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u是什么意思(新生儿筛查pku是什么意思)

有这么一本书,虽然它是一本严谨的文化类学术著作,而且作者都是北大中文系的硕博高材生,但首发的时候,却是在一场cosplay (costume-play) party上,大家都盛装而来。

有这么一本书,这些coser又带着它去了动漫展。

其中名声在外的是哈利·波特的coser林品,北大博士毕业后,在首师大任教。(简直就是波特本波阿。)

有这么一本书,它的宣传语说:父母、研究者、青年、领导——这些人应该阅读此书。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欲知详情,先来做题:

1、下列哪种行为可以被称作“中二”?

A、在运动会上克服伤病获得金牌

B、愚人节的时候把朋友的书黏在桌子上

C、故意欺负自己喜欢的人

D、在走进地铁闸机时一边刷卡一边喊:试炼之门啊,请为我打开!

D

2、 一个_______顶十个_______。

A.脑残粉、无脑黑

B.真爱粉、高级黑

C.脑残粉、高级黑

D.真爱粉、无脑黑

C

3、暖聚聚和小玉都喜欢看这部日剧,日语非常好的暖聚聚可以毫无压力的啃______,不会日语的小玉就只好等______提供的_______了。

A.生米;字幕组;熟饭

B.熟饭;汉化组;生米

C熟肉;汉化组;生肉

D.生肉;字幕组;熟肉

D

4、“蛮荒中群山苍茫,千岩万壑绵延无尽,不知栖息着多少凶禽异兽,繁育着多少奇花灵草。在那些靠近水源、较为平缓的地带,散居着大大小小的部族。深夜里,繁星下一片宁静,星空和群山的景象显得是那么神秘。”以这一段最为开头的小说最可能是什么类型?

A.历史 B.都市 C.奇幻 D.玄幻

D

5、如果严格按照游戏里的概念来理解“PK”,那么“PKU”有可能是什么意思?

A.“北京大学”

B.“燕京学堂”

C.“苯丙酮尿症”

D.“干掉你”

E.并不能组合出通顺的词意

E

精解:严格按照游戏的概念理解,“PK”(player kill)基本等同于“对决”,在流行开来进入非游戏语境时,才转义为“淘汰”、“干掉”。

6、这个测验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简单,这也是一个游戏。如果你答对一道题就得到20点经验(且无其他效果),答错一道题就扣8点血(且无其他效果),你从现在开始有16点血,处于满血状态,每升一级需要128点经验,初始经验为0,那么,你答错几道题会死?

A 19 B 2 C 6 D 8 E 17

B

精解:死亡仅仅和血量有关,和经验值无关。

7、——《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那么帅,为什么网上却有那么多人称呼他为“屌丝”啊?

——你可真是naive!别看大家都说屌丝的属性是____,但是真正重要的只有____啊!

A.土肥圆 肥

B.土肥圆 圆

C.矮丑穷 丑

D.矮丑穷 穷

D

8、感觉身体被掏空!可是我还得继续加班____。

A.拍砖 B.砸砖 C.扔砖 D.搬砖

D

9、最近淘宝促销太多,我总是忍不住______,然后就只好______了。

A.吃土 吃草 B.剁手 吃土

C.剁手 种草 D. 心动 灌水

B

10、下列选项中,哪些人最不适合互相称“亲”?

A.原告律师和被告律师 B. 淘宝客服和买家

C.趣缘论坛版主和成员 D. 书店店主和顾客

A

11、这部偶像剧里演父子的两个演员长得真像!可惜演儿子的还是___,演爸爸的已经被叫做___了。

A.小鲜肉;老腊肉 B.男神;男神经

C.奶油小生;猪油老生 D.政委;老干部

A

12、以下言论可以称作“直男癌”的是___

A.我妈妈说,化妆的女孩都不是好女孩。

B.我对另一半也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就是希望能挣得比我多。

C.女生上那么多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被我们男人娶回家洗衣做饭生孩子。

D.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会支持你的。

C

满分100,大约8分一题,你及格了没有?

你可能经常在网络上见到上面测试题中提到的这些词汇,在现实生活中也时常使用,但即便是最潮的年轻人,可能也很难准确解释其中某个常用词汇。

而这本《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The Book of Wallbreaking: Keywords in Chinese Internet Subcultures)不仅用学术的眼光、准确的语言来清楚讲解关键词的词义,还追溯其来龙去脉,甚至给出例句和用法。

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Otaku is a Japanese term for people with obsessive interests, commonly towards the anime and manga fandom. (Wikipedia)

“御宅族”一词源自日本,指代的是漫画、动画、电子游戏、轻小说等亚文化的爱好者。(维基百科)

《破壁书》:

