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北什么意思(阿北啥意思)

文/六大串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大叔。

因为他的网名叫做阿北,他让9千万人把看广告当成精神追求!

因为他的网名叫做阿北,有人在5年内给了他3个亿!

要说阿北为啥这么厉害?

只因为,他喜欢看杂书,他很喜欢乔布斯,于是他花了5个月,喝了150杯咖啡,做了一件事情!

阿北的真名叫杨勃,他创立的一个叫做豆瓣网站,一个很是纯洁的网站。

【1】

1969年,杨勃出生在陕西汉中。或是天性使然,杨勃从小就求知欲旺盛,面对未知的东西总喜欢去尝试,去思考。所以在学习方面,杨勃抱有很大热情,从小就是一个学霸。

1983年,当时在陕西工学院附属中学读初中的杨勃因为是品学兼优,被学校安排去陕西工学院(现在的陕西理工学院)参观当时的稀罕玩意—苏联计算机。

在这之前,杨勃等一干同学,见过最有科技感的物品不过计算器。在参观机房的时候,杨勃为了满足好奇,克服内心紧张,从口袋里掏出个写满代码的纸条,请求看管老师帮忙跑一下这个“程序”。

这是一个计算“把1元钱换成零钱有多少种换法?”的程序,是他照着《少年科学》描述的方法编成的,当时的想法是借着参观的机会借机器测试一下是不是正确,结果“虽然得时间长了点,但最终还是得出了结果”,从此杨勃就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

不过,在当时电脑是很高档的玩意,虽然杨勃对计算机程序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能够接触到计算机的机会并不多。直到1985年,16岁的杨勃凭借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的资格,被保送进了清华大学物理学系。

当时在清华上机需要‘机票’,撕掉一个角的票只能上不带图形卡的电脑,所以杨勃每一次上机,都是选择有带角的票到处寻找有图形卡的机器,这样就可以玩游戏,编游戏。

当时,对计算机的浓烈兴趣并未成为杨勃的追求。1988年,杨勃通过了CUSPEA(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考试,次年杨勃赴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学系攻读博士。在当时美国互联网创业正在如荼如火的进行,程序员在美国很是吃香。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杨勃利用一到假期先去电脑公司编程挣足1000-2000美元,然后就出去旅行,从西南角的南加州开车到西北角的加拿大边境。

1998年博士毕业后,杨勃并没有从事与物理行业相关的职业,而是去了IBM公司,担任顾问科学家—进行不直接面对用户的前沿技术开发。

直到2000年,诸多在美国学有所成的高学历海龟开始回国创业,这在当时已经是热潮。百度李彦宏也是这个节点开始回国创立百度。

受回国创业热潮影响,加上IBM的工作相对稳定,未来的十年都是可以预见的。这对杨勃来说,生活不应该如此,他的人生不应就这样。

于是2000年中旬,杨勃从IBM中辞职回国。同年,清华大学同学翟学魂说服杨勃加入供应链管理公司快步易捷,担任CTO。

2004年,杨勃离开快步易捷。

2004年7月中旬,回到美国“找感觉”的杨勃来到一家华尔街企业面试,“面试官也是一个华人,面试官表示很是羡慕杨勃,有在大陆创业的经验,面试官问杨勃为何不留在大陆继续创业,并表示留在华尔街虽然很安逸但却没有发展。杨勃接触了很多公司后发现已经因为创业“心野了”,已经不能回到“朝九晚五”的生活,在回国的飞机上杨勃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自己创业、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定要做互联网”

或是因为受在读博期间到处自助旅游影响,杨勃开始准备创建一个自助旅游类网站。不过在商业计划书的时候,以及后来与朋友谈论中,认为这个创业计划并不可行。

杨勃开始转变思路。因为热爱读书,杨勃转而开发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读书交流web2.0平台。这是一次基于理想的创业,杨勃的理想主义情怀是他那一代大学生独有气质与经历的延续。

