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的近义词是什么意思(板块 近义词)

全文字数|4.6千

阅读时间|15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最没有干货成分的「伪干货」

2.杂乱无章的「常识知识点」

3.盲目拼凑的「言语高频词」

不客气地说,很多考生看「常识/言语1000知识点」的过程,就是浪费时间的过程。

一、最没有干货成分的「伪干货」

公考行测的「常识判断」和「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应当怎么复习?

各位正在备考的小伙伴,请低下头看一下自己的手头的书和电脑中下载的材料,是不是有诸如「常识判断必备1000个知识点」「言语理解高频2000词」等内容?

这些内容一般是这样的(以下内容均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得出):

「常识判断XXXX知识点」

1. 热带有几个季节? 2个

2.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印度

3. 「海的女儿」 是哪个城市的城徽? 哥本哈根

4. 被称为「老人国」的星系是哪一星系? 椭圆星系

5. 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 1271 年), 由当时哪国的工艺家阿尼哥奉敕主持修建? 尼伯尔

6. 妙应寺白塔的刹座呈须弥座式, 座上竖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 即所谓的: 「十三天」

7. 哪座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妙应寺白塔

8. 称为「数学之神」 的科学家是: 阿基米德

9. 「薛涛笺」 产生于哪个朝代? 唐

10. 产生海水潮汐的主要原因是: 月球引力

11. 天文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天体

12. 以下哪项不是天文学主要研究对象? 气象

13. 天文学家把全天空的星星按区域划分成多少个星座? 88 个

14. 领土面积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是: 俄罗斯、 中国、 加拿大、 美国

15. 加拿大的领土面积在世界上排第几? 第 2

16. 我国最东边的城市是黑龙江的? 绥芬河市

…… ……

「言语理解高频XXXX词」

1. 【积重难返 根深蒂固】

积重难返: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坏思想作风或坏习惯,很难改变。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差异:「积重难返」侧重旧习或旧思想很难改变,「根深蒂固」侧重基础牢固。积重难返后一般跟的是不好的事情,根深蒂固可以形容坏习俗、坏习惯,也可形容好的东西。

2. 【捉襟见肘 顾此失彼】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借以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亦比喻成资金、物质条件以及能力上的匮乏或欠缺。

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差异:都有「处境窘困,穷于应付」的意思。不同点在于: 「捉襟见肘」侧重于指窘困,具有形象色彩,常形容经济困难; 「顾此失彼」侧重于指穷于应付,常形容做事无法照顾

全面。

3. 【五花八门 琳琅满目】

五花八门: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差异:「五花八门」侧重于花样多或变化多端,「琳琅满目」侧重于美好的事物多;「琳琅满目」适用范围较窄,常形容商品、装饰品、工艺品等美好的事物,「五花八门」范围较广。

4. 【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差异:两词语为易混淆词语。「不以为然」侧重不认为是对的,「不以为意」侧重轻视。

5. 【日新月异 翻天覆地】

日新月异:是指每天每月都有新气象,形容事物进步很快。

天翻地覆:形容发生根本的变化。也形容秩序大乱。

差异:两个词语都能形容变化,但是「日新月异」更侧重于变化的快,而「翻天覆地」更侧重于变化的大。

如何评价这些「备考材料」呢?

如果从内容本身来说,它们是中规中矩的,毕竟提供的都是正确的知识点,词语的解释也没错,虽然略有些死板机械,但总体看来还算是有点用的。

但是,如果从「公考备考」的角度分析,这些材料只能用一句话总结:

「内容看似是干货,实际都是伪干货」

更简单来说,就是4个字:

「浪费时间」

二、杂乱无章的「常识知识点」

为什么不要看这种「知识点」「高频词」?在分析前不得不说,百度的搜索机制还是可以的,上面搜到的两个材料非常有代表性,绝大部分「常识/言语」的内容和这两个材料都很相似,通过分析这些「知识点、高频词」就可以理解备考内容选择的重要性。

首先看「常识判断」这15个知识点。

1.热带有2个季节这个知识点是错误的,不同的热带气候的季节分布也不同,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类似,没有季节之分。

