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市二郎山(舞钢市二郎山景区)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唱二郎山》应该是解放军在修筑川藏公路过程中创作的,和我说的二郎山不是一个地方,天下同名同姓者很多,叫二郎山的不下六七处:河南省舞钢市二郎山、四川省二郎山、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二郎山、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二郎山、甘肃省岷县二郎山、陕西省神木县二郎山。

我要说的就是这最后的一处:神木县二郎山。

关于神木二郎山也有许多传说,我喜欢其中的这样的传说:在很早以前,北方沙漠中有一只巨大的骆驼,它口渴了,来到神木芹河与窟野河的交汇处喝水,两条河的水全被它喝完了,还没有将渴解了,最后被渴死了。它的身躯吸收阳光和大地的蒸汽,结果就化作为驼峰山了。驼峰山也就是今天的二郎山。

在榆林市区,你能看见漫步驼城的牌坊和有关骆驼的雕塑,况且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气候干燥,缺少雨水,也许这水是让骆驼喝完了。

二郎山呈南北走向,山势蜿蜒,巍峨险峻。在前后1公里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由山脚石窟地藏阁起,至北山顶山神庙止,计有庙群建筑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等。整体建筑疏密相间、布局有序,建筑物多为砖木结构,顶部采用歇山、硬山等多种形制,分别覆盖以布瓦,门面檐头油漆彩绘十分考究。庙内彩画以工笔画重油彩画法为主,雕塑石刻题词丰富多彩,均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其间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一处,还有壁画2幅、碑石10余通,以及石刻楹联、题字等。

神木二郎山,山虽小,但内涵丰富。山势的险、峻、奇与释、儒、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景观浑然一体,成为晋、陕、蒙等鄰近省区的游览热点。有人——张公庙,有神——八仙洞;有佛——地藏洞窟,有道——三教殿;有男神——二郎庙,有女佛——圣母殿。有古代——山神庙,有近代——浩然亭石窟;虽明代建筑居多,但不少乃现今修葺。

张公庙,明代大同总兵张坚为其父张锐所建家庙。张锐,神木人,行武至宣府参将。在土木堡战役中,为救驾明英宗朱祁镇而壮烈牺牲,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诰封遗孀章氏为一品夫人。此后五代都是重要的守边将领,有不少捐躯沙场,是继杨继业杨家将之后的又一个英雄家族。

八仙洞,明代建设,坐北向南,位于地藏洞上方半山腰处,利用自然山洞凿而成,通面阔3间8.9米,通进深4米。门楣上方建有雨檐,外有平台和栏墙。

地藏洞石窟,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座佛庙,主要祀奉地藏王菩萨,配祀十殿阎君。旧时民间为亡魂超度的各种道场均在此进行。洞内藻井石雕为道家的八卦符号为中心,以龙凤为主图案,外围衬以佛座莲花,造型生动逼真,手法细腻,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三教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改为护国寺,民间二十三年(1935年)重修为三教殿,位于二郎山山脊中段,也是二郎山上最大的庙群,占地360.4平方米,正殿3间,为砖砌拱券式结构。殿东、西壁均有明代彩绘壁画,东壁为\"东山全景图\",西壁为\"西山全景图\"。

二郎庙,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4年),坐北面南,通面阔3间8米,通进深4.3米,廊深1.65米,占地287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由正殿、耳房、东西庑殿、大门、钟鼓楼等组成。正殿三架梁带前廊,硬山顶,东、西墙壁均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所绘传统工笔画\"矣云轶事图\",正壁有14小幅国事\"山水图\"。大门外为明代砖雕照壁,悬山顶,檐下砖雕斗拱,壁高4.2米,宽2.95米,厚0.58米,壁芯减地浅浮雕,正面雕刻\"虎啸图\",背面雕刻\"九龙戏水图\",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圣母殿,始建于清代,坐北面南,建造在自然山石平台上,硬山式砖木结构,通面阔3间6.1米,通进深3.3米,廊深1.5米。殿前石牌楼为明崇祯元年(1628年)所建,二柱1间,面宽1.46米,高约3米,悬山顶,檐下石雕斗拱,额枋浮雕二龙戏珠,正面额题:\"壁霞行宫\",北刻\"圣母元君\"。殿后为明代建筑诸神殿。

山神庙,始建于明代,位于\"二郎山\"山脊最后,占地10.45平方米,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1间3.8米,进深2.75米,廊深2米,柱高2.2米。

浩然亭石窟,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石窟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8米,进深3.0米,高2.2米。四壁凿嵌有抒发抗日报国的诗文碑,亭额为抗日名将何柱国所题\"天地正气\"四个大字。

站立二郎山,俯视窟野河,河床依旧干涸,偶尔仅有类似沟渠的一点水在流过,流着流着不见了,见首不见尾。窟野河对岸的建筑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到夜晚,华灯初上,灯火辉煌。古代建筑群和现代楼宇在窟野河畔交相辉映,展现出神木这座城市的古老的历史和现代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