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源码是什么(华为源代码)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黄青山 通讯员 丁启超

7月10日,在深圳威尼斯酒店的一间会议室,这里正在举办两天一组的迷你型商学院课程。主讲人胡赛雄试图用他的理论显微镜和思维手术刀来解析华为成长的源代码。

企业家要成为进攻组织的设计师。进攻组织的源代码在于,领导者是使能者,而不是能者;组织能力可以倍增个人能力。

打造进攻组织的三步法:1、构建组织势能;2、塑造组织能力带宽;3、发掘和引爆个体优势。

企业家如何从专家角色转身?拥有鞭子本身不是权力,用鞭子抽出结果才是权力。

台下的企业家学员说到听胡老师的课直呼解渴、过瘾。这些企业家有的是头一天从几千公里外打飞的来深圳的,有的是规模达到数十亿的创新掌门人。

教练和亲历者

这几年胡赛雄以讲华为、写华为名满天下。去年以来随着他的《华为增长法》智慧管理专著问世,很多粉丝和学员更是把他当作华为秘笈的首席传播人和华为宝典的首席布道人。

整理和提炼华为管理的软财富和软智慧,胡赛雄作为一个资深的老华为,他始终保持这种情怀和激情。作为一个曾经在任正非工作团队的高管,他拥有不可替代的研究资源和信源。《华为增长法》全书送任正非阅审,更是增添了胡赛雄讲道传道的公信度。

胡赛雄何许人也?讲台下他低调自称为华为老兵,其身份信息则为华为顾问。曾任华为公司全球技术服务部干部部长、公司后备干部系主任、蓝血十杰奖得主。负责华为公司中高级干部企业管理哲学学习、研讨等相关工作,参与梳理、总结起草华为公司管理纲要等重要文献。对华为管理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具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提升能力。他曾是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哲学编委会负责人和主要撰写人,是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哲学、财经管理哲学和业务管理哲学的教学方案主要设计者。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编委会成员。这样的履历足以说明,胡赛雄是华为管理思想设计团队成员,是华为奇迹的重要实践者和亲历者。

胡赛雄的讲课释放了他在华为17年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方法,旨在为帮助企业提升生存力、决策力、竞争力。从构建外部业务能力到内部激活组织活力,他从一个教练的视角阐述了华为的增长心法,并让学员们可以了解到它的应用场景。他的讲课把常识与场景结合,把理性与感悟融合,把哲理与人性融通,给企业家带来领悟和想像。

无为而治与智慧治理

企业家有两个层次,即管理者和领导者。管理者重在组织的管控力,可能局限在企业的事务。而领导者的格局和视野更加宏观,追求的是影响力和导向力。领导者追求组织目标与人性需求的一致性,影响他人思想,引导员工自我改变。领导者不一定要擅长管理,但应该是一个思想引路人和目标瞭望人。企业家的最优境界是,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存在比存在感重要,成就比成就感重要。搞不定自己,就搞不定团队。

看看任正非的心路历程:在华为成立之初,我是听任各地“游击队长”们自由发挥的。其实,我也领导不了他们。前十年几乎没有开过办公会类似的会议,总是飞到各地去,听取他们的汇报,他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听听研发人员的发散思维,乱成一团的所谓研发,当时简直不可能有清晰的方向,像玻璃窗上的苍蝇,乱碰乱撞,听客户一点点改进的要求,就奋力去找机会……更谈不上如何去管财务的了,我根本就不懂财务,这与我后来没有处理好与财务的关系,他们被提拔少,责任在我。

任正非感叹:也许是我无能、傻、才如此放权,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大发挥,成就了华为。我那时被称作甩手掌柜,不是我甩手,而是我真不知道如何管。

对此胡赛雄的看法是,华为早期的管理并不是真的无能无为,而是无为而治,智慧治理和思想治理。在攻击前击中任正非彰显了战役统帅和思想统帅的领导者角色。

什么是积极的无为而治?胡赛雄在讲课中强调,无为而治的组织,必然是智慧型的自组织,有降维、自主和容错的特性。无为而治的自组织,要让平凡人创造非凡业绩,按工作差异匹配合适的责权,包容管理偏差,确保进程和结果。 胡赛雄进一步提醒,不能把个别英雄人物的表现,作为组织的标准。要用结构弥补人的能力不足,而不是用人的能力弥补结构的不足。

企业能消除所有的问题吗?

胡赛雄的观点是, 物理学告诉我们,孤立系统的熵值永远是增加的。也就是说,企业的问题永远解决不完,管理者千万不能有除恶务尽的思想,因为除恶务尽本身也会因无谓消耗了企业的能量而成为真正的恶。

管理者一旦养成了盯着问题不放的习惯,就可能染上管理近视症,陶醉于局部最优而罔顾了全局。

事实上,企业经营的关键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提出正确的问题,把资源分配给机会而不是问题,不断为企业输入负熵,以抵消内部熵增。

企业家要让企业保持增长才是当务之急,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企业家要在经营的全过程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停下来解决内部纷争。

企业经营宛如滚滚长江,在奔腾入海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泥沙俱下,有问题很正常。只要在正确的目标牵引下滚滚向前,过程中的问题都将不再成为问题。 但我们也会看到,现实中一些管理者好像天生有“洁癖”,整天拿着显微镜找问题,舍本逐末。企业很多问题是过程性和阶段性的,无须解决却非要解决就是做无效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