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中文官网(topcashback中文官网)

来源:福建新闻频道《现场》


福州的林先生向咱们爆料说,在福州万象九宜城里,有个商家以打折的名义,出售假冒名牌包。这是真的吗?来看记者暗访调查。



爆料人 林先生:

他说是CK(品牌)的(包),是国际名牌CK的,手机一查,英文字母都换了一个,后来知道它(这家店)卖这个假的嘛。



根据林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福州万象九宜城,在一楼天虹百货门外,找到了这家店。从远处看,这不是个固定店面,没有天花板和围墙,而是用货架围出来的一块地方。



在门口显眼处,挂着这家店的招牌,乍一看与新加坡时尚品牌Charles & keith、国人俗称"小CK"的品牌,在格式和拼写上都十分相似。可如果仔细对照就会发现,这家店招上第一个英文单词的第三个字母是e,而新加坡"小CK"的第三个字母是a;同一个单词的第六个字母是s,新加坡"小CK"第六个字母是e;店招上第二个单词的第四个字母是c,而新加坡"小CK"第四个字母是t。



也就是说,除了三个字母不同,这家店的招牌与新加坡"小CK"几乎一模一样。在周末的下午,这家店内门庭若市,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都是被"小CK"这个牌子吸引进来的。



记者注意到,万象九宜城这家店的女包吊牌价大多在三四百到五六百。



而新加坡"小CK"官网上显示,正牌"小CK"女包的售价也在在两三百到七八百不等,两者价格相仿。



记者同时发现,这家店外和店内都摆着"50%折扣"的牌子。国际时尚品牌加上大力度折扣,这种诱惑力让不少消费者"剁了手"。



店员:

这就是我们公司做特卖给我们的。我们特卖我们也不知道,反正公司给我们什么货我们就卖什么货。这是CK啊。(这是CK?)对,不是小CK哈。



这名店员的说法让记者十分疑惑,为何她否认这是"小CK"的同时,却又说店里卖的是国际名牌"CK"?




经营者:

我们不是新加坡的那个小CK啊,刚刚应该小妹(店员)有跟你讲过了吧。(我们叫)查尔斯凯萁,(能查得到吗)可以啊,肯定可以啊,我们注册我们的品牌肯定可以啊。



根据这名经营者所说,记者上网搜索到了这个"查尔斯凯萁"品牌的网站,随后发现其生产厂家为广州的一家企业"广州市源泰皮具有限公司"。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这家企业的经营范围是"皮箱、包袋制造",可是在"商标注册信息"项目中,却没有注册商标信息,也就没有这名经营者所说的情况。



记者发现,虽然这名经营者声明:她出售的女包并非新加坡的"小CK",可除了与新加坡"小CK"极其相似的品牌LOGO,店里并没有对于他们这个品牌的任何说明。消费者们也表示,没有收到店家关于这个情况的说明。



那么这么一家与国际时尚品牌极其相似,却没有注册自己商标的国产女包,为何能够进驻福州万象九宜城?



福州万象九宜城客服人员:

(和"小CK")不是同一个牌子,它是自营自售的,自营品牌,你看到它英文字母都不一样了。(它和"小CK"的英文字母只差3个。为什么万象城会有这样的店?有的顾客真的把它当作"小CK"买出来,然后觉得我受骗上当了)他们有一个牌子可以挂的,(显示)是自营品牌,他们有个厂家授权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没看到啊,他没有挂出来啊)他们应该要挂起来了吧。(有要求他挂出来吗)会要求他挂出来,应该是放起来了。我跟他提醒一下把这张牌子挂出来,要不然顾客会产生一种误会。



随后这名工作人员走进这家店中,与经营者交谈。记者也通过客户热线,向新加坡品牌Charles & keith中国代理反映了这个情况。客服人员介绍,这类"真假李逵"的投诉,他们接到了不少。



新加坡品牌Charles & keith客服人员:

这边有的客户看到了自己买了不是我们Charles & keith品牌的商品,他们就会反馈到我们这边来。



在Charles & keith的官方微博上有一条置顶消息,是一条维权声明,《声明》称:市场上存在不良商家正在从事涉嫌侵犯"Charles & keith"注册商标专用权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其商品、店招使用与"Charles & keith"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例如更换"Charles & keith"商标中个别字母。《声明》中表述的这个内容与福州万象九宜城这家女包店的情况十分相似。律师认为,这家店经营的女包品牌LOGO与已有的知名商品高度近似,造成了消费者的混淆、误认,这属于广义上的"傍名牌"行为,涉嫌不正当竞争及侵害注册商标,经营者至少要面临两方面法律责任。



福建国富律师事务所律师 魏宝:

在民事责任方面,他(经营者)要向相应知名商品的权利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对消费者来说,它也造成消费者重大误解,甚至是被欺诈,那么消费者也有权追究(经营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经营者)是行政违法责任,也就是说,市场监管部门发现这种情况,要立案查处,经营者要根据他违法所得的情况,承担不同幅度的罚款,甚至情节严重的还会被吊销营业执照。这种情况对经营者来说也有比较大的法律风险,建议最好能够放弃这种不正当的做法。



采访中,消费者们知道自己遭遇了"假李逵",表示气愤的同时也都说,商家这种经营方式不仅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手段,同时也是自毁前途的短视行为。



目前记者已向福州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也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投诉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