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原著大结局(平凡的世界原著大结局小说最后一章)

前两天我们从原著中给大家讲解了孙少安的结局——《平凡的世界,秀莲死后,孙少安娶了谁》,今天来说说弟弟孙少平的结局,电视剧对原著改动还是有点大,电视结局中孙少平成为了作家,而对他的感情问题却并没有交待,但在原著中,几乎明确地指出了孙少平的感情归宿,那就是回到大牙湾煤矿,和惠英嫂相伴终生,至于是姐弟还是夫妻,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少平在惠英那里找到归宿感,而惠英和明明又需要一个男人来帮她们遮风挡雨。

平凡的世界原著结尾最后一段,是写孙少平回到大牙湾煤矿下车时的情形,是这样写的:

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这部鸿篇巨著,到此戛然而止,让意犹未尽的读者留下无限想象。

读过原著的朋友都知道,虽然这部小说人物众多,但真正的男主角,男一号,还是孙少平,小说是从孙少平在大雪纷飞天啃黑面馍馍的高中生活开始的,也是在孙少平回到大牙湾煤矿结束,对于他的选择,看似在意料之外,实则在情理之中,因为书中早就给出了答案。

苏轼有诗云:此心安处是吾乡。

而原著中,纵观孙少平的前半生,其实都在寻找自己心理上的故乡。

小说开篇就写孙少平的高中生活,虽然物质上贫苦,但却有丰富的精神食粮,他喜欢看书,不断从书中的见识和生活中感悟来健全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爱看书的这个爱好,也给他展示了一个双水村乃至原西县以外的世界,苏轼还说过:人生识字忧患始,知道得越多,就想得越多,而双水村外的那个陌生的世界,正如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一样,一直魂牵梦萦着孙少平。所以当高中毕业时,他并不愿意回到双水村去当农民,他甚至想自己要是孤身一人就好了,那样就可以无牵无挂可以到处去流浪。读到这里,很多人都觉得这是种不负责任的想法,父亲和哥哥将他养这么大,他却想独自出去流浪。

孙少平自己也知道这只是一种可笑的幻想罢了,他也很爱自己的家人,严峻的现实让他不得不回到双水村帮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多支撑起一根柱子。

但他内心却是痛苦的,特别是在三年教书生涯结束后,他彻底变成一个农民,他并不反对自己做农民,他的父辈,他的大哥都是农民,他也不怕吃苦,但繁忙的农村劳动让他没有条件看书了,他无法接受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荒芜,而二十出头的年纪,他也渴望自由独立的生活,所以在大哥办砖厂的时候,家里正需要人手的时候,他却跑到黄原市闯荡去了。

看完电视剧,很多人觉得孙少平有点自私,那是因为电视剧拍不出孙少平的心理活动,而读过原著的人从来不会觉得孙少平自私,正如路遥所说,这完全是一个“自我意识”的觉醒。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自我意识,被生活、被时代、被社会的洪流推着前进的,没有哪一步是自己真正想走的,但自己到底喜欢哪种生活,有时候自己也说不上。

孙少平也是一样,所以他想去外面闯一闯,其实他也知道外面生活更难,但要是不出去,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安心的,他也并不是一定要混出个什么样了,而只是不想辜负这青春躁动的心罢了,就像他心里所想的那样“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他也并不自私,他之所以选择黄原市,是因为离家只花一天的时间,家里如果真需要他帮忙,他当天就可以赶回来。

接下来,孙少平不比在双水村当农民更轻松,甚至要苦100倍,他开始在工地做小工背石头、每块石头100多斤重,他的脊背都被压烂了,晚上睡觉都只能趴着睡,但他坚持下来了,并且在工地干活是最认真的,无论是先在曹书记家修房子,还是在别的工地当小工,工头评价都是干活不要命的小工,书中也说过,孙少平并不是为了那一块五两块钱一天的工资,而是这就是他的生活,他想要的生活,自然也不会辜负这生命中的每一天。

这时候的孙少平生活上完全独立了,特别是在工地当小工的日子,每天晚上还单独跑到一间烂房子里面睡,方便自己挑灯夜读。但工作的不稳定还是让他对未来充满焦虑,这时候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到来了,煤矿在招协议工,可以一步步吃上国家饭,他通过晓霞的帮助成功进入了大牙湾煤矿,而从体检中我们也知道孙少平有多珍惜那份工作,那是改变他命运的机会,虽然下井危险重重,很多干部子弟都故意不及格要跑回去,但孙少平却一个月30天能干满,人家一个月拿10多块钱工资,他能拿130多元,因为他知道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他的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他也可以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节假日时间,也有很多时间看书学习了。

成为煤炭工人后,孙少平获得了物质上的稳定,还能有钱给父亲修新房,但是他与晓霞身份上的差距,一直是他的忧虑所在,这份感情虽然炽热和甜蜜,但对于少平来说始终缺少安全感。

后来师傅王世才意外离世,让他在心中默默地承担起照顾惠英和明明的责任,对于少平来说,这不是报恩,而是他的责任,因为他早就把师傅的家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了。每当来到师傅的家里,他那颗漂泊的心,都感觉特别地安稳,路遥特别强调了几次这种感觉,就是想说明这时候大牙湾煤矿,其实已经成为少平心灵上的故乡。而对于晓霞,他憧憬着他们的爱情和未来,但未来到底是怎样,少平自己也没想过,也不敢想。作为读者,自然会想到如果他和晓霞结婚了,还能够照顾到惠英嫂和明明吗?路遥也想到了,就算没有照顾惠英母子的责任,少平也不可能离开他心灵上的故乡,离开大牙湾,而晓霞原著中是怎样说的:“只要你到了煤矿,过一两年我再央求父母把你调出来”,这个矛盾是无法解决的,所以他给田晓霞这个近乎完美的女子,来了一个英雄式的结尾。

晓霞的去世,对孙少平的打击无疑是巨大而沉痛的,但也拔去了他心中最后的一把杂草,类似于史今班长的退伍对许三多的影响一样。让孙少平不安的心再无驿动,也让大牙湾最终成为了孙少平精神上的故乡,那里有和他出生入死的工友、有他对惠英和明明的责任,也有他对晓霞说的理想(改变中国落后的采煤局面)。

所以孙少平选择回到大牙湾,也差不多是选择了和惠英在一起,他们可能没有爱情,但他们有亲情,爱情可能会消失,但亲情却永远割舍不断,少平在惠英那里能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岁月静好,我相信这也是读者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吧。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