“御宅”(おたく,otaku)在日语中本是一个并不常用的人称代词,原意是对他人住宅的尊称 ,相当于“贵府”“您家”,也可以引申为对他人的敬称 ,相当于“您”、“阁下”。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御宅族”这个源自日本的词语,与产自日本的动漫、游戏一道,借助电子媒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发生跨语际的接受与转化。在从日语到汉语的跨语际接受与转化过程中,由“御宅族”这个人称代词又逐渐衍生出“宅男/ 宅女”这样的称呼。

先来看维基百科对“萌”(Moe)的解释:

Moe is a Japanese slang loanword that refers to feelings of strong affection mainly towards characters (usually female) in anime, manga(漫画), video games, and other media directed at the otaku market. Moe, however, has also gained usage to refer to feelings of affection towards any subject. Moe is related to the feeling of \"cuteness\" a character can evoke in oneself. The word moe originated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in Japan and is of uncertain origin, although there are several theories on how it came into use. Moe characters have expanded through Japanese media, and have contributed positively to the Japanese economy.

《破壁书》:

“萌”这个词在汉语中原本是一个指称草木之芽的名词,或描述植物发芽或者事物开始发生的动词。而在如今的二次元宅文化中,“萌”主要用于表达二次元爱好者对ACGN(编者注:动画、漫画、游戏、小说)中的角色或者事物所产生的强烈的喜爱之情,或者用来形容ACGN中的角色或者事物所具有的令人喜爱的特质。

“萌”的这种新用法来自日本御宅族对日文词语“萌え” (moe)的使用。而关于“萌え”的语源,获得最广泛接受的一套说法认为,“萌え”是由它的同音词“燃え”变化而来的。

在“萌”刚刚开始流行时,这个词语更多地被用来描述男性御宅族对二次元美少女所产生的狂热情感,或者用来形容二次元美少女所具有的可爱特质。随着流行程度的提高,“萌”的意义也发生了泛化,其语义如今已大致相当于“喜爱”,在充当谓语动词的时候,几乎可以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对象,而并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性别、年龄、物种。

打call

“Make a call” which would commonly refer to someone using a phone but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means showing support for someone.

有时,粉丝们也会配合具体的歌曲,做出统一的动作,例如挥舞应援道具(荧光棒、毛巾等)、呼喊应援口号等。日语中一般直接简写为コール(即call 这个英文单词的片假名写法,中文译法的“打call”来源于“コールを打つ”这一表述)。

打call 这一应援文化来源于日本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少女偶像组合粉丝群,后来伴随着一批新兴少女偶像组合及虚拟偶像组合的流行而传入中国,并于2017 年忽然成为中文互联网中的热词,取其“狂热支持某人”的含义,甚至频频被官媒引用。又因为各种有意无意的误读而衍生出了“打电话”等用法。

“丧”

据《说文解字》,“丧”本义为没有、失去,后衍生出与死亡相关的仪式之意,如丧礼。

在2016年中期流行的“丧文化”等语汇中,“丧”形容一种没有活力的精神状态,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颓废、对未来失去希望等。

“丧”的流行始于“小确丧”。“小确丧”出自2016年7月14日微信公众号“新世相”推出的同名文章,意为“微小而确定的不幸”,专指能毁掉幸福感但又微不足道的小事,如头发掉进汤里、橡皮在纸上留下污渍等。它与“小确幸”(小而确定的幸福)相对,将高压之下都市青年的脆弱精神状态展露无遗。

“丧文化”包含一种戳破心灵鸡汤、绝望到底的黑色幽默:“你全力做到最好,不如人家随便搞搞”、“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顺便也关上了窗”。美国动画片《马男波杰克》在国内的流行是绝佳例证。

至于这则“丧”,我们已无力翻译,打破次元壁何其之难,我们在编辑这本书的英文报道时(点击阅读),与办公室的外国专家就讨论得“热火朝天”、“生无可恋”,因为需要打破的,还有语言之壁、代际之壁和文化之壁。

破壁

和我们平行的,至少有二次元世界(nijigen, or two dimensional world/space)和其文化。破壁,在《破壁书》里就是打破次元之壁,构建一个能跨越次元、网络部落和代际差异的交流契机。

作家猫腻就说了:

“次元壁的存在是因为懒和成见,突破的办法自然是睁了眼看。这本《破壁书》最重要的意义还不在于成果和方法,而在于展现出了应有的态度——我们首先应该是自己的破壁人。”

《破壁书》来自于北大邵燕君老师及她的“学术潮团”的8年研究成果,和三联生活书店3年的打磨,也是来自于实际学术研究中产生的统一定义和标准的需求。

本书一共有245个网络文化关键词,分为6大门类:二次元、同人、女性向、网络文学、游戏、社会流行词。

该书副主编王玉玊(su)说:

《破壁书》也并非不加遴选地收录所有网络流行词——那其中的大部分互生互灭,很快就会被人们永久遗忘——而是选择其中稳定持久、有生命力和生产性的词条,特别是那些可以体现某一或某几个网络亚文化圈生态、文化脉络、精神特质与情感结构的词条。

Among the new words, those we chose are the ones that will stand the test of time, and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ternet subcultures.

