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公司什么名字好(彩票公司什么名字好听)

近期,媒体上掀起了一股给“彩民”——也就是买彩票的人们——改名的潮流,“彩民”不叫彩民了,而是被叫做“购彩者”了。


扯得远点,2008年,在第五届中国慈善排行榜颁奖典礼上,“中国彩民”第一次被授予“中国慈善特别大奖”。自此,彩民是“最大慈善家”的说法便在媒体上流传开来。

有关于不止上述这些给彩民起名或“改口”的新闻,讲彩堂的看法是:相对于给彩民起什么别名、新名,对掏出真金实银购买彩票的人,应有的关注和尊重,才是更要紧的事儿。


存在即合理。约定俗成的称呼,既然广泛而长久的流传,就有它的道理。

作个类比,在股票市场中的“股民”,大家对这个称呼习以为常,难道有一天拍拍脑袋,决定改名为“购股者”?

还有,“烟民”的说法也是约定俗成,总不能从今以后,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叫“吸烟者”吧?

2018年,中国彩票销量5114亿元,年销量首次突破5000亿元,并创下历史新高;2019年,中国彩票销量有所下降,但4220亿元的销量,也排名中国彩票史上前三。

中国彩民的贡献,不可谓不小了。

不过,查遍了《彩票管理条例》、《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这些目前中国彩票行业的法规、规章、制度,经过历次起草、出台、修订,条款和字数越来越多,对彩票行业的各项业务、各种行为做出了不少规定,但是,却没有对“彩民”的权益、权利,予以关照、专门做出规定。

至于什么“慈善家”的荣誉称号,彩民们更是听听而已——不要说披红戴花、上台领奖的“高光时刻”了,连在慈善大会颁奖现场蹭个座位、露个脸儿的机会都没有。


作为贡献了中国彩票全部销售额和业绩的彩民群体,却在彩票行业的法规、制度里,找不到身影,寻不见踪迹,连个名分都没有。

君不见,彩票管理者的哪一次决策行为,不是事关彩民利益,但是,有哪一次邀请了利益相关者——彩民参与、共商大计?

在彩票生态系统里,彩民一直默默无闻、无职无权。

把彩民群体捧到“慈善家”的高度上,正是:口惠而实不至。俗话说就是:说的比唱得好听。

唱高调、说漂亮话,谁不会?困难的是,能把对彩票和公益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彩民群体,落实到“顾客就是上帝”的待遇上来。如上文所说,就是让彩民在涉及自身利益的事项上,有相应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而不是频繁的“被告知”、“被参与”、“被决定”。最后以一句“朕知道了”,无可奈何地作为“彩民意见”的结束语和全文。

彩民的称呼这件事儿,应了这句话:不要太认真,认真你就输了!

怎么称呼彩民,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怎么落实尊重彩民的行为,赋予彩民应有的法律地位,有效维护彩民的合法权益。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