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布斯什么意思(贾布斯是什么意思)

人们总是喜欢争论第一。第一个爬上山顶的是谁?第一个发明某样东西的是谁?或者,是谁获得了比赛的冠军,第一个创造了某项记录。

关注第一名,这种人类社会共有的心态其中隐含着一种用时间顺序来排列世界的思维方式。“谁是第一个做了某事的人”不仅意味着其他人都比他晚,更代表着后面发生的事都要在他的基础上往前走。第一个做到的人,是奠基者,应当被铭记。

也正是因为“第一”如此夺人眼球,我们经常会看到,为了争夺某种第一的头衔,许多个人、组织、机构,甚至国家陷入无休止的互相攻击;还有的人热衷创造某些毫无价值的“世界纪录”。

???

然而,对“第一”的迷恋其实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

换句话说,一个人第一个做成了某件事,而这件事本身没有产生什么社会效果,那么这个“第一”就没有什么“价值”。

比如无线电广播。

我们如今虽然越来越少听广播,可其实一刻都离不开它。我们的手机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广播接收器,通过周围的无线电基站转发的信号来接打电话,传输信息。

可是,把数据转化成语音,而不仅仅是滴滴答答的电码,这是谁第一个做到的呢?

有的人说是一位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的教授奥托·努斯鲍默( Otto Nussbaumer)。1904年6月15日这天,他对着实验发射器唱了一首奥地利民歌,这首歌通过无线电波传到了隔壁房间。系主任听到了这首歌,表示:“你发明的这个盒子还不错,可是歌实在唱得太差了。”

遗憾的是,努斯鲍默教授并没有对这项发明做进一步的开发,更没有让更多人知道它,就转而去做别的事情了,比如去担任萨尔茨堡的建筑官员。

就在努斯鲍默转型从政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广播这项新技术开始为人们所知。

有个叫李·德·福斯特(Lee De Forest)的美国阿拉巴马州年轻人也在研究无线电技术。早在1899年,他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就在博士论文中阐述了无线电波的传输。几年以后,他发明了标准电子管的原型——三极管,一种有效的电放大装置。

李·德·福斯特

三极管

与努斯鲍默不同,德·福斯特所在美国正处于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最重要的标志是资本和科技紧密地结合。爱迪生、特斯拉……还有无数发明家们都渴望“技术变现”,疯狂地找资金、找市场。

推广!风投!

德·福斯特也一样。他意识到,要让别人知道自己,青睐他的技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宣传。登报纸吗?那不够直观!

于是他找到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导演朱利奥·加蒂-卡萨扎(Giulio gatty -Casazza),要求对方同意让当时最红的男高音恩里科·卡鲁索(Enrico Caruso)来做一次广播。

当时最红的男高音恩里科·卡鲁索

朱利奥当时有点懵。什么叫广播(on the air)?德·福斯特只好给他演示了一番。

他在大歌剧院的舞台上挂了一支麦克风,通过他发明的奇妙的盒子,导演就能用办公室的电话收听到舞台上发生的事情。

这个窃听装置实在太感人了。朱利奥非常满意。他立刻同意德·福斯特在大都会剧院的后台安装无线电发射机,并在屋顶上安装了天线。

1910年1月13日,由当红歌星恩里科·卡鲁索和艾美·德斯婷主演的歌剧《乡村骑士》和《丑角》在大都会剧院开演,剧场照例满座。不同的是,事先德·福斯特已经大肆宣传在城区里几个热闹的场所安装了广播接收器,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收听到实况。

只不过,这场直播的效果实在不怎么样。按照第二天《纽约时报》的说法,静电干扰很强烈,歌声“无家可归”,让听众“摸不着头脑”。

德·福斯特在报纸上的广告

即便如此,德·福斯特还是向人们展示了,用无线电技术传输和播放音乐是可行的。

德·福斯特的一生颇为传奇。他组建了自己的公司,注册了许多发明专利,他告诉别人,无线电直接广播技术可以有许多应用场景,比如把基站架设在华尔街就能让股票投资人进行“远端投资”,借此引起大量资本的关注;他的公司还给美国海军修建了五个高功率的无线电报站,还在杂志上提出了抗干扰无线电控制的“无人战斗机”的概念;甚至还试图发明三极管乐器和唱片公司,投身民用领域,打造生态链……

他曾设想电子乐器走进千家万户。

不过,如果我们把他看成20世纪的“贾布斯”也完全有道理,为了吸引眼球他可以满嘴跑火车,在媒体上发布几张概念图就能圈钱,欺骗投资人和客户,官司缠身,身败名裂。最后去世的时候,全部家当只剩下1250美元。

然而,要怎么评价他呢?100年过去了,那些成功的人被世人所铭记,可有更多像德·福斯特这样的人,他们才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吧。时代孕育了这样的人,德·福斯特这样的人炒热了那个躁动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