2.印度耕地面积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国家,这是「初中地理-南亚」板块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原材料只说了在亚洲的地位,看这个知识点不如直接看初中地理。

3. 哥本哈根的城徽是「海的女儿」,但是这个知识点割裂了两者之间最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即《海的女儿》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是丹麦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因此该城徽是为了纪念安徒生设立的。

原材料记忆知识点的过程就像通过麦子记忆大饼,而不去记忆麦子→磨面→做饼这个过程一样。

4. 被称为「老人国」 的星系是椭圆星系没错,但「老人国」是什么意思?椭圆星系有什么特征? 原材料没说,但这个点通过百度百科就能很容易记忆:

椭圆星系(Elliptical galaxy)是哈勃星系分类中的一种类型,具有下列的物理特征:

恒星的运动是以不规则的运动为主,不同于漩涡星系的以自转运动为主,只有少许的不规则运动。只有少许的星际物质、年轻的恒星很少、疏散星团的数量也不多。恒星多是年老的,属于第二星族的恒星。较大的椭圆星系,都有以老年恒星为主的球状星团。故被称为「老人国」的星系。

有兴趣的小伙伴还可以通过结合银河系所述的的「漩涡星系-棒旋星系」来共同学习。

5. 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 1271 年), 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奉敕主持修建。

该知识点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不涉及,不会作为单独考点出现(但有可能作为「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出现)。

6~7: 妙应寺白塔的刹座呈须弥座式, 座上竖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 即所谓的: 「十三天」。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

6、7同5,不会作为单独考点出现。

8. 称为「数学之神」的科学家是阿基米德 没错,但公考可能从浮力定律、杠杆原理去考察大家对阿基米德的了解,但绝对不会直接问「数学之神是谁」。

9. 「薛涛笺」 产生于唐代,但薛涛是谁?为什么制笺?「薛涛笺」有什么特色?不去了解这些背景,单死记硬背这么一个知识点有什么意义?

该词同样通过查「百度百科」就能找到:

薛涛,唐朝女诗人。其父为宫廷乐官,安史之乱入蜀逃避战祸,定居成都。薛涛幼年丧父,生活无着,落入娼籍。早年居成都浣花溪,善制诗笺。蜀中产纸甚佳,制以为笺,早有盛名。时兴诗歌唱和,多是一张纸上写一首律诗或绝句,但当时的纸张尺寸较大,以大纸写小诗,浪费倒不要紧,要紧的是不和谐、不好看。薛涛便让造纸工匠特地改小尺寸,做成小笺,自己又发明了新奇的染色技法,能染出深红、粉红、明黄等十种颜色,这就是所谓的「十样变笺」,这不是普通的信笺,而是专门的诗笺。

这样一看,就把「薛涛笺」的来龙去脉了解了一清二楚,还能成功掌握一个知识点,何乐而不为呢?

10. 产生海水潮汐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引力,这可是最基本的知识点,这个弄错的,初中地理就白学了。

11.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的科学,这句话=废话。

还是搬出「百度百科」:

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在天文学悠久的历史中,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及发展,先后创立了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

即使是关于「天文学」的基本定义,「百度百科」的内容都比材料中至少丰富10倍,而且能够记忆的更牢固。

12. 气象不是天文学主要研究对象。

看完「百度百科」中关于「天文学」的定义后,就能秒懂这个知识点,且没有任何理解、记忆的难度。

13. 天文学家把全天空的星星按区域划分成88个星座。

天上的星星那么多,为什么只有88个星座?这个数有什么寓意呢?还是请出「百度百科」:

古代为了要方便在航海时辨别方位与观测天象,于是将散布在天上的星星运用想像力把它们连结起来,有一半是在古时候就已命名了,其命名的方式有依照古文明的神话与形状的附会﹙包含了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埃及、希腊的神话与史诗﹚。另一半(大部是在南半球的夜空中)是近代才命名,经常用航海的仪器来命名。

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了统一繁杂的星座划分,用精确的边界把天空分为八十八个星座,使天空每一颗恒星都属于某一特定星座。

可以发现「八十八星座」的划分有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和使用目的。实际公考中,绝对不会文「天文学家把全天空的星星按区域划分成?个星座」,然后给出4个数字——这种考法太低级了,根本不符合公考综合测试考生掌握知识能力的趋势。