副主编王玉玊

邵燕君研究当代文学,是中国网络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她说:

本书的主要任务是对于网络部落文化做一次溯本清源的梳理,是一次亚文化社群的自我言说。这是中国第一代网络原住民为自己写史。破天荒地,这些85后、90后们,居然有了话语立法权。

This signals that the book is from people who have experienced the subcultures, and are striving for their voices to be heard by mainstream society.

所以,这是一部出自学者粉丝之手的“有爱的词典”,也有媒体称:“古有巴别塔,今有破壁书”。

邵老师在北大上网络文学研究的课程时,发现自己完全听不懂学生们说话, “原来他们平时只是在用我们听得懂的话和我们讲话,除非你懂他们的‘切口’,否则,这套方言系统不会像你开放。”

“待到我开始比较顺畅的和他们讲话了,我同辈的朋友却说,你的话越来越听不懂了,”她说。

\"Then when I could somehow speak fluently to my students in their language, my peers told me that they found me abstruse.\"

评论家杨早说:

语言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它是一个时代的写照,也积淀着新的价值与文化。要想了解年轻人就必须先了解年轻人的语言。

Language defines how we think, and is a footnote to our era, about its culture and values. To understand the young, is to understand their language.

三联本书的编辑邝芮是位以《编舟记》为理想的念编辑方向的有为青年,他给本书找了一个很有趣的定位:

适合读者:父母、研究者、青年、领导。

The book is not only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ho might know the words, but more for the older generation, including parents, bosses, teachers and scholars.

他还说,本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年轻学者做研究的态度,尊重异己、不急于下结论。

Kuang, the editor, says: \"Their wonderful academic attitude of avoiding jumping to judgment and just stating the facts is what makes the book especially valuable, readable and authoritative.\"

实际上网络给予了带了更丰富的资讯、更大的平等,以及更多的社交圈子。

加拿大哲学家麦克卢汉,那位在30多年前就预言“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学者,说进入电子文明后的人类将重新“部落化”,即便我们被网络连通了起来,但是其中存在着因兴趣而聚合的各种“圈子”,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黑话”。(Humankind will move from individualism and fragmentation to a collective identity, with a \"tribal base.\")

王玉玊说,特别是在大城市中,个人日益原子化,依托于地缘、血缘的共同体正在迅速瓦解,各式各样的网络亚文化圈实际上正作为其代偿,建立着一种新的、以共同趣味为依据的情感共同体,这种新的情感联结方式被命名为“羁绊”。

她是这么解释“混圈子”:

要喜爱、融入一个圈子,首先要接受的是圈子独有的审美风格;接下来便要了解圈内名作、圈内规则;此外还要日常更新圈内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与重要新闻。

对王玉玊来说,整个完成《破壁书》的过程,也是好几个圈子互相交融、配合的难得的另一种“破壁”经历。

“这些被戏称为“鄙视链”的现象固然成为了每一个圈子建构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但同时也多多少少使我们习惯于对其他圈子抗拒先于理解,屏蔽先于接受。


我相信宽容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快乐,使生活变得更丰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这话说起来好像有点假大空,但却是我在与我们这个小团体的小伙伴们交往中,在撰写《破壁书》的过程中真切体验到的最重要的事。”

因为感到这本如果成功翻译了出去会很有意思,在此前的报道过程中我便采访了几位外国朋友,新加坡的网络文学译者温宏文(Jeremy Oon Hong Wen),还有日内瓦大学研究中国职场小说的博士生Morgane Gonseth龚梦佳,他们都表示会是一本很有用的书。

龚梦佳说:

“因为外国人看网络文学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词汇然后查词典找不到合适的定义,这是我们常见的情况……”

好在,邵老师他们已经开始跟可能有兴趣的海外学者沟通。恩,我也想看看,有些词,到底是怎么翻译的。

拿王玉玊的话来说,因为,创造了这一切的,是爱啊!能打破次元壁的,也是爱啊。

福利时间

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为读者朋友们争取到5张“北京出版交流周”公共讲座的门票!

请大家留言说说你们平时“打破次元壁”的故事,我们会把票送给点赞数最高的5位读者!

只有100条精选留言的机会哦,大家加油!

讲座信息

2018年第三届北京出版交流周由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主办,Paper Republic纸托邦策划与组织,做書统筹,于8月23日—29日在京举行为期一周的交流活动。

公共讲座:

生根的骨头:外语译介中的中国乡土文化

——以贾平凹《秦腔》等为例

贾平凹的写作深深植根于中国乡村文化与乡村传统——为了出版这样一位中国作家的译作,海外出版人如何既保证译文的忠实性,又确保译作的可读性?原作的艺术性该如何保存?

地点:机遇空间(798艺术区)

编辑:唐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