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产分类
风险类(主动性资产Active Asset):负责进攻,如股票组合、股票基金(含指数基金)等权益资产。
安全类(保留性资产Reserved Asset):负责防守,如债券、债券基金、银行理财、存单、货基等固定收益资产。特点是相对有限的下行风险(至少是名义上的),平滑组合波动、定期贡献稳定的现金流。
先将可投标的大致归为以上两类。除此之外,可转债、混合型基金、固收+等混搭类资产暂备选。
2、确定组合的股债配比
假设以下三个防守型组合,怎么选?
A组合:预期年收益12%,最大回撤10%
B组合:预期年收益8.5%,最大回撤5.5%
C组合:预期年收益6.0%,最大回撤2.5%
究竟配置多少权益资产,
代表了对未来的投资预期、以及风险承受能力。
这个因人而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切莫冲着高收益选了A,而实战过程中、却完全无法承受这样的波动。途中临时放弃就白忙了~
股债配比决策过程,可参考:
FIRE:保守型投资组合(二)
此基础上,就可以继续自上而下地决策具体品种了。比如配置股票类资产时,究竟是自建股票组合、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型基金,如何选股等等。
3、安全类资产的配置构想
买入债券的本质是借钱给债券发行人。他们拿钱后,去从事企业经营、再投资或放贷等商业行为,并按事先的承诺每年向产品持有人支付固定利息。等到期之后,再一次性归还当初发行募集的资金。
由于债券(及部分固收产品)的收益呈负偏态分布:即上行空间有限、但万一暴雷则下行空间巨大(甚至完全损失本金),这种不对称的收益分布会使一部分忽视风险控制的投资者处于不利地位。
注:一个由股票组成的组合能够很好地消化个别股票的损失,因为组合中其他股票的价格可能上涨数倍,以弥补个别证券的损失,即“正偏态分布”。
保守型投资的长期回报率,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安全类资产的投资效率。正因如此,不少投资者在配置固收品种时,只专注于购买利率更高的产品、而忽视了发行人的偿债风险。这是投资理财的大忌!
购买固收产品前,记得多问自己一遍:
发行人会把钱投到哪里?
到期是否有违约风险?
4、是否纳入择时?
假设,您已规划初始框架为股债30/70组合。
是否愿意为增加预期收益、去纳入择时?比如允许权益仓最低时15%,高位时35%(按市场估值逆向、或趋势交易自行选择),这都需要提前计划。
另外须提醒的是,若过于依赖自己择时的能力,把权益资产的仓位上限和下限的跨度拉得过大,同样会大幅降低该投资体系的容错率。
我会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
如果你可以承担最坏的结果,才可以去冒险。
笔者给家人打理的保本账户,同时借鉴了逆向投资的思路,会根据市场热度和估值去做逆向布局。
即将初始比例设为股债30/70,在此基础上给予权益类资产规划一个动态的仓位:10至40%。
这部分仓位可以是指数基金、也可以是股票组合(个股标的6至12个、足够分散)。同时阶段性关注可转债的投资机会,给予0至15%的仓位区间。
行情低迷的时候股票资产维持35至40%上限、可转债给到10至15%上限;行情火热的时候股票资产降到10至15%,可转债不做配置。
针对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特征,即便投资者维持较低的仓位运行、长期也能够通过逆向投资吃到一部分可观的超额收益。以上模式可供参考。
后记~
虽说来简单,但保本策略的难点在于纪律性。
即便我们手把手的指导某位投资者,去按股债20/80或30/70做保守组合配置、再定期对股债执行动态平衡,那么几年内就可以轻松的跑赢货币基金等现金类资产,时间拉长后收益会更加优异。
但在整个投资过程中,牛市时、保守型账户的收益率会远远落后指数的涨幅;而熊市时,权益类资产多少会拖累账户的短期表现。
因此投资者在执行CPPI策略时,务必做到克制突发的择时冲动,只按事先量化的目标去调仓;
尤其在账户内还有大把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情况下,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会特别考验人性。
管理过程中必须时刻牢记,您管理的是一个整体的资产组合包,切勿沉迷于其中某个持仓的盈亏。
管不住手的投资者,可考虑直接配置专业机构发行的养老型产品、二级债基、或者固收+组合。
市场火热时,大家更容易看到股票基金(广告也会这么推荐);当市场开始低迷,媒体又会大肆宣扬债券基金的好处。以上种种,都是出于市场的需求。
“保本型投资组合”这种资产净值缓缓爬坡、润物细无声似的增值方式,能帮助投资者减轻投资压力,也有更充裕的时间、和舒适的心情去享受生活。
希望各位读者藉此系列文章、理性分析自己的诉求,合理制定长期投资计划。最终的选择只因它适合你,而不仅仅因为当下的市场环境。
最后祝愿各位读者,
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真正的FIRE)!
FIRE:保守型投资组合(一)
FIRE:保守型投资组合(二)
FIRE:保守型投资组合(三)
FIRE:保守型投资组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