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农村葬礼花费千万(网传农村葬礼花费千万!)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近日,一则农村葬礼吃酒摆席的视频快速在网络上走红。

网传陕西榆林子洲县一农村大摆宴席办葬礼,大量宾客交杯换盏,据说花费有上千万。此视频一经发出,立即引发了大量关注。

上千万太夸张,但档次确实不低

据记者采访,这个葬礼确实是存在的,是某村民的家中有一位老人过世,家人为其举办了这个葬礼。

据前去吊唁的人说,宴席确实挺有排场,但花钱上千万太夸张了,不过宴席上确实有(飞天)茅台,还有中华烟,档次绝对不低。老人的儿子在外做生意,所以这些花费对他来说完全负担得起。

该不该花?争议不断

不过,此事还是引发了很多争议。

有人认为,所谓死后大操大办,往往都是给活人看的,为了撑门面、长脸面,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很容易形成攀比的风气,对农村发展来说更没有什么好处。

但也有人认为,儿子挣钱了,有能力了,愿意给父亲办一个风光的葬礼,也没偷没抢,为啥不能办?而且父母去世,儿子办葬礼表达情意,这也是人之常情啊……

于是,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来。

大肆操办婚丧嫁娶,是不是陋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无论在哪个朝代,婚丧嫁娶都是人生中的大事,往往都要有隆重的仪式。尤其在农村更不例外,但是后来这些风俗慢慢开始演变,演变成为了互相攀比,无论有钱没钱都要逞一逞这个威风。于是就有了“一丧三年紧,一婚穷十年”的说法。

天价彩礼的事层出不穷,一些家庭为了相互攀比,看谁家的彩礼高,于是甲家要一千,乙家就要两千;甲家要一万,乙家就要两万……于是,彩礼价格不仅水涨船高,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明码标价。很多农村家庭为了给儿子娶媳妇耗尽家财不说,还背上了巨额的债务。以前人们说攒了一辈子的钱最后都花在了医院看病上,现在很多人攒了一辈子的钱,却几乎全用在了给儿子娶媳妇上。

另一方面,除了嫁娶攀比,丧葬也开始相互攀比,为了比“孝心”,就大办丧葬,有的甚至是厚葬薄养。

“唢呐一响、白布一盖,亲戚朋友等上菜”,成了很多农村葬丧的典型形式,早已丧失了传统习俗、礼仪原有的模样。

当做一件事的意义已经远超过这件事本身时,这些行为无疑就是陋习。

如何治理?有办法了

这些习气不仅增加了村民们的生活负担,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风气影响。

而其实天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在农村中实际上是“人人厌恶”的,但是“人人又无法摆脱”,于是形成了“死循环”。但这是一种不良的文化,仅靠一家一户是很难摆脱的。

对于这些,国家其实很早就开始重视,并且之前也落实了许多措施,而随着乡村振兴改革的推进,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约束。

比如,在《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就提出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深入农村地区推进移风易俗行动,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

其次是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不良风气的治理力度。例如有些村庄这种风气已蔓延多年,很难改变,这时就会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作用,树立正确观念,普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

在近些年的整治下,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然任重而道远。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