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什么意思(汇和钞什么意思)

“钞票”,是今天我们用来指称纸币的日常词语,与人们的经济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尽管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发达,电子支付变得越来越便捷,此外,各种数字货币、虚拟货币也陆续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纸币在人们的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钞”与“票”作为两个独立的概念

中国的纸币史起源较早,在宋代初期就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后来还发行过“钱引”、“会子”等纸币,但早期的纸币并没有“钞票”这个说法,那么“钞票”一词究竟起于何时呢?

据史书记载,北宋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朝廷印造了一种名为“小钞”的纸币投放流通。到了金代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因国内铜少,故朝廷仿照宋朝交子发行“交钞”,分大钞和小钞,各有五等,均以纸印刷。元明两代则大量流行“交钞”或“宝钞”。到了明末清初,民间行用“会票”、“银票”、“钱票”等私票,这些纸币都俗称为“票”。由此可见,从北宋到清初,“钞”和“票”长期都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二、“钞票”一词的首次出现

就笔者所见,我国文献上首次出现“钞票”一词的,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官员奏折。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国内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清王朝财政变得十分窘迫,为抵补财政支出,更有效地镇压洪秀全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正月,户部官员祁隽藻等人向皇帝奏请,请求推行纸钞(在这之前,清朝已经长达一百八十余年没有印发过纸钞了)。皇帝同意,并令大臣着手办理。同年二月十七日,左都御史花沙纳会同户部将钞法章程报告给皇帝。三月初,朝廷颁布试行章程十一条,并在户部设立官票所、核对处,负责官票的发放与回收。这就是“户部官票”的筹办过程。

咸丰三年户部官票一两 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藏

也正是在咸丰三年三月,刑部尚书德兴等人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建议皇帝应该采取严厉措施禁止民间私造纸币:“查钞票之用,与银钱并重,其私造之罪,亦应与私铸同科。”(引自《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一辑)。这是“钞票”一词见于文献上的最早使用记录。这个语境下的“钞票”与金属货币“银钱”对置而论,可见已具备了纸币的含义,与今天较为相似。

三、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的合称?

有一种观点认为,“钞票”一词,其实是导源于清代的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正因为咸丰年间朝廷先后发行了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于是民间各取其一字,然后才有了“钞票”一词。但事实上,这种说法还值得一定的商榷。

通过对上述史实的梳理可以发现,咸丰三年三月,清廷在筹备户部官票的发行期间,“钞票”一词便已在官员的奏折上出现。那时候还没有大清宝钞。大清宝钞是要到咸丰三年九月到十一月,朝廷才开始构思推行、筹备办理。从时间上来算,大清宝钞比“钞票”一词的出现,足足晚了半年之多,若说“钞票”一词的出现是取户部官票的“票”字和大清宝钞的“钞”字合并而成,那在时间顺序上,似乎有明显的矛盾。

咸丰八年大清宝钞准足制钱百千文 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藏

当然,不排除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的普及化,使得“钞票”一词进一步广为流传,但若说“钞票”一词起源于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恐怕有所偏颇。

结语

“钞票”一词就笔者所见,首次出现于咸丰三年三月官员的奏折上面,但是否有可能在更早之前已经在民间当中有所传播,还有待考证。此外,“钞”、“票”合流而被统称为“钞票”,又反映出中国货币史发展过程中的何种特征,这些更为复杂的问题,且留待日后进一步探讨。

本文授权转载自广东大观博物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