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荒(中国钱荒事件)

储蓄率持续下降,银行面临“缺钱荒”,为啥老百姓不喜欢存钱了?

推荐语:众所周知,中国人一直都保留着“手上有粮,心中不慌”的思想。所以,我国此前多年一直被国外友人称之为“最爱存钱的国家”。

就以2005年的数据为例,2005年全世界平均储蓄率还不到20%,而这个时候,我国的储蓄率已经高达51%;到2008年的时候,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56%。放眼望去,时至今日我国依旧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

然而这其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我国虽然是存款率最高的国家,但存款率相比10多年前却出现了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我国储蓄率仅为44%,这就导致了国内银行业经常出现“钱荒”现象。不难发现,近些年来很多地区性银行为了吸引存款而针对性推出了诸多优惠,但即便是如此,仍然无济于事。

按照一般逻辑来说,既然国人收入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但为什么这些年我国储蓄率却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老百姓的钱都去哪儿了呢?经过我们严谨的分析,得出了下述3个关键原因。

首先,很多人明面上收入增加了不少,但实际却跑不过通货膨胀。

据李迅雷(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此前整理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43%,而全球平均水平约60%,一些发达国家甚至超过80%。

也就是说,如果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追不上房价和物价增速,那么即便是名义收入增加,但也顶不过房价、物价的价格上涨。

毕竟现在100块钱的购买力,已经远远比不上10年前一百块的购买力了,这就是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其次,超前消费使得很多家庭“无钱可存”。

我们知道,现代绝大部分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有超前消费的行为。比如最明显、最为普遍的,就是各种的房贷以及车贷。

在房子价格高企的今天,年轻人想要买房结婚或者改善孩子教育,只能通过分期、贷款的方式去实现,绝大部分人都面临着长达20年甚至30年时间的房贷,这些沉重的债务反映到市场经济中,就是当下我们看到的社会整体消费力较弱的情况。

最后,银行利率持续走低,也是造成人们不喜欢存款的重要原因

在以前,很多人喜欢把手上多余的闲钱存到银行,除了考虑到银行安全有保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固定存款还可以获得不错的利息收入。

然而最近几年来,随着大额存单等业务利率的持续走低,很多储户只能纷纷选择出逃,把资金投入到利率较高的金融理财产品之中。虽然这类理财产品具有一定风险,但耐不住“高利率”的吸引,人们在银行的存款也随之越来越少。

综上所述,我国储蓄率下降方方面面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集中在超前消费以及普遍收入不高等问题上。据专家预计,随着超前消费观念影响的深入,未来我国的储蓄率或将继续下降。

不知道大家对此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