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开口间隙是多少(汽车汽门间隙是多少)

山区高速公路和路网互通加密,互通与隧道的协调性日渐突出。尽管几何设计未涉及交织区的要求,但交通安全管理或交通管制措施,造成了事实上的交织,建议总体设计加强重视,管理措施也需要改进。

(1)隧道出口与互通净距最小值

隧道与互通的理想净距,2017《规范》提出 “应满足设置出口预告标志的需要”,《细则》中仅提出“宜满足设置全部指路标志的需要”,二者不够协调。

《规范》11.1.6条规定了隧道出口一般最小净距。隧道出口距前方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的净距不应小于1000m,与相邻互通的要求一致。最小净距,建议补充建筑限界过渡、安全设施过渡、线形连续过渡等要求,满足驾驶员出洞明适应、寻找车头间隙、变换车道、确认出口等动作要求。

隧道出口的极限最小净距。2017《规范》11.1.6条文说明,在困难条件下,宜满足现行2014《细则》5.4.5条规定的极限最小净距。《规范》一般值采用了“不应”,《规范细则》极限最小值采用了“宜”,建议《规范细则》将修辞“宜”改为“必须”,或增加其他严格的限制条件。

困难条件下《细则》中的极限最小距离,见表所示,出洞后无法完全布设互通出口预告标志,极限最小净距偏小,出口预告及判读需要在进洞之前或洞内完成。

作为行业标准,加大最小净距要求后,可能造成工程规模明显增加。当采用小净距时,建议初设阶段或可研阶段,增加路线方案或互通位置、互通形式等方案比较的要求。

(2)隧道进口与上游互通的净距

《规范》规定了隧道进口的最小净距,进口距上游互通主线入口,应满足1V,但在《细则》给出的具体数值中,120Km/h的极限最小值为125m,略大于1V。

尽管隧道进口合流,交通行为要求低于分流路段,建议将《细则规范》规定的上述数值作为极限最小标准值,增加一般最小值的规定,应在满足安全设施过渡、建筑限界过渡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安全储备。

比照鼻端间距,建议隧道进口一般最小净距,采用9s行程,极限最小净距为1.2s行程。

(3)隧道引线交织区

隧道进、出口均存在交织区。隧道内车道分界线采用“实线”,小型车靠左行驶,大型车靠右行驶,洞内不允许变换车道,车辆在洞外需要转换车道、选择前进方向或来自不同方向。

互通主线入口至隧道入口的净距要求明显偏小,仅考虑了调整车速和位置,进洞前的交织间隙较难把握。上述过渡要求叠加隧道与路桥的车型限制速度、车道限制速度、 车道功能划分等交通管制措施,迫使驾驶员在加速车道路段变换车道,调整行进车道。

(4)结语

隧道出口距互通主线出口净距小于1000m,互通主线入口至隧道进口净距小于9s行程时,建议进行路线方案或互通方案比选。

《规范细则》极限最小净距的修饰词不应采用“宜”。特长隧道出口距互通出口的极限最小净距,建议严格控制。互通出口预告标志,洞内设置比较困难或降低汉字高度,设置在隧道进口,预告标志位置可能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