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mg6多少钱(2012年的mg6多少钱)

吴先生在上一轮猪周期赚了大把银子,按照经验,他认为新一轮的周期启动在即,最近紧紧盯着猪粮比、养殖成本线、存栏数据等关键数据,他像极了一头饥饿的森蚺,时刻盯着大猎物的一举一动,以便确认最佳猎杀时机,一击命中,一顿大餐可饱腹很久。

猪周期的历史,猪周期存在过

生猪在从后备母猪补栏到商品育肥猪出栏的过程中,将依次经历能繁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小猪、中大猪五个阶段。从 2006 年至今,我国经历了 3 轮完整的“猪周期”,持续时长分别为 46 个月、47 个月和 48 个月,其中价格上涨平均时长为 20 个月,下跌平均时长为 27 个月。

从上面两幅图中,价格上涨和下跌的幅度来看,各周期之间的幅度差异较大。其中周期四受非洲猪瘟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了罕见的断崖式下跌,导致价格从起始低点到高点上涨309%,产生了一波超级猪周期。

前三轮生猪养殖板块开启上涨行情分别发生在 2010 年 6 月、2014 年 12 月、2018 年 11 月,分别领先猪肉上行周期 1 个月、3 个月、3 个月,也就是说行业布局机会领先于猪肉价格的反转时点。

笔者查阅了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的猪肉价格在4月份触底回升,截止5月23日,全国平均猪价已经从4月初的18.92元/千克回升至22.25元/千克。

或许目前正处于周期四和新周期的承上启下时间窗口,价格反转很有可能发生在3季度,新一轮周期正处于酝酿之中。

开头说的老吴先生,他盯的数据无非是为扎实的验证底部是否已经到来,是否可以预见到价格上涨正悄然而至。

在猪周期假设依旧存在的前提下,产能的增减变化是驱动猪周期的核心因素,换句话说,价格的涨幅,需要抓住能繁母猪产能去化这一核心要素:

(1)数量方面: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7月开始,我国能繁母猪产能持续去化,从21年6月的4564万头,下降至22年4月的4177万头,累计降幅-8.5%。

(2)价格方面:随着21年下半年母猪产能的去化,母猪价格也快速下降。从2021年6月的75元/公斤,快速下降至2021年10月33元/公斤,累计降幅-56%。目前,截至2022年5月底,母猪价格35.54元/公斤,同比-55%。

(3)兑现时间:从母猪产能开始去化的时间点(21年5月)来看,对应在2022年5月左右生猪出栏量将开始减少,供应拐点或出现。

几个逻辑,是为周期即将启动做预言

生猪出栏均重

因养殖利润下降,从去年12月以来,生猪出栏均重也同步下降。

这个指标与生猪价格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其中的逻辑链条大致可理解为当养殖户预期猪价将上涨时,会出现压栏的情况,而预期猪价会下降的时候,会让猪提前出栏。

生猪出栏均重降低意味着生猪出栏周期缩短,养殖户为减少亏损,提前把小体重猪投放市场。

猪肉冻品进口量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由于我国的猪肉需求量大,即使产能巨大,每年依然存在近千万吨的需求缺口,需要从海外进口猪肉。

今年前几个月,因疫情原因对进口冻品管控严格,以及进口税提高等原因,猪肉进口量不断下跌。进口数量的下滑给猪肉价格提供了上行的动力。

猪肉收储政策

在“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三重影响下,《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出炉,旨在加强政府猪肉储备调节工作,提升生猪和猪肉市场调控能力。

自 2021 年 6 月发布这一预案以来,2021 年有过两轮收储,第一轮交易时间分别为7 月 7 日、14 日和 21 日,共涉及猪肉 5.3 万吨,第二轮交易时间为 10 月 10 日,收储 3万吨猪肉。2022 年有八次收储,共收储 23.8 万吨猪肉。

不过收储只是对猪肉价格形成托底,难以实质性影响供需格局,无法扭转猪肉价格走势。

以上都是产能供应端逻辑,总体上供应保持充足,出栏量呈小幅下行。

看供应端,还要看消费端

尤其在当前情况下,产能供应去化的幅度已越来越小,因此市场更多的变数转向了消费端。只有当生产端和消费端联动时,猪市才有望迎来真正的反弹。

从需求端来看,每一年的需求波动都存在短周期。一般农历春节后因为消费者存货充足等因素,需求 2-3 个月的疲软;随着存货消耗,需求逐步提升。

根据统计, 2007 年至 2021 年月度猪价环比走势情况,均值角度看 2-4 月猪价环比下跌,5-8 月环比上涨,9-10 月再次回落,之后 11 月到来年 1 月,春节消费拉动猪价环比上行。

当下6月时节,处于理论上的猪价上涨阶段。4月份疫情在多个省市蔓延,线下餐饮、学校食堂、工厂消费等消费场景按下暂停,对猪肉消费形成压制。

进入5月,疫情明显好转,6月1日起上海等地线下生活工作趋于常态,消费需求上涨。

只不过夏季通常是猪肉消费淡季,因此真正的去栏要等到冬天的腌腊季,此后存栏量会出现显著的下行,新一轮“猪周期”的价格上行阶段开启,根据这一消费规律,有分析师认为猪价可能的拐点在 22Q3 出现。

模糊的正确也是正确

价格企稳上涨、消费此起彼落、出栏量稳中有降等等都是现象,基于以往猪周期的经验,用这些现象试图能对未来做出预测,所以到底是22Q3还是Q4或者是23年Q1拐点实现,在猪周期仍然存在的假设的前提之上,这是猪周期判断的困惑点。

价格是一个信号,前文说了产能去化是一个关键要素,是猪肉价涨幅矛盾的主要方面。

既然假设猪周期必然发生,而且当前产能正处于去化过程中,那是不是可以推断周期处于底部区域,既然周期存在,上行必将到来,在底部区域进行配置,安全边际显著。

判断猪价拐点是一个难题,去年底有众多专业机构就喊话配置良机已经到来,春节前更是有券商信誓旦旦地预测最佳布局时机来临,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新的猪周期上行似乎仍然在晃晃悠悠,让人不明觉厉。

并没有人能够准确推测本轮猪周期真正的拐点何时到来。

通过数据,现象,经验,寻找模糊的正确,似乎是一种务实的策略。

笔者和分析师朋友交流,非常认同把握持续去化+猪价磨底这一模糊的正确阶段进行配置,等待产能大幅去化+ 猪价拐点来临,迎接猪价和企业股价大幅上涨的美景。

价格在底部磨了很久,大概率生猪价格还需在底部整理一段时间,包括二次探底,也是磨底的一个过程。对于多头思路的投资者来说,这不是坏事,底部时间运行久一点,上涨根基就更牢靠一点。

对于生猪产业来讲,价格低迷久一点,去产能也更充分,基本面反转也会更坚定。

从养殖指数上看,市场起起伏伏很让人捉摸不定,近期一个月是典型的躺平,磨死人不偿命的节奏,近一两周似乎有迹象走强。

还是那句话,只要坚定的上行一定到来,投资不是解数学题,模糊的准确同样是准确。

另外宏观上,当前美联储很“鹰”,经过4.27之后成长热门赛道股等一番炒作,市场对于高估值资产的偏好会降低,而国内流动性在“稳增长”的基调下较为宽松,资金可能会选择提前流入景气度底部反转确定性较高的板块,因此个人看法,现在已经到了猪肉板块的关键布局时机。

市场凶险,以上是作者的观察整理及个人拙见,仅作参考,不做投资建议,请保持独立思考!