业的各个环节。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耳目与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作支撑,生态环保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能力强、测得准、说得清:在深化环境质量监测中提高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能力。在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中提高说清污染源状况的能力。在做好应急和预警监测中提高说清潜在环境风险的能力。”漳州台商投资区环境监测站负责人吴鑫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投入工作砥砺前行勤勉敬业

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带头人,一定能把一支队伍带得生龙活虎、能打能拼。近日,记者采访了漳州台商投资区环境监测站负责人吴鑫强,此时,这位80后的工程师正带领着队员,在台商区社头渠进行水质监测工作。

说起吴鑫强,监测站的工作人员纷纷投以敬佩的目光。2012年6月身为环保人的吴鑫强被漳州市市委组织部选派,派往漳州台商投资区环安局进行挂职锻炼,主要负责漳州台商投资区环境监测站筹备组建工作。经验不足的他,为补短板,多次赴漳州、厦门、福州等地区监测站取经,小到玻璃器皿、大到原子吸收光谱仪都一一进行比较和上机调试。

“漳州台商投资区监测站人员相对较少,技术经验不足,初次认证不适合申报过多不常用的检测指标项目,应根据目前辖区的主要行业特点,例如电镀厂、造纸厂等特征污染物,针对性地进行实验室建设,才能最大限度满足环保执法的需求。”他结合检查情况,向主管部门进行了汇报。最终经过多方协调,历经场地选址、实验室基础环境建设、仪器设备采购、人员培训上岗、申报材料汇编申报等,于2016年1月漳州台商投资区环境监测站取得国家级实验室的认证,建设实验室面积300平方米,认证项目包括水、气、声三大类,32项。认证完成后填补了漳州台商投资区环保工作中执法监测、环评验收监测及环境质量监测的空白,更是成为了打击环境违法的科学技术支撑。当年,吴鑫强荣获2016年漳州台商投资区“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7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为完成省、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下达的建设空气自动站的任务,主持编制《漳州台商投资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选点技术论证报告》,2017年9月经专家组评审,2月1日漳州市生态环境局将该站点纳入台商区空气质量评价。空气自动站建设完成后,为达到考核指标的要求,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因地制宜,主持编制了《漳州台商投资区应对轻微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于2019年9月负责漳州台商投资区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建设项目,在辖区内部署6个空气点位作为漳州台商投资区大气污染防治监控点位,通过与高校联合分析的方式,为有效提升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推进漳州台商投资区提升空气质量,同时在国家级刊物《节能》杂志发表《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及防治措施》文章。

吴鑫强,作为一名基层生态环境工作者,爬烟囱、下水沟、做方案已成家常便饭,他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在环保第一线一干就是10年。身为监测站负责人的他,既要管理综合行政事务,统筹安排各项监测,同时还承担着等近20个项目的监测分析任务。工作中,他总是主动承担那些毒性大、操作难度大、危险性强的监测项目。这10年的时间里他工作一直任劳任怨,敬业尽职,始终守初心、担使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服务人民。

“作为厦门桥头堡,台商区的生态安全事关九龙江水域生态,台商区首次启用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平台。这么好的机遇,这样一个背景,不正是学有所用、发挥才能的大舞台吗?”吴鑫强凭借这样的理由和信念,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为台商区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增加了一个有用人才。

不让病毒越“环保雷池”一步

自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为了坚决将医疗废水这一的疫情扩散源头“有效阻断”,吴鑫强带领漳州台商投资区环境监测站全体人员将环境监测阵地“前移”,与疫情开展“大决战”。他根据省、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部署,根据台商投资区定点医院的实际情况,精准监测方案,做到“一院一策”、“一点一策”。面对感染性较高的医疗废水,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冲锋在前,将个人健康置之度外,冒着随时被传染的危险,奔走在医院、污水处理厂和临时隔离点之间,每天监测保证1频次以上,保证医疗废水余氯浓度控制在6.5mg/L以上,达到应急防控要求,强化\"新冠\"期间病毒病菌废水的监督管理。战疫期间,家中的小儿子刚出生还不到10天,但他放弃了休假,放弃和家人春节团聚的时光,以“逆行者”的姿态投身一线。“第一次去定点医院恐慌不安、第一次检查医废储存间回来心有余悸,但看到同事们都在坚持工作,医护人员、各级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奋战,作为党员,作为环保铁军的一员,我没有理由退缩。”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执行着防疫监测任务。一方面,要解决应急装备物质短缺的难题,在战疫打响的初期,他四处筹措物资,跑遍厦漳泉各地,为站里采购防护服、护目镜、口罩,为保障一线工作人员安全提供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还要集中培训现场采样分析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他研究了防疫消毒的各种知识,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设备,按规范对应急装备进行杀菌消毒,提高应急装备的使用率,做到打击病毒的“弹药”,一颗也不浪费。

一身白大褂、一双白手套,他虽不是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但他是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守卫者,是奋斗在生态环境防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作为监测站负责人,他冲锋在监测一线来践行党员使命;面对含病毒的医疗废水,他俯身在污水上面取样监测;面对困难,他从不退缩畏难,人手不够任务独自领受、车辆不够靠双脚行走...在疫情面前,他带着监测站的技术团队每日对定点医院进行余氯浓度监测,确保医疗废水排放符合应急防控标准,坚决不让病毒越“环保雷池”一步。他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一名生态环保人的使命担当。

来源: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