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除以什么都得0(0除以什么都得0,填空题怎么做-)

在外人眼里,他们是无名英雄;在家人眼里,他们是常常不回家的人;而在队友眼里,他们是可以把命放心交给对方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禁毒民警。

在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禁毒大队(以下简称禁毒大队)的走廊内,挂着无数枚五角徽章,每一枚徽章上刻着一名禁毒民警的警号。“集体二等功”“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另一侧的墙面上还挂满了奖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无法像其他警种一样可以在荣誉墙上展示自己姓名、照片……他们做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

从1984年建队至今,这支队伍已经抓捕各类毒品案件违法犯罪人员近1.5万人次,强制戒毒3万余人次。历年来,破获缴毒超过百公斤的案件多起,2021年缴毒346.83公斤,2022年至今已缴毒183.92公斤。在对毒品违法犯罪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下,辖区连续保持“零制毒”和“零种植”的可喜成绩。

禁毒民警的日常是什么样?

缉毒时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支队伍

悬崖边开车追毒贩

缴毒300公斤

从事禁毒工作19年,黄文军拥有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作为中队长,他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逻辑清晰。

2020年,黄文军带领队员到边境调查一起毒品案子,根据他们掌握的线索,毒贩可能携带毒品驾车从某地经过。

掌握线索后,黄文军和队员在路口设卡拦截,经过一轮守候,一辆可疑车辆驶入大家的视线,这辆车不仅车速很快,快到卡点时也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快把他拦下来。”黄文军一声令下,大家配合着准备拦车。不料,对方直接驾车冲卡。黄文军和一名同事跳上了一辆车,其余人员也纷纷驾车追了上去。

可疑车辆冲过卡点后,往一条很窄的山路上开去,黄文军驾驶车辆紧紧地跟着,前车开得很快,速度达七八十码,山路只能容一辆车通行,弯道大且多,追车场面十分惊险。“当时没有多想,如果让他跑了,之前大家所做的努力就白费了,一定要追上他。”黄文军说。

当时除了黄文军的车,其余几辆车都没跟上来。当马华给黄文军拨打电话,询问具体方位时,电话接通后,马华只听见对面喘着粗气,呼吸急促:“沿着小路上来!”随后电话挂断了。

又追了一段时间,黄文军见前方的路快到尽头了,便果断掏出手枪,头伸出窗外,“砰砰”两枪后,前车的轮子爆胎,车停了下来。不给对方反应的机会,黄文军和同事马上下车冲了上去,车上的2人似乎也累了,一动不动。黄文军和同事将2人押解下车,并在车内搜查到大量毒品。

抓捕成功后,黄文军搭乘同事的车下山。平静下来后才发现,自己刚走过的山路不仅窄,而且旁边是悬崖。他被吓出一身冷汗,同时也感到庆幸。“这次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他感叹。

因为不懈地努力,五华分局破获了建队以来昆明缴毒数最多的一起案件,缴毒300公斤。若不细细了解,谁又会知道这是他们冒着生命追回来的。

缉毒如“刀口舔血”

危险难以想象

刘杰是一名侦查员,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其他侦查员的影子。刘杰皮肤黝黑,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穿便装,走在人群中,绝对看不出他是一名禁毒民警。

大学毕业后,刘杰在派出所工作了11年,2009年进入禁毒大队,成为一名侦查员。11年来,因为工作需要,刘杰和同事常年奔走在边境线上。他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包,包里放着牙刷、口缸、毛巾和一套衣服,因为要随时出发,即使回家了,包里的物品也不会拿出来。他说禁毒民警都会有这样一个包。

说起禁毒工作,刘杰表示,很多毒贩极其狡猾,甚至是亡命徒,每一起案件都存在着变数,缉毒工作如“刀口舔血”,危险程度常人难以想象。有一次工作中,侦查员掌握的线索中只有2个人,但当他们冲进房间后发现对方竟有5个人。这时候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直面毒贩,及时控制住场面,最终将他们抓捕归案。

堵卡查缉时,毒贩驾车逃窜是刘杰和队友最不愿意遇到的事情,但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追击现场如电影大片一般。有一次,毒贩为躲避检查,看到堵卡点时,猛踩油门冲卡,刘杰和同事跳上警车跟了上去。“我们会尽量控制速度,如果速度太快,车会飘,很危险,还要防止毒贩伤及路人,其他同事配合着从前面拦截。”刘杰说。

抢枪不成

毒贩从腰间抽出一把刀

禁毒工作不仅要与犯罪分子拼智力、体力,还需做好周全的考虑。一旦错失良机,就会造成工作被动。

2017年,刘杰前往普洱办理一起贩毒案件,根据线索和研判,大家兵分两路堵截犯罪分子。

刘杰和另外三名同事走小路堵截,当车辆开到一个路口时,他们看到两名男子形迹可疑,其中一人还提着一个麻袋。根据多年的经验,刘杰从两人的穿着、神情等分析,麻袋中可能装着毒品。

