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的车一年跌多少钱(20万的车一年掉价多少)

新能源车价格轮番上涨之后,摆在传统燃油车准车主眼前的一个问题就是:车价是涨还是跌,现在该不该买?

从市场环境来看,20多家车企近50款新能源车型相继宣布涨价,包括纯电、混动在内的主流产品进行了3000-40000元不等的上调,燃油车会不会跟风涨价?

另一方面,传统主机厂3月销量纷纷大跌。受疫情影响,终端4S店的到访量也降到历史新低,主机厂又会不会“保量降价”提振消费信心?

销量目标的压力

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3月国内传统燃油车销量(不含进出口)仅为159.5万辆,同比大跌26.8%,整个一季度,传统燃油车销量仅有385万辆,同比下降18%,而新能源汽车大涨了146.6%。

作为燃油车市场核心主力的一汽-大众,3月销量暴跌40.2%,几近腰斩,虽说吉林疫情是制约北大众销量下滑的主因,但实际上一汽-大众销量疲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初见端倪,自2021年10月开始到今年一季度一直跌跌不休。

南大众同样身处漩涡之中,3月销量下滑2.2%;还有上汽通用3月整体销量也下滑了31.4%,东风本田和一汽丰田分别下跌14.2%和16.4%,除了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等少数几家合资车企外,大部分一线合资品牌都在下滑。

至于二线合资,长安马自达3月销量仅有8,608辆,同比下滑54.01%,一个品牌四款在售油车月销不足万辆,只有比亚迪宋PLUS DM-i单月销量的三分之一;还有北京现代,3月销量13408辆,同比也下滑了50.12%。

自主品牌同样如此,吉利、长城、长安们的销量都有不同幅度的下滑。

为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车企们必须拿出杀招,提振消费者购车的意愿。

降价是大势?

除了自身销量目标外,传统主机厂的压力还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新能源汽车。油价的上涨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混动以及纯电车型;同时,三电技术、自动驾驶愈发成熟,尤其是自主品牌这几年力推的插电混合动力,既兼顾了电车的使用成本、性能和体验优势,又规避了里程焦虑问题。

新能源已经无可争议会代替油车登上历史舞台,接下来传统燃油车之间的竞争势必会加剧,为了吸引有限用户,降价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案。

二是消费信心。受疫情影响,3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5%,消费市场信心不振,口袋“没钱”是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最大的阻碍。据行业人士分析:“终端的消费需求对车业增长的影响,短期内可能会大于供应链困难。”

实际上,在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中,已经提到面对农村促销、放宽限购、发展汽车后市场、取消二手车限迁、皮卡进城的建议,相信厂商也会快速跟进政策,降价刺激消费。

所以,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压迫下,传统燃油车企想要重振销量,降价就是不得不为之的一个手段了。

车价真的降了吗?

那么,传统燃油车车价真的下降了吗?

答案是有涨有跌。

先看涨价的,4月初在奔驰官宣涨价后,4S店表示目前像国产奔驰E级、奔驰GLC售价涨幅基本在6000元左右,高端车型迈巴赫GLS 600 4MATIC礼尚版暴涨了12.1万元;

华晨宝马也在跟进,3系长轴上涨1600元-1.1万元,宝马X3涨价3000元,宝马X4上涨4000元;一汽-大众奥迪的销售反应,尽管目前官方还未提价,但是4S店从4月开始优惠力度收紧,例如奥迪Q5L和奥迪A4L,因疫情迫使长春工厂停产,优惠相比年前有所减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奔驰的价格上涨主要集中在40万以上的高端车,这部分潜在用户对价格不算敏感;而宝马3系售价上调,与之对应的是配置的提升,消费者并没有吃亏多少,至于宝马X3、X4,还有奥迪车型优惠收拢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而一线自主品牌,包括长城、长安、奇瑞和领克在内目前优惠基本和过去持平,没有太大波动。

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东风本田,主力车型例如朗逸、宝来、思域和迈腾、帕萨特、途岳等轿车、SUV优惠也没有太大变化,部分车型像高尔夫等小众车优惠有一定收窄。

可以看到现阶段,10-20万消费基数最为庞大的主力燃油车市场,价格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受制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浮以及疫情引发的生产、运输成本增加,在汽车市场这一轮普涨面前,燃油车“不涨就是降”,而且进一步释放优惠的压力依然高悬于顶。

所以,短期来看,传统燃油车价格下降仍然是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