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拼音版(两小儿辩日拼音版古诗)

一、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与弟子合著《孟子》一书。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的思想。列子的学说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等影响深远。他与弟子及后学者合著《列子》一书。

二、基础知识

(一)会写的字

援(yuán)、俱(jù)、弗(fú)

辩(biàn)


(二)多音字

缴:(jiǎo)[缴费](zhuó)[弓缴]

为:(wèi)[因为](wéi)[为难]

斗:(dǒu)[星斗](dòu)[争斗]

与:(yǔ)[与时俱进](yù)[参与]

三、课文内容


(一)学弈


1、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注释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让。

[诲]教导,指教。

[其]其中。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惟]只。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援]引,拉。

[弓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射之]之,代词,指天鹅、大雁。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与之]与,和。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弗,不。

[矣]了。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不专心学习的)人。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非]不是。

[然]这样。

3、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诲,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大雁一类的鸟飞过,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虽然他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但)成绩却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4、中心

本文通过写两个人同时在弈秋的教诲下学习下棋,但最终结果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二)两小儿辩日


1、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注释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辩论,争辩。

[其]代词,代指两个小孩儿。

[故]缘故,原因。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认为。

[始]刚刚。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3)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蓬盖,像雨伞一样。

[及]到,到了。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为]是。


(4)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沧沧凉凉]寒凉。

[及其]等到。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3、译文

孔子去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正午的时候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到了)正午的时候就离人近了。”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上的圆形蓬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给人)寒凉(的感觉),等到正午时就像把手伸到热水里去(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感觉)热而远的(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4、中心

本文写了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两个小孩争执不下,就连博学的孔子也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的故事,表现了两个小孩善于观察,敢于质疑、辩论,说话有理有据的精神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