【2】

2004年10月,在北京朝阳门外有条胡同,叫做豆瓣胡同。每到中午时分,住在豆瓣胡同的杨勃就会带着他那台已掉漆的苹果笔记本,来到北京朝阳门丰联广场的星巴克咖啡店,点一杯咖啡,然后打开电脑然后开始写网站的程序,旁若无人的工作到下午4点左右。

在星巴克历经5个月的工作,杨勃终于把网站程序写好。因为当初是住在豆瓣胡同。

故而,杨勃把这个读书交流的网站,取名为【豆瓣】

2015年3月6号,豆瓣上线。当时的豆瓣只有评论图书的功能。杨勃把自己豆瓣网名取做【阿北】,并在在【关于豆瓣】中写道:

豆瓣的发起者发现,对多数人做选择最有效的帮助其实来自亲友和同事。随意的一两句推荐,不但传递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包含了对你口味的判断和随之而行的筛选。他们不会向单身汉推荐育儿大全,也不会给老妈带回赤裸特工。遗憾的是,你我所有的亲友加起来,听过看过的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

如果能不一一结交,却知道成千上万人的口味,能从中间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口口相传的魔力一定能放大百倍,对其中每一个人都多少会有帮助。豆瓣随着这一个愿望产生。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图包纳百味。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这段话关于豆瓣的介绍,直到现在还依旧没有改变。这就是杨勃创建豆瓣的初衷。。

很快豆瓣注册用户便突破了万人,日点击量超过20万。直到2006年2月23日豆瓣成立快一周年,杨勃才迎来自己的第一个正式员工,一个程序员。

同年,联创策源资本的创始人冯波给了200万美元。

2010年初,挚信资本和联创策源联合为豆瓣注资近千万美元;

2011年9月,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投入5000万美元。

自此,豆瓣开始了高速地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白莲花的存在。

【3】

在最开始豆瓣可能只是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想法,做一个互联网上尚未出现的网站,用户可以将看过的书或电影进行评论,然后与人分享。

杨勃根本想不到豆瓣会逐渐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豆瓣评分,成为目前中国电影公认最公正最权威的评价机制。如果说一部电影电影的豆瓣评分低于7分,那可以基本断定不能看。

曾经有部拍的很烂的国产片,前期宣传得如火如荼。结果一上映,口碑全县崩塌。在豆瓣上评分在区区3点多分。电影的投资通过中间人找到杨勃,准备花80万买一个豆瓣评分。

杨勃拒绝了!

杨勃认为:尽管豆瓣是杨勃他创建,但是豆瓣上每一条评论、每一次评分、每一次的动态更新,都是用户自行产生。豆瓣官方无权改变。因为用户在豆瓣上每一次行为产生,都是用户价值观的体现,豆瓣无权、也不能改变用户的价值观。

杨勃提出了用户价值比用户体验更重要的看法。

所以,豆瓣是整个网站风格追求极简,没有太多繁杂的存在,很是克制,能不打扰用户的,就尽量不打扰用户。

这在中国联网上,就像白莲花一样圣洁,很是宝贵。就好像孟子说过:“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诚如斯言,2009年,有传闻是豆瓣经费紧张,用户甚至在豆瓣上发起捐钱给豆瓣买服务器的活动。

其实这些年,豆瓣并不差钱。因为豆瓣的整体的气氛确培养了一群有独特气质的用户群体,被称作“小清新”。所以豆瓣很是受广告主的青眯。

和设计一样,豆瓣在广告方面很是克制。

豆瓣的上广告,很是追求广告的气质与文艺范。所以豆瓣拒绝了很多的低俗广告,挑选跟豆瓣气质相符合的广告。。很多豆瓣的用户,都认为看豆瓣的广告就是一样精神享受。

截止目前,豆瓣注册用户超过9000万的,超过3 亿月独立 UV。

因为豆瓣的克制,豆瓣上那个叫做阿北的用户对理想的追求,对设计的吹毛求疵,让让9千万人把在豆瓣看广告当成精神追求。

或许,这就是一个真正的豆瓣,对用户的不打扰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