刘杰扶住车门准备下车时,只见两人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车,车开走了,刘杰也追了上去。

追了一段路程后,前面的车停了下来,驾驶位走下来一名身材矮小的男子,刘杰的两名同事冲上去按住该男子。副驾驶走下来的男子则身材魁梧,刘杰和另外一名队员冲上去准备控制他时,却遭到男子的激烈反抗,还试图抢夺一名队员的枪,两人扭打在一起。

“如果枪被他抢去了,后果不堪设想。”刘杰的脑海闪过这样一丝念头,他快速用双手从背后抱住男子的腰,奈何男子力气过大,一时间制服不了。

“最害怕的就是枪伤到队友。”抢夺中,“砰”一声,枪响了,刘杰和队友不约而同低下头看自己。“当时大家想的是看看身上有没有洞(枪眼),低头一看,没洞,还活着。”刘杰说。

男子看抢枪无果后,从腰间抽出一把刀,刘杰见状大喊:“他拨刀了!”说完手上一用力,将男子按倒在地,随后赶来的其他同事将两名犯罪分子制服。

将两名男子带回审讯时,魁梧男子经过刀旁,还想挣脱去拿刀,所幸被及时控制住。“有一种毒蛇,头部被砍下来后,头还在挣扎,还能咬人,我感觉这名犯罪分子就像这种毒蛇一样。”刘杰说。

他们

见证无数家庭的破灭

作为禁毒民警,抓捕时他们看到的是“不怕死”的毒贩,而审讯时看到的是毒贩的悔恨与内心的脆弱,也见证了无数家庭的破灭。

刘杰说,毒品的利润高,很多生活困难的人选择铤而走险,可等到被抓时才会想起自己还有家人,悔不当初。

贩毒之初,有的人想法很简单,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当审讯的民警从法律角度讲述贩毒的危害性后,当事人往往崩溃大哭。

有的人因生意失败,想“东山再起”时起了歪主意:“借钱从边境购买毒品,运到国内价格翻倍,能挣不少。”被抓到时,发财梦就此破灭。

几年前,边境上一女子阿芳(化名)从境外携带毒品到境内。阿芳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房子被抵押给境外的毒枭,父亲和哥哥早年去世,丈夫离开了家,家中只剩她的母亲和两个孩子。

在毒品交易过程中,阿芳被捕。审讯时,她向刘杰请求:“想给妈妈打个电话。”知道女儿贩毒被抓后,电话那头发出声声惨叫。日子虽然清贫,一家人本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如今却因阿芳的一时贪念毁了一个家庭。

刘杰说,这一幕是他最不想见到的,作为一线禁毒民警,他希望所有人都不要触碰毒品这条法律红线。

因为信任

他们把后背交给战友

在6名侦查员中,马华41岁,年纪最小。9年前,他从一名特警转为禁毒民警,工作内容和生活方式随之改变。

做特警时,穿着防弹衣、戴墨镜、手持狙击枪,出任务时又快又准。做禁毒工作,一切都变了,常年不用穿制服,经常到边境或是省外办案,抓捕时身上可能没有任何防护、开车速度要快、要会扮演很多角色。

刚到大队时,刘杰成了马华的师傅。如何用眼神与队友交流,如何化妆侦查,如何梳理案件、抓捕、审讯,刘杰都会细致地将经验传授给马华。

在抓捕毒贩的过程中,马华和师傅甚至身边战友的默契都在迅速增加。在办案过程,就连说话都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所有人必须高度默契,谁该做什么、下一步准备怎么办……他们需要靠眼神或一个微小的动作完成交流。

战场上,除了需要默契,他们还要充分信任战友。几年前,禁毒大队获得线索,有人将在边境进行毒品交易。在前期的侦查中得知,会有两名毒贩进行现场交易。7名侦查员做足了准备,也很有信心。“当时我们想着,7个人抓2个人,人手足够了。”马华说。

抓捕地在距境外不到一公里的农贸市场内,7名侦查员早早地埋伏于此,等待交易开始。过了许久,一男一女碰面开始交易,抓捕的最佳时机到了,几名队员扑了上去。

可就在此时,旁边的一名外籍男子突然从身上拔出一把手枪,对准了正在实施抓捕的马华及其他几名战友。突然,这名外籍男子被人扑倒在地,子弹未来得及射出。扑倒男子的人是马华的队友,此次任务他负责在暗处警戒。

“如果不是队友提前发现了这名毒贩,并且快速反应一招制敌,后果难以想象。”马华说,在禁毒战场上,所有侦查员都是生死之交,把命托付给对方。作为中队长,黄文军的责任比马华多一些。每次出任务,队长的责任不仅是带领队员完成任务,还要将这些兄弟安全带回家。

“任何一次缉毒,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禁毒的功劳属于整个团队。”黄文军、刘杰、马华都这么认为。

禁毒大队走廊的尽头

写着“肝胆相照、骁勇善战”

这八个字

正是禁毒民警的真实写照

【供稿:云南禁毒】

来源: 中国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