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国债属于什么政策(发行国债属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发行国债)

【第388期】如何看待科技的自立自强

首先,从历史上看,任何国家科技的自立自强都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低水平的自立自强、中等水平的自立自强与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这三种模式大体对应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

其次,一个进化的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科技的自立自强绝不是要制造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被孤立状态下的一种战略安排,即便被孤立,也要充分利用与制造一切机会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这恰恰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有益补充。”

第三,科技自立自强可看作是一个国家发展科技的底层逻辑与总体方法论。不论采取哪种路径,其最终目标都是要实现科技发展,只不过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发展模式发生改变。

原文链接:中国科技转轨信号的释放与表现

姚汝焜: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基础是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文化方面,中国蕴含着儒释道在内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本主义,以民为本,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途径是人口规模巨大且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现代化。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靠的是劳动力充足并且成本低廉的优势,经过四十多年发展,中国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加。虽然近年来人口红利有了消退的趋势,但高素质教育人口红利,即“工程师红利”正在形成。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在产业转型中,中国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做好蛋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减少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制度保证和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其中包含历史传承的制度基因,是理解中国具有抗风险能力的关键。

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是和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经过不断探索与思考,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剥削掠夺,对世界既有利益格局的垄断道路,而是和平崛起、扩大开放,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道路。

可以说中国自全面现代化建设以来在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原文链接:中国式现代化造就人类文明新形态

杨耀武、张平:可考虑发行特别国债,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

今年我国可能面临外需收缩、居民消费受疫情扰动的局面,同时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前高后低、房地产投资短期内难以快速回暖。在此情况下,需在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基础上,考虑发行特别国债,加大财政支出力度。财政支出扩张,可以发挥投资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带动实体企业投资预期收益率上升和居民预期收入增长,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原文链接:加大宏观调节力度 提振微观主体信心

王旭东:故宫博物院发挥以史育人作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

拥有600余年历史的紫禁城,依据《周礼·考工记》中的原则布局,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馆藏文物186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占藏品总数的90%,在类别上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等25大类,基本包含了中国古代文物的所有门类;在时代上,不仅包括明清时期宫廷遗物,还涵盖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文物艺术珍宝,上启史前,远至夏商,中及唐宋,近抵明清乃至近现代。故宫古建筑和收藏的各类文物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策划“石渠宝笈特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何以中国”等精品展览,开展“故宫的时节”“藏品有话说”“抖来云逛馆”“穿越紫禁城600年”“恢弘的故宫·中轴的奥秘”等线上文化传播、直播活动,先后与多家机构合作,推出了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纪录片《紫禁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青少年科普类系列动画短片《紫禁城建筑的秘密》、儿童绘本《了不起的故宫宝贝》等文化产品,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获得业界、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

原文链接:研究阐释故宫世界文化遗产 传承博大璀璨的中华文明

孙周勇:如何回答石峁城址的性质问题

作为龙山晚期最大城址,晋陕高原上的石峁遗址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复杂的城防设施、众多的精美玉器、农牧交错的地理区位以及其处于临界史前和历史时期的关键时间结点等因素,促使学者们将其与“三皇五帝”或“夏”“夏代”等问题关联起来。石峁古城即黄帝部族居邑说尤为令人瞩目,在历史学界和社会公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此外,关于石峁遗址性质还有尧帝避洪水所居之幽都、上古西夏都邑、大禹治水与共工斗争时被毁的“不周山”等多种说法。近来还有学者提出石峁城址的营建者为黄帝后裔的周人先祖或北狄先民的观点。

作为石峁发掘的主持人,石峁城址的性质问题显然是不容回避的。由于考古学注重实物资料的积累与分析,在没有获得充分内证性材料支持的情况下,我们不倾向于过早地将考古学文化或某一遗址背后的族群与上古历史人物的对照匹配。截至目前,我们只是强调,种种迹象表明,石峁城址已经跨入王国都邑阶段。在没有获得更多证据之前,可将石峁遗址定义为“公元前2000年前后中国北方区域政体的中心”,是4000年前后大河套地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中心。

原文链接:多学科、多角度视野下的石峁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