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脚隼(拉丁学名:Falco vespertinus)为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隼科、隼属动物,又叫青燕子、青鹰、红腿鹞子、蚂蚱鹰[1] 等,是小型猛禽。
体长26-30厘米,体重124-190克。雄鸟、雌鸟及幼鸟体色有差异。雄鸟上体大都为石板黑色;颏、喉、颈、侧、胸、腹部淡石板灰色,胸具橇细的黑褐色羽干纹;肛周、尾下覆羽、覆腿羽棕红色。
中国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其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四川等地为夏候鸟,上海、浙江、贵州为旅鸟,云南为冬候鸟。
每年5-7月份繁殖。经常强占喜鹊的巢,我国古代《诗经》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的诗句,这种“鹊巢鸠占”现象中所指的“鸠”就是红脚隼。有时也自己营巢,通常营巢于疏林中高大乔木树的顶枝上。巢近似球形,有顶盖,侧面有两个出口,口径为17毫米,有的巢不呈球形。巢距地面的高度为6-20米,主要由落叶松、柞树、刺槐等树木的干树枝构成。每窝产卵4-5枚,但以4枚居多。卵椭圆形,白色,密布以红褐色斑点,看起来像红褐色。卵呈椭圆形,白色,密布红褐色的斑点。卵的大小为37×30毫米,卵重为14-19克。孵卵由亲鸟轮流进行,孵化期为22-23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抚养大约27-30天后离巢。在中国春季迁到北方繁殖地的时间大多在4月末至5月初,秋季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大多在10月末至11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