通过「百度百科-八十八星座」的目录链接,可以更好地学习这个知识点,如图:

14~15. 领土面积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是: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加拿大领土面积世界第二。

这是地理最基础的题目,不看材料都必须100%记住。

16. 我国最东边的城市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这个「最东边城市」知识点单独记没有意义,必须结合东西南北的经纬度一起记忆:

我国领土「四最(经纬度)」:

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

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这种记忆,效果才明显。

可以发现,单纯堆知识点的「常识备考材料」要么是最基础的内容,要么特别偏,要么根本不成系统完全无法有效记忆。

相信通过上面的分析,各位小伙伴已经能了解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了。大家脑中一定要将知识点彻底吃透,综合掌握,以点带面,充分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能单纯埋头去堆知识点。

三、盲目拼凑的「言语高频词」

相对于「常识判断XXXX知识点」那种不良大杂烩来说,「言语高频词」还算比较良心,能给出不同词的大概解释和差异。但问题是,如果按照「言语高频词」的方法去复习,就会「南辕北辙」,距离正确的公考备考思路越来越远,原因很简单:

通过「言语高频词的对比」去复习言语的思路,在行测考试中根本就用不到。

大家如果做真题就会发现,最近行测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考察近义词的是越来越少了,往往是一个空有很多看似可选的答案,然后让考生综合语境和上下搭配,来确定大致的答案。

也就是说,分析近义词的区别,根本就不适合行测考试去用,这种学习思路更适合初中语文。以材料中的第一组词为例:

「积重难返」意为「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不易改变、长期积累的不良问题不易解决」。「积累不好的东西」对应「积重」,「难以改变解决」对应「难返」,这是本成语的强调角度。

「根深蒂固」意为「根扎得深,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就会非常牢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可以发现,两个成语只要溯其本源,通过解析成语内部不同元素的关系,就能很轻松的识别两者的不同,甚至能思考到出题的角度。如果题干有「长期、积累」等对应描述,「积重难返」就是合适的;如果题干说的是「症结很深,基础非常牢固」,那么「根深蒂固」就能够对应。

那么原材料是怎么说的呢?

积重难返: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坏思想作风或坏习惯,很难改变。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差异:「积重难返」侧重旧习或旧思想很难改变,「根深蒂固」侧重基础牢固。积重难返后一般跟的是不好的事情,根深蒂固可以形容坏习俗、坏习惯,也可形容好的东西。

看完这个分析之后,相信很多小伙伴们会更加懵逼。其实,分析的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个分析对两个成语的解释太简单了,而对两者的差异描述的又太机械了。其实理解的关键根本不是「旧习旧思想」「基础牢固」「一般是不好的或好的」,而是应当直接像上文那样从源头分析,很容易就可以掌握成语,理解它们的区别。

第2组「捉襟见肘」和「顾此失彼」的学习同样如此。「捉襟见肘」要从「捉襟为什么导致见肘、两者的关系比喻什么,使用语境是什么」入手;「顾此失彼」要从「顾、失」的对比来了解,这组词的不同理解起来没有任何不同,根本没必要拉在一起学。

第3组「五花八门」和「琳琅满目」这组词,一定要理解「五花」和「八门」在古代代表什么,理解「琳琅」是什么意思,就很容易掌握两者的区别了。

第4组「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的解析是最让人无语的: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差异:两词语为易混淆词语。「不以为然」侧重不认为是对的,「不以为意」侧重轻视。

看到这儿,大家难道不想问一句,不去了解「然」和「意」的区别,就直接去强调两者侧重点不同,这样学习真的好吗?

第5组「日新月异」和「翻天覆地」的区别非常明显,两者根本不是易混词或者近义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单独盲目记知识点,除了浪费时间,对备考没有任何积极作用。有的材料根本没有价值,有的乱说一气,有的知识点是初中地理最最基本的内容,有的甚至强行扯上区别很大的成语来造一组「易混词」——也就是说,有的材料,看了还不如不看。

无论是「常识判断」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在备考时都要始终强调两点,那就是「理解」与「掌握」。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个词、一个定义、一个知识点,才能够真正帮